楊小龍


摘 要:近年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取得新進展,雖然我國利率市場化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利率市場化加速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對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產生了沖擊,旨在通過對中國利率市場化己經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運用近幾年我國部分商業銀行的財務報表數據進行分析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并結合我國國情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商業銀行 風險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6-112-02
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國家金融體系乃至經濟體系市場化發展程度體現的重要標志,發達國家相繼完成了利率市場化改革,其改革的寶貴經驗給我們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西方發達國家在實行了利率市場化之后發生的一系列金融風險事件,也給了我們充分的警示:利率市場化是一把雙刃劍,在深化我國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同時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市場風險,商業銀行傳統的盈利模式受到了沖擊,銀行凈利息收入占比逐漸下降,為了保持自身的競爭力,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商業銀行應采取積極的對策,迎合利率市場化契機,逐步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設,建立合理的人才培養機制,以保證自身的盈利水平,為長足發展注入活力。
一、國內外文獻綜述
麥金農(1973)認為發展中國家和落后國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現象。由于低利率會造成過度的融資需求,為了抑制這種需求,政府只能行政地的控制資金的流向,人為地割裂市場,導致資源配置機制的失靈。要想打破這種局面,必須實行金融自由化,放開利率管制,實行利率市場化。
加爾比斯(1997)的研究表明,利率市場化通過提高存款利率水平和資本產出效率促進經濟增長。
黃金老(2000)認為我國現階段的利率還是要受政府的控制,商業銀行無法根據每個借款人風險承受能力差別確定利率,此時銀行與客戶的風險就不對稱。
王世偉和趙保國(2005)認為利率市場化的本質就是逐漸減少政府對利率波動的控制,使利率的變動隨著資金供求、經濟活動的風險、通貨膨脹以及其他市場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周小川在2011年分析我國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的意義和具備的條件。
2012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天津監管局課題組對我國現階段利率市場化發展現狀進行分析,認為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時機已經基本成熟,利率市場化是必然發展趨勢。
二、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
我國利率市場化始于1996年,發展到現在已經經歷了近20年,在這20年里,我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化和發展,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2013年7月20日,央行才宣布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這樣我國商業銀行就可以自主決定貸款利率,同時對銀行的定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
三、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
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加速了社會資本的自由流動,使資本的使用價格更加市場化,有力地打擊了銀子銀行,同時也對商業銀行帶來了利率風險,并逐漸打破了銀行主要以存貸款利息差的盈利模式。本文選取了五家國有銀行和五家具有代表性的商業銀行近三年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我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利率風險,詳見如下圖表:
下面用折線圖表示近三年上述十家銀行利息收入占營業總收入的變化情況:
上圖表顯示:近三年來,十家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占營業總收入比重均超過了70%,平均水平超過了77%,并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表明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主要的利潤來源是利息差,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推進,其利息收入占營業總收入的比重逐漸下降,依靠傳統的營業模式,很難適應利率市場化的發展,為了保持自身的盈利水平,商業銀行應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加快金融產品的創新,加強人才培養,健全制度建設,以適應利率市場化的發展。
四、對策建議
(一)大力發展中間業務
數據顯示,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還很不發達,商業銀行還是傳統的營業模式,主要的營業渠道還是凈利息差,而發達國家的金融產品種類繁多,中間業務收入占總營業收入比重很大,而我國的中間業務收入占比不超過30%,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推進,將會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產生巨大的沖擊,為了適應市場的發展,繼續保持營業利潤,商業銀行大力發展中間業務迫在眉睫,采取新的經營模式和經營方式來發展中間業務,減少對存貸款利差的依賴。
(二)培養創新型人才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關鍵在于人才,隨著我國金融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發展要緊跟社會的發展,加大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發揮人才優勢,用高素質的人才、科學的管理理念創新工作方法,提高整個企業的工作效率,進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機制,舒適的工作環境,優厚的福利待遇,具有競爭力的薪資制度,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等等,對培養創新型人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利率風險監管
合理健全的管理制度對企業的發展起著指導性的作用,面臨利率市場化的沖擊,商業銀行應健全管理制度,銀行內部各部門應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各個部門之間要協調發展,共同提高。加強利率風險監管,建立風險管理制度,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處理的良性機制,盡量將風險控制在事前,成立專門的風險防控小組,研究國家的政策法規,研究市場變化,做到事前有效防控風險。
(四)加強市場監管
西方國家利率市場化改革經驗給了我們寶貴的借鑒,同時也給我們很多警示,積極有效的市場監管在其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保證了利率市場化的穩步推進。為了保證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順利進行,必須加強市場監管,防止惡性競爭和損害銀行業整體利益的行為,保持金融市場秩序的健康穩定。同時要充分發揮銀行業自律組織的作用,銀行業協會要有效協調和引導商業銀行的定價行為,防止利用不正當手段開展競爭,維護正常的金融市場秩序。
參考文獻:
[1] Mekinnon,,Ronald.The Order of Economic Liberalization:Financial Control in the Trans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2nded.Baltimore, Maryland: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3
[2] Galbis,Financial Intermadi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Less-Developed Countries:A Theoretical Approach[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7
[3] 黃金老.金融自由化與金融脆弱性[M].中國城市出版社,2001
[4] 王世偉,趙保國.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前景分析[J].理論依據與經驗借鑒,金融論壇,2005(5)
[5] 周小川.關于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若干思考[J].西部金融,2011(2)
[6] 中國銀監會天津監管局課題組.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問題研究[J].華北金融,2012(6)
[7] 卓峻.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特區經濟,2013(4)
[8] 楊盛昌.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
[9] 宋培培,羅芳.利率市場化程度與銀行業集中度關系研究.財務與金融,2014(2)
(作者單位:西安財經學院 陜西西安 710100)(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