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師與家長互動關系,將幼兒園教育更好地延伸到家庭和社區,突破幼兒園教學的封閉性,大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效促使家庭教育與幼兒教育相互滲透與合作。本文闡述了如何建立并形成家園互動的良好格局,從而真正實現《綱要》中所提出的幼兒、家庭、幼兒園三方共贏。
【關鍵詞】家園共育;互動;教師;幼兒;家長
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組織與實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從新《綱要》可以看出,家長和教師有效互動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針對我園實際,如何采取有效的家園互動策略,創新家園互動活動,引領家長樹立新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我園的辦學模式更為豐富,還有待我們進行深入探究,走出一條切實可行的家園共育新路子。
一、多元化的家教指導
(一)利用主陣地,宣傳新理念
我園不斷規范家長工作,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陣地作用,召開個性化家長會,組織家長參加講座學習,聆聽專家談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實效。為提高講課效果,教師積極開發輔助陣地,有效利用家長園地定時宣傳優質的家教經驗和先進的教育理念。
(二)依托家委會,實踐新行為
我們選取有代表性的家長作為家委會成員,提供各種機會與家委會平等交流,讓他們深入了解情況,并參與班級管理。家教指導從家長會、家長園地、家長開放日、約談等相對封閉的形式拓展到家園小制作、親子同樂、爸爸(媽媽)老師等開放活動式的多種指導形式,逐漸由單一走向多元。
二、多形式的活動平臺
(一)指向幼兒園日常教育的開放式活動
開放式活動主要目的是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各方面的表現,了解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行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并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作用。各行各業的家長帶來了五花八門的知識和經驗,開闊了教師和孩子們的眼界,擴大了教育資源。家長們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育兒經驗彌補了幼兒園某些方面教育資源不足,同時,也發揮了家長參與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喚起了家長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真正成為幼兒園的合作伙伴。
(二)指向誠摯人際關系建立的互助型活動
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第二個主要環境,這里有來自各個家庭的孩子、家長,孩子間,孩子與老師、孩子與家長、家長與家長都是孩子學習人際關系的教育資源。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我們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孩子們之間學到了交往的積極態度和方法,家長和教師之間更是誠摯地互相支持,家長之間會熟得像老朋友,家長自然成了幼兒園的一份子,家園有了潛在的發展動力和凝聚力。
三、多渠道的交流溝通
針對我園家庭教育參差不齊,家園教育不一致等問題,我們通過研究分析認為,采取多種多樣方式,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促進家園共育最優化。家長與教師是一個和諧的統一體,從一切為了孩子出發,教師、家長充分發揮自己主觀能動作用,推動幼兒的發展。他們的關系可以表示為:
四、結果分析
經過兩年多的實踐研究,我園幼兒家庭教育的現狀有了很大改觀,家園共育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多彩多姿的合作途徑中增進理解
教師堅持“一切為了孩子”,主動接近、了解家長,鼓勵家長參與到各種活動中來,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的優勢,最大限度發揮家長的教育潛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幼兒園里,處處可見到親子合作收集的各種材料、制作的玩具、家園同樂的照片等。
通過互動,家長不但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指導能力,還信任和支持老師的教育,在行動上配合老師工作,與孩子共同成長;通過互動,教師與家長從根本上改變了家長找教師、教師怨家長的不良現象,家園之間的關系變得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融洽、和諧。
(二)在平等互助的家園合力下升華情感
我們在合作互動的過程中,以孩子的發展為核心,以多向互動為特點,幼兒、家長與教師三者之間,相互依賴、促進、制約與作用,建立了以情感為紐帶的關系。教師在鼓勵家長不斷參與幼兒園活動過程中,發揮家長的聰明才智,為幼兒園獻計獻策。親子活動中家長由以前的被動互動變為現在的主動互動,他們經常會主動提供參觀的場地,主動要求:購買活動所需的物品、參與到班級的教育教學中來與管理中來。尤其在社會教育活動中,注重開展有意義、有價值的系列活動,如 “三八親子活動”、“快樂過中秋”、“與老人同樂”等,家長參與互動的人數達100%以上。
(三)在潛移默化的教育活動中提高能力
1.家長素質和家教技能有了明顯提高
在家園共育活動中,家長與孩子的接觸多了,溝通也多了,家庭關系也更融洽了。家長們普遍調整了心態,看見了孩子的長處與不足,并且事事從我做起,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多給孩子鼓勵與信心,注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為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2.幼兒的生活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了發展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了家長的配合和參與,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十分高漲,孩子與家長、與同伴間的接觸多了,溝通也多了,性格更加開朗了,遇事能想辦法,動腦筋,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了,學會了感恩,明白了對朋友要有愛心,體驗了與小朋友與家長分享自己的禮物和快樂,和同伴之間親子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
3.教師專業成長得到有效促進
我們在組織家園共育的活動中,教師能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盡自己所能幫助幼兒、家長發展;教師掌握了開展有效組織家園互動的策略,提升了教師的職業內涵;教師對家長巧妙地表達自己的真誠,尊重與責任,增強了教師的人際交往能力;教師對不同家庭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和解決策略,增強了教師的問題解決能力。
課題研究中,組內成員勤于反思、善于總結,大家將思考和探索寫成文字,參加論文評比多次獲獎:孫玲霞的《幼兒教師與家長和諧互動的靈魂—語言藝術》在國家級刊物發表;《教師與不同類型家長有效溝通的應對寶典》、《架起家園互動的“新橋梁”》獲江蘇省行知杯二等獎;《架起教師與家長有效互動的“彩虹梁”》獲江蘇省師陶杯二等獎;《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獲宿遷市教育學會二等獎;丁聰的《家園合作的現狀分析與應對策略》 獲江蘇省行知杯三等獎;“相約春天走進自然”親子活動,被泗陽電視臺做成專題片在全縣推廣。
課題《家園共育中教師與家長有效互動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可以用“三贏”來概括:第一是家長贏,孩子在幼兒園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家長自身也能夠有所收獲;第二是教職員工贏,教師在良好的工作環境中獲得家長的肯定和專業上的成長,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第三是幼兒園贏,幼兒園得到良好的社會聲譽,獲得充足良好的生源。我們將放寬視野、從多個角度切入,使課題的研究向多元化、科學化發展,不懈努力、精誠進取,將家園共育更好地向前推進,促進幼兒園整體品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印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2001.9
[2]任麗.家園合作的探索[J].幼教園地.200707:82-83
[3]周若冰.家園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家庭與社區教育.200510: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