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毛薇

摘 要:近年來,農業發展帶來的白色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影響。本文針對目前廢舊農膜回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構建了農膜回收的物流體系,從完善法律法規、推動殘膜回收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科技創新、提高公眾環保素養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農膜;回收物流;生態環境;實施路徑
農膜覆蓋技術從1979年在我國開始試驗應用并逐步推廣,在農業的增產增收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農膜不能被自然分解,如果對當季使用的農膜不及時回收會造成白色污染,由此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隨著冬暖蔬菜大棚生產模式的快速發展,廢棄農膜的數量也越來越多。目前,農膜應用已經從種植領域逐步拓展到養殖領域,在畜禽養殖過程中,農膜主要用于飼料的儲存和養殖大棚。廢舊塑料的不可降解性及廢舊農膜回收機制的不完善性,使農業發展帶來的白色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是當前農業工作的重點內容,構建高效的廢棄農膜回收體系迫在眉睫。
一、廢棄農膜回收過程中的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膜覆蓋種植、養殖領域,是一項重要的農業技術,在提高農業的產量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
1.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
目前沒有對不同種類固體廢棄物的回收進行細化,沒有明確規定回收利用過程中的法律責任主體,沒有制定出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過程中應遵循的具體原則和標準。使得在農膜回收過程中無法可依,導致出現不規范的現象。
2.農戶缺乏對農膜的回收意識
目前農戶缺乏對農膜的回收意識,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地膜的回收價值不高,因此農戶對其進行回收處理的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多數農戶為了方便,將其認為無價值的廢棄農膜在田間進行集中焚燒處理,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主要原因是農戶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識不強,由于缺少激勵機制,導致農戶對農膜的回收意識不強。
3.農膜回收渠道不規范
目前廢棄物回收站多以小型個體戶為主體,直接從商販、農戶手中回收,或者從垃圾箱中揀取,而回收渠道的不規范性導致回收的農膜質量不高,多是混含有其它循環利用水平低,甚至帶有劇毒物質的農膜。此外,由于小型個體戶的倉儲設施、資金有限,回收的農膜沒有倉庫可存儲,廢舊農膜沒有進行分類就直接堆積在室外,污染物之間相互污染而且經風吹日曬之后導致可循環利用的塑料薄膜又損失了大半。加之小型個體戶缺少先進的設備對廢舊農膜進行良好的分揀、凈化和粉碎,因此廢舊農膜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流向供應鏈的中上游,對后期農膜循環利用過程也會產生影響。
4.農膜廢棄物處理過程造成二次污染
農膜經回收站進入加工制造工廠后,由于工廠自身的技術條件限制,使得原材料在加工制造過程中又產生新的有毒物質,直接對外排放后,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其次,加工制造工廠對已無循環利用價值的廢棄農膜經常采用填埋或焚燒方法來處理。但是塑料填埋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且長時間在多種因素刺激下會與土壤中的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又會產生新的有毒物質,污染土壤與地下水。
二、廢舊農膜回收體系的構建
根據前述廢舊農膜回收過程的現狀,應構建廢舊農膜回收體系。具體流程包括:(1)回收站從農戶手中直接回收廢棄農膜,并根據農膜的使用類型,即地膜和棚膜、養殖用膜進行分類放置,存儲在室內遮光處。(2)回收站把廢棄農膜運到中轉站,在中轉站依次對廢棄農膜分別進行分揀、凈化、粉碎、包裝和轉送等一系列操作。首先,對其進行分揀工序,將無循環利用價值的塑料廢棄物揀選出來后投入廢棄物箱,其余廢棄物則進入凈化工序,通過特殊的程序將農膜上殘留的農藥等有毒物質清除,凈化完畢后,用顆粒粉碎機對其進行粉碎加工成塑料顆粒,包裝完畢之后運輸到再制造工廠。同時將廢棄箱內的塑料廢棄物統一送至廢棄物處理站。(3)再制造工廠根據塑料顆粒的回收利用價值對其進行不同的工序處理,分別加工成地膜、塑料缽等幾十種農資,制造加工完畢之后運送至分銷商,進入銷售渠道,同時將生產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統一送至廢棄物處理站。(4)在廢棄物處理站對廢棄物進行統一的無害化處理。具體如圖所示:
三、廢舊農膜回收的實施路徑
