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良
【摘 要】新的世紀對教育教學提出了“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實踐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獨立性、自主性、發展性”的要求的時候,舉國上下的新課程改革也以“體驗”為核心,對教學提出了“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等要求,呼喚著轉變全體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實行體驗性學習。
【關鍵詞】英語;體驗;閱讀
初中生活潑好動,英語閱讀教學的材料形象生動。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創設生動真實的情境,引導他們親臨實踐,在親歷中生成“真切體驗”,產生個性化見解,使課堂洋溢人文氣息,是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一、營造“理解、寬容、平等”的體驗式閱讀教學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特定的教學主體越是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就越可能理解學生,體貼關懷學生。在認識維度上,教師要允許學生“誤讀”(有差別的讀),倡導“創讀”,不要總是要求學生以教師自己的標準“解讀”。課堂上教師善于營造盡可能“理解、寬容、平等”的對話平臺,認真傾聽,并樂意接受這種誤讀的啟迪,將之作為教學資源加以開發利用,柔和介入,溫情點撥。學生會更好地把握自己閱讀的合理性,從而避免出現過度解讀與文本價值的背道而馳現象,又能適時地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擴大閱讀視野,提高閱讀品質。
二、提倡體驗式游戲互動,培養學生英語閱讀教學的興趣
《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要讓學生在玩中學英語。近年來,國外外語教學理論界特別強調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重要位置,強調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外語。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說:“初中生生來是好玩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這些說明:游戲,是孩子們永不厭倦的學習方式。因為游戲是兒童生活中最具有樂趣的組成部分,他們有了興趣后,就會在無形中為自己的學習減輕壓力和負擔,為他們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注重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游戲,全面培養學生讀、寫、玩、演、唱等方面的能力。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以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為教學目標,創設一系列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情景和設計新穎多樣的教學游戲來開展語言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師生合作或生生合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圍繞新知識,突出主題進行語言知識的操練,促進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各樣的游戲活動創設生動、活潑、愉快的英語學習氛圍,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語言交際情景,引導他們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通過語言實踐活動來掌握語言知識,培養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三、加強課外拓展閱讀,讓學生親歷體驗英語閱讀教學
這也可以稱之為彈性閱讀,以課外讀物為本,進行閱讀教學。此方法一般在高年級使用。可以有兩種安排:一是騰出課堂教學的1/3時間用以自讀,教師提供一些課外讀物,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材料自由地閱讀;二是鼓勵學生課外廣泛閱讀。閱讀的內容應該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興趣愛好,是課堂所學的延伸。英語閱讀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使學生逐漸獲得獨立閱讀英語的能力。通過廣泛地閱讀慢慢摸索一些技巧,如:我們如何讀懂謎面,猜出謎底呢?(It has a big face, but it has no eyes and ears. It has no legs ,but it has three hands .It has no mouth, but it can say “tick, tick”. Can you guess ? What is it? )第一步,我們仔細從謎面中找出線索。第二步,我們把這些線索聯系起來。第三步,我們思考整合這些線索。最后,我們試著推斷結論,猜出謎底。
四、開展特色活動,體驗英語閱讀教學
開展豐富的活動,體驗英語閱讀教學,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構建和諧英語校園。
1.“英語月”活動
每學年我們學校都會舉行一次“英語月”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英語手抄報比賽、英語歌曲連唱比賽、英語故事朗誦(表演)比賽等。每個活動各個班級都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去準備,整個學校融入到了英語學習的氛圍,同學們學英語、用英語的氣氛非常濃厚,英語學習的興趣得到進一步提高。
2.李陽瘋狂英語模仿秀
在全校同學自由報名的基礎上,每周選出兩位學生擔任“李陽老師”。周一早上全校師生集會時由這兩位“李陽老師”教同學們說一句英語,全體學生大聲說英語。
3.每日一句(一詞)
我們充分利用學生的主要活動空間——教室,在黑板上每日書寫一個英文句子或單詞,讓學生記憶。具體操作方法如下:三至四年級由教師或英語能力特別強的同學每天在黑板上規范地書寫一個學過的或沒學過但較常用的句子,在早上晨會結束時領讀幾遍,然后要求同學們在課余時間會讀、會用。五至六年級的同學由學生按學號輪流寫出學過的句子或單詞要求學生拼寫,在英語課堂上的聽寫時加入這些單詞、句子,讓學生默寫。
五、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體驗式閱讀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初中英語的教學目標就是要促使學生學會閱讀英語的各種文體,在學校,學生用于英語閱讀的時間非常少,而且社會上能為學生提供的英語讀物也不多,即使有寥寥無幾的一部分,也大多數枯燥無味,不能吸引學生閱讀興趣,所以教師就要親自挑選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閱讀興趣、難度適宜的閱讀材料,有計劃地提供給學生,規定學生在指定的時間里去閱讀。對閱讀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一些英語課外讀物,或者鼓勵他們自行選擇閱讀材料,但是老師一定對他們的閱讀情況,進行定期地了解和檢查,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自主閱讀的時候,過分地強調語言的應用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閱讀材料的內容大意,從材料中獲取各種信息,選擇自己關心的、需要的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難度適宜的練習題,來測試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策略指導。
六、引導學生把握體驗式閱讀的層次
閱讀分為淺層次閱讀和深層次閱讀,淺層次閱讀是指從整體上了解課文的大意和輪廓,在進行淺層次的閱讀時,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大意,采用泛讀、略讀的方式即可,也就是說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快速瀏覽,通過文章的標題中的隱含信息,對文章的內容結構、寫作目的和思想內涵,形成一個大致的了解,為后面的深層次閱讀做一個鋪墊。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些簡單的練習題,比如判斷對錯、選擇填空、排序等,來對閱讀效果進行初步檢測,幫助學生搜集整理通過略讀所掌握的信息。在略讀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對課文進行深層次閱讀,深入理解、準確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英語語言表情達意的規律,注重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培養,促使學生從對課文簡單的詞句理解變為理性的情感理解。學生在對文章進行深層次地閱讀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理清課文的思路,并用簡單的句子,表達自己對文章的感悟和思考,從而完成從課內向課外的延伸,進行知識的遷移,也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要鼓勵學生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和結論,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體驗式閱讀。
總之,經過了這幾年對體驗式英語閱讀學習的教學與探索,筆者覺得這是一種非常高效的閱讀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的詞匯量得到迅猛增長。學生不再是以往那種對英語不感興趣、厭學的狀態了,而是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樂于讀,想要參與到活動中去。學生參與得多了,他們對于英語的理解能力也逐步地得到了提高,語感也隨之加強了。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師大出版社.2001年版
[2]田秋華.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發展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