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強
【摘 要】對于初中物理的學習來說,實驗能力是基本要素,同時也是學生掌握知識以及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性能力。所以說,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驗機會引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引導學生在物理實驗的過程中逐步掌握物理實驗的基本方法以及原則,從而提升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物理實驗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物理實驗;能力培養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思維
對于初中物理實驗能力的養成來說,物理思維是其形成的關鍵性因素,物理實驗要想成功就應當有多種良好的思維共同作用,比如說抽象思維、發散性思維、想象性思維和邏輯思維等等。可是長時期以來,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比較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但是對于思維能力的訓練都一直比較忽視,由于思維和知識之間往往有本質上的區別,理論不能代替知識,知識也不能代替理論,所以說,在我國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培養起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和物理思維。物理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方案進行設計,從而培養起學生自身的創新性思維,為學生實驗提供相應的實驗器材,引導學生進行多樣性的實驗設計,從而培養起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要引導學生通過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激發起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物理實驗的反思,引導學生通過互動交流等多種方式來認識物理應用的價值,進而拓展學生物理思維和視野,逐步培養起學生的辯證思維。
二、創設問題探究性實驗
初中學生在進行物理學習的時候,往往習慣使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以及已有的經驗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物理問題,可是在實際的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卻不能完全適用于生活中所遇到的物理問題,這樣就需要學生通過實踐來取得正確的答案。如果在對物理問題加以解決的時候,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物理實驗以及物理設計,要依據實驗的現象進行抽象化的思考以及分析,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使得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物理思維的良好習慣,同時還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動手進行物理實驗的能力。比如說,筆者在對凸透鏡的成像規律進行教學講解之后,提出了一個問題:當蠟燭透過凸透鏡在相應的光屏上呈現出像之后,要是使用擋光板把凸透鏡的上部位進行遮擋的話,這個時候能不能呈現出完整的像呢?這個時候教師就應當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思考,對實驗進行獨立設計和探究,最后學生通過大量的探究性實驗操作就會得出相應的結果,即像的大小位置不會發生變化,只是會有一些發暗,因為發光板將一部分光線擋住了。使用探究性的實驗方式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就會使得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深一層,同時還能使得學生對問題探究的興趣和熱情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物理實驗的能力以及探究物理知識的能力。
再比如,在研究串聯電路以及電流的強弱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問題:兩個燈在串聯的時候,燈中的電流是否會有規律?學生這個時候就會進行相關的討論與思考,有的學生就會回憶串聯電路電路徑只會有一個,那么就會覺得電流相等;有的學生就會依據串聯的時候燈泡亮度上有差異,就覺得可能兩個燈泡的電流會有所不同,依據學生的猜想,教師可以讓學生選用相關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想,同時還應當要求學生記錄下相應的數據。通過實驗,學生就會發現,不管燈的亮度是不是一樣,在整個串聯的電路當中每一個燈中的電流都是一樣的。有一部分學生可能還會覺得兩個等進行串聯的時候不管是亮還是暗,會同時亮同時滅,不會出現先后的狀況。通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探究性實驗,使得學生能夠進一步加深對串聯電路的認識,使得學生通過實驗學到了相應的物理知識,同時還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物理學習熱情,在做完實驗之后,教師還應當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引導學生就本次的實驗進行積極的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使得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高漲,就算是平時比較內向的學生也會積極參與到實驗的操作以及激烈的討論中來,極大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熱情。
三、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式實驗
初中物理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驗證和鞏固,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以及認識,因為物理實驗具有比較強的實踐能力。但是當前我國的大部分的初中學校中還沒有足夠而又完備的實驗教學設備,學生很少進行或者是根本就不進行物理實驗操作,這個階段學生的屋里實驗興趣是最濃厚的,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實驗操作能夠為學生的探究性思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也是當前學生有效完成物理實驗的一項關鍵性因素。物理教師應當對這樣的心理進行積極的、充分的利用,要盡量多的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驗平臺和實驗的機會,積極引導和幫助學生。
一方面,物理教師應當想方設法調動起學生對物理實驗操作的積極性,要盡量發揮學生自身的主體性,學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物理教師應當對其進行合理的安排,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會有實驗操作的機會。在進行分組的時候,教師應當依據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以及學習狀況進行合理的安排,盡量實現小組之間的平衡,物理教師應當組織學生自己進行實驗,要積極調動起學生動手實驗的熱情和積極性,要是應當對教學中的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要為學生積極營造良好的實驗環境,要對學生動手實驗的愿望加以滿足,只有這樣才會在最大程度提升學生自身的創造能力以及實驗能力。
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要引導學生學會正確適應實驗的方法,遵循實驗應當注意的基本原則和事項,要引導學生依照相應的實驗操作流程進行操作,在進行物理實驗的過程,教師面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不應當立即回答,而是應當給予學生相應的答案提示,要引導學生培養起正確的物理思維,引導學生培養起謹慎的虛席態度,在實驗的過程中要進行大膽的嘗試以及積極的創新,只有這樣才會使得學生意識到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才會運用物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真正使得學生學有所用。
四、開展課外實驗活動
對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來說,開展課外實驗教學有很重要的作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不會局限于物理教材本身的內容,有足夠的時間、有豐富的實驗內容同時還能對物理知識加以拓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進一步激發起學生進行物理實驗的積極性和動手操作的熱情,逐步培養起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對物理課堂教學起到良好地拓展和延伸作用,培養起學生的自覺性,從而幫助學生培養起發現問題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對于初中物理教師來說,應當結合教材中的實驗和學生自身的特質,有效地組織性相應的課外興趣小組,比如說引導學生制作“潛望鏡”、“小天平”、“紙鍋燒水”以及“針孔照相機”等多種物理實驗。因為這些小的實驗和學生的生活比較貼近,要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來完成,只有這樣才會使得學生通過實驗獲得相應的信心和成就感,從而能夠極大調動起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因為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最大動力和指導教師,濃厚的興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學生在知識學習方面的先天不足,持久的興趣對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有極大的幫助,從而也就會提升學生進行物理實驗的能力。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學生物理實驗能力的養成以及提升對學生在未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引導和培養,提升學生的實驗素養,提升學生探究性能力的培養,從而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以及熱情。
參考文獻:
[1]劉進.物理實驗能力培養途徑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1(1)
[2]郝京平. 淺談初中生物理實驗能力的培養[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