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慧
中圖分類號:G71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2-0080-01
近年來,隨著普通高中和大學的不斷擴招,中職學校面臨“一流學生進重點,二流學生進普通,三流學生進職校”的嚴峻招生形勢,招生幾乎沒有選擇,生源素質不高。英語教學基礎設施薄弱,教師教學方法單調,現行中職英語教材偏難。這些都無疑嚴重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往往是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臺下昏昏欲睡。由于對中職英語教學經驗不足,對中職學生了解不夠,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多數教師覺得不是很得心應手,教學效果不能令人十分滿意,學生所掌握的英語知識、技能也是差強人意。
一、提高認識,更新觀念,重視英語教學
造成專業技能與英語基礎課之間權重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英語基礎課學科的價值認識不足,職業教育系統內部那種認為學生英語基礎差,能教多少算多少的思想存在,導致英語教學質量不高,教師缺乏教學熱情。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學習方法從根本上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嘗試和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又不忽視教師在課堂中的指導作用”,是有利于學生主體主動發展的自主、合作、探究等的新型教學方式。
二、更新教學內容,激活英語課堂,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生產現場使用英語的機會日益增多。這就需要更新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打破傳統的壁壘,精選、優選教學內容,把體現學生專業特性的學科知識滲透到教學內容中。如機械、模具、汽車維修、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與維修專業等的進口設備、儀器的說明書和使用手冊、國際通用技術標準等,以及酒店管理、商務及旅行服務專業的英文介紹等都可以納入教學內容,讓職校英語教學實用而生動。當教學內容更豐富實用時,學生就容易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把學習看成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學起來就會愉快,越學越愛學。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與學生的活動因素,有目的地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這樣學生才能更投入、更持久地學習。如果學生認識到英語是國際上通用的語言之一,隨著對外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英語的重要性尤為凸顯,在職場、社交、貿易、文化交流活動中英語已經成為一種必要的交流工具,那么,他們就會下決心學英語。僅有學習英語的動機還不行,還要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幫助學生確立英語學習的終極目標,并根據實際情況,確立階段目標,這樣就能使學生經常體驗小小成功的喜悅,從而慢慢喜歡上英語。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中職生長時間承受社會偏見、家長責怪、教師批評,無法滿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無人能理解關懷,品嘗到的只是失敗、自卑和無奈,逐漸形成自己生來就不如別人、自己是“差生”等觀念,從而自暴自棄,厭學。中職教師應該學會正視學生現有的水平與基礎,并從這個水平與基礎出發,進行教學。美國著名作家特瑞西·克伊德說:“即使是最麻煩的孩子他也有迷人的特質。”中職學生愛說愛動,盲目沖動,爭強好勝,自我約束、控制能力不強,在學習、思想行為、習慣修養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缺陷。英語課是他們感到最頭痛的課程之一,他們聽得最多的就是批評諷刺,往往失去自尊,對教師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要細心觀察。面對某些英語成績很差的學生,我們不能忽略他們,而是努力找到閃光點,如某某學生雖然目前學英語有些困難,但他非常認真;某某學生,盡管他的口語不好,但他確實努力了,已經有勇氣開口說英語了。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對學生要多一點關懷和溫暖,多一點表揚和鼓勵,哪怕是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也能給學生帶來歡欣和鼓舞,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向上。
四、英語教學要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本質區別在于,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直接面向市場,是以培養有一定技術專長,有一定專業理論的社會勞動后備軍為教育目標的。英語作為職業教育的一門文化基礎課,就應當與職教實際相結合。中職英語應該考慮到其專業特點,突出崗位特點,選擇與學生英語基礎盡量相銜接的內容教學。在基礎英語的選材方面,首先應該注意語言交際的功能,增加一些對學生就業有益的內容,如英語求職簡歷和求職信、英文自我介紹等等。
總之,在職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不懈地吸收和借鑒各類職業教育的有益經驗,不斷加強職業教育領域英語教學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探討和研究出適合中職教育所需的新型英語教學模式,使中職學生掌握適應市場需要的英語知識。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