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鋒
【摘 要】觀念決定教師的行為,美術教師應該從“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注重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三個方面,積極、樂觀、有效地評價學生。這樣學生才能接收到有效的信息,自覺主動的在美術課上成長起來,為今后步入藝術殿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自我評價;有效;縱向評價
發展始于認識、始于實踐。每一位第一線的美術教師都有責任參與、了解、驗證、完善實施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觀念決定教師的行為美術教師應該從“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注重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三個方面,積極、樂觀、有效地評價學生。
一、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
《美術新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的評價要多樣化,并指導運用質性的評價方法,以描述和記錄為主。真實、深入地再表現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過程。具體表現為:行為觀察、學習日記、成長記錄評價和檔案袋。成長記錄評價和檔案袋為專家推薦的評價方法。
成長記錄評價——以記錄的方式匯集學生成長過程中作品的樣本,學生的學習檔案——收集美術學習過程中的重要資料,包括研習記錄、構思草圖、設計方案、美術作業、相關美術信息、自我(學生自己評價課前準備,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效果)評價、以及他人(學生同桌或者小組相互評價課堂綜合表現)評價等等。評價具有個性和針對性,通過自我評價,使學生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和弱勢。評定的精神實質是及時發現學生學習和發展中的需要,肯定學生的發展優勢,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成長記錄這一關注學生發展過程和結果的評價,應成為學生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組成部分。
學生在自我評價中,學會正確認識自我的不足,肯定自我的成績。在發展中完善自我,在發展中創造自我,在發展中成就自我。從而使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對美的探究能力,在成長中得以提高和完善。
二、注重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
在美術學習和活動過程中,學生學得怎么樣?美術教師應該把學生的行為和表現作為焦點。通過學生在美術的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對其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方面予以評價。評價學生是否做到有意義的參與?關注學生參與到美術活動中產生的學習質量。
學生的參與意識方面,欣賞評述領域中,學生是否積極的參與某一話題的討論?造型表現領域里,學生是否能用正確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構思和創意?綜合探索領域中,學生是否能積極地投入到美術多活動中,有參與熱情,并能較長時間的投入?
交流表達方面,創作前學生是否能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創作中是否能明確表述自己的藝術主張和創作思路?創作完成后是否能較好的了解他人意見并做積極的反應?
探究能力和操作技能方面,學生是否能自主的學習?作業效果是否理想?是否有自己的創意?并能在作品中運用恰當的手法得以表現?
合作態度,學生是否與教師積極的互動?能對教師的行為做出積極的反應?是否能了解他人的意圖并與同伴較好的合作?是否承認他人的創意并積極的配合和共同改進?這一項在學生上設計應用課中表現尤為突出。原因是設計應用課上需要準備許多材料,有的同學可能沒有積極準備,材料不全。課堂上同學之間需要積極主動的合作,有的同學不太愿意,需要美術老師正確引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另外,美術老師可以提前充分準備材料,提供給一些沒準備好的孩子用。
美術教師要在美術活動過程中或課后記錄學生的表現,并準備好學生名單,每個課題結束評價一次,分段總評,可以采用個人小組或團體的方式,并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以鼓勵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三、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
美術作業采取多樣的評價方法,學生的作業怎樣,我們不要簡單地采用橫向比較,而應注意學生是有個性差異的。采用縱向的作業評價,能清楚地了解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中的需要。
評價作業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利用課堂時間講評;學生自己評價;分階段評價;采用美術作品展或美術作品集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展示和評價,肯定學生的成績;強調學生的自主參與,以及展示活動中學生的自評和自省等等多元化評價。同時,向家長和學校領導匯報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取得成績,鼓勵學生自評與互評。其中,學生自評很重要,引領學生提高自我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作業。美術教師要注重評價與教學的協調統一,加強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的作業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情況,把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也融合在美術學習活動之中。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擁有教學基地,讓我們共同努力,搞好學生美術評價。在提高學生的美術評價素質的過程中,使美術教師自我的評價素質和學生也能一同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