1.完善法律法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要盡快制定出一系列具體的有關農膜回收的法律法規,明確回收過程中的責任主體,以及統一回收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原則和標準。對于從事農膜回收的企業,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政策來促進其更好的發展。同時應加大對廢棄物循環再利用技術的研發投入,促進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
2.構建“個體回收者+中轉站+企業”模式,推動廢舊農膜回收產業化
由于目前農膜回收過程的分散化及不規范性,因此必須對其進行整合,構建“個體回收者+中轉站+企業”的模式。首先,通過多種渠道回收廢舊農膜并直接向農膜中轉站運送,接受農膜中轉站的引導與管理。中轉站集中對廢舊農膜進行分揀、凈化、粉碎、包裝和存儲,完成之后,統一轉送至上游的生產企業進行加工制造。在實行這種模式的過程中,供應鏈上相關企業應遵循統一的原則與標準。通過這種模式的實行,推進農膜回收的標準化、產業化。
隨著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的發展,規模化、集約化農場數量也日益增多,隨之產生廢舊農膜回收也需要走產業化的發展模式。應完善市場化的運行機制,支持農膜回收加工產業的發展,增強企業回收利用廢舊農膜的動力。實施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的農業清潔生產示范項目,增加對回收殘膜的加工能力,初步構建地膜回收加工體系。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生產、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舊農膜,如何能夠有效地實施回收、收集這些廢棄物是主要問題,而對廢舊農膜資源化處理需要一系列的過程,在資源化過程中進行儲存、運輸、分揀需要大量的倉儲設施。建設廢舊農膜回收中心,配備儲存、運輸、收集、處理等設施和設備。比如建立農業生產廢棄物綜合回收網點,對周圍地區的廢棄物進行統一回收,對不同種類的農業生產廢棄物制定合理的價格來提高農戶對廢棄物的價值認知,激勵農戶參與廢舊農膜的收集和回收。
4.推動農膜回收試點工作
應選擇在農膜使用數量較多的地區投入相應的設備開展農膜回收工作,將其培育成規范化的先進農膜回收示范區域,在推進農膜回收產業化的同時提高當地農戶的回收意識,引導農戶回收利用。通過宣傳,提高農戶的生態環保素質。對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宣傳要注重效果的反饋。選擇有代表性的一些地區,從農戶、鄉村、區域不同層面上展開廢舊農膜的回收模式以及產業化的研究與示范,為實現循環利用的廢舊農膜產業化發展積累經驗。
5.加強科技創新,研發新型生物降解材料
針對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技術及推廣體系的狀況,要加強產學研之間的有效合作,建設以加工生產企業為主體、以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發技術力量為依托的技術創新平臺。
目前,廢舊農膜的再生技術主要有簡單再生和改性再生兩類。簡單再生利用技術是把回收的廢舊農膜依次經過分類、過濾、清洗、粉碎、造粒等環節直接再利用,或者加工成種模塑制品。研發一種能自動降解的新型生物降解材料對保護生態環境至關重要。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綜合創新能力,加強對新材料開發等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并且成立專門的研發小組,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通過調研各地土壤中生物含量,研發出相應新型生物降解材料,從根本上解決“白色污染”的現象。
6.加大宣傳,提高農戶回收意識
應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等媒體渠道開展宣傳,采取印發宣傳手冊、開設講座培訓等多種方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宣傳農用殘膜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及增強公眾回收農用殘膜的自覺性,進一步推進廢舊農膜的回收工作。
四、總結
隨著社會發展,農膜覆蓋栽培技術作為一項重要的農業技術,在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因此在現階段,有關部門要著重采取廢舊農膜回收與研發新型生物降解農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治理,同時加大對廢棄農膜回收產業投入,實現塑料殘膜回收的產業化、市場化,進一步促進生態環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毛小萌.包裝廢棄物回收與逆向物流的研究[J].中國商貿,2011,(29):122-123.
[2]周大綱.我國農膜行業現狀的分析及其發展對策[J].中國塑料,2010,(8):9-12.
[3]彭訓廣,王彩虹,孫力,等.農用薄膜對土壤污染現狀、原因與治理對策[J].2010,(04):83.
作者簡介:李丹(1993- ),女,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管理學院2012級本科生;毛薇(1969- ),女,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