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琴
【摘 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學生語言交流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從新課改的背景下,提出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進一步提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意見及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
語文作為一門重要學科,一直以來就受到教師、家長、學生的重視,但如何學好語文,真正使其成為我們交流、閱讀的重要工具,卻一直是困擾著教育界的重要課題。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剛剛進入學校,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同時也有著恐懼的心理,對于那些讓他們感到恐懼的事物,則會采取避而遠之的態度。在這樣一個重要的階段,我們必須擺脫傳統的為考試而教學的方式,想方設法使學生從內心深處去愿意學習語文,而不是簡單地為考試而學習。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與新課改之間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落后,難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教學觀念的落后一直是阻礙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新的歷史環境下,學生雖然年紀較小,但接觸的事物和信息是以往同齡孩子的數倍或數十倍,其在內心和思想方面也較為成熟,加之其成長環境較為適宜,自尊心、自我意識更強,因此,在教學時必須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觀念上做一改變。
2.教學方法單一,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由于學校自身條件的限制和教師自身素質的問題,導致依然采取黑板、粉筆的傳統模式,即使在上級反復要求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情況下,僅僅將會使用ppt、幻燈片等作為多媒體的全部,沒有將現代教學手段充分加以應用。
3.自身素質不高,難以更好地履行教學職責
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而在現實的工作中,往往出現由于教師自身素質不過硬,導致教學質量難以讓人滿意。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兒童心理并不了解。對兒童心理學的學習是加強與學生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二是對高科技發展掌握不夠。對最新的科技成果不了解,導致教師在硬件技術的掌握上不熟練,不能有效發揮高科技技術設備的效果,在軟件上不能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啟發引導學生。
二、提高新課改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1.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與感悟
新課程標準改變后,教師的任務不再是簡單的教,更重要的引導學生在教學中的學。因此,語文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積累與感悟。學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語文成績,不是通過記憶復雜的公式與符號,而是要通過對平時知識的積累來實現的。因此,語文教師應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對于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不應停留在表面上,而應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探討。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還能鞏固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例如,在學習《克隆之謎》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應在闡述文章內容的同時,滲透關于說明文的寫作特點,并引導學生注重對說明文知識的積累與感悟。
2.注重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趨向于多樣化,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步發展,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的教學模式給語文教學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同時也在無形中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不僅是豐富語文教學模式的重要途徑,同時還是實現新課程標準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學習《二泉映月》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播放二泉映月的錄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二泉映月的感人場面,從而促使學生切實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3.注重學生興趣培養的個性化
新課程標準的制訂是以促進整體的發展為核心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應注重不同學生性格間的差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不僅可以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語文教師應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出發,在講解語文知識時要滲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這樣,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同時還在無形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例如,在學習“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先給學生簡單描述鄭和遠航中發生的有趣故事,然后再針對課文內容闡述我國人民的探索精神與航海技術。
4.注重語文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語文本身就是一門記錄生活、感悟生活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時,應適時將教材中的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結合在一起。語文與其他學科不同,它不是由抽象的數字符號組成的,它所闡述的更多的是關于生活的感悟。脫離生活的語文教學,傳授的只是枯燥的語文基礎知識,這樣,不僅容易給學生造成一種膩煩的心理,同時還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語文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應注重語文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例如,在學習《埃及的金字塔》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走進生活實際中的金字塔,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金字塔精巧的結構特點,從而實現他們對古埃及人民杰出智慧的歌頌。
總之,老師要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能動性,投其所好,以學生的興趣點為突破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激活思維,在思維碰撞中實現智慧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