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摘要:音樂的實質既是通過具有自己特色的方式對人類的感情與思想進行表達,憑借有組織結構的樂音構成獨特的藝術形式,并能夠反映生活與社會的一種藝術。傳統的只注重音樂教育的相關認知作用的觀念,與音樂教育本質是相背離的。音樂教育是構成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而創新機制的融入,對于素質教育的健康可持續實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 創新機制 建構 素質教育
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大量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化音樂人才,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而且還要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與審美能力。然而,隨著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以及傳統教育機制的限制,使得音樂教育無法避免的出現一系列新問題與新矛盾,教育的時效性迫切需要改進。當前音樂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已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音樂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的實現。所以,加強音樂教育的創新機制研究,是確保音樂教育成效提升的重要策略。
一、音樂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學生缺乏主動性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實踐中師生之間的相互關系都受到傳統禮儀的束縛,“鴉雀無聲”的課堂氛圍被當做是尊敬老師的高尚美德。從一定層面去看,這種傳統禮儀有助于維護教學秩序,但與此同時也給師生之間的交流帶來了一系列阻礙,在音樂教育中表現的則更為明顯。音樂本質是交流工具的一種,然而,我國音樂教育課堂上教師的絕對主導地位,使得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非常被動,久而久之就出現了缺乏主動性的顯著表現,這對音樂教育而言極其不利。
(二)實踐性教學不足
近些年來,隨著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音樂教育也逐漸引入了新的教學手段,其中實踐性教學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純粹的課堂式教育依然是當前音樂教育的核心教學模式。對于音樂教育來講,教師機械的口頭知識講解,會讓音樂本身的魅力與趣味大大降低,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加強實踐性教學在音樂教育中的應用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
(三)教學模式落后
音樂從某種程度上講,具有生命與活力,這就要求音樂教育也應生動活潑且栩栩如生。然而,我國的音樂教育一直都是采用的傳統教育模式,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差甚遠,例如,多媒體技術在當前音樂教育中的應用依然很少。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不僅拉大了我國音樂教育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更為重要的是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是限制我國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瓶頸問題。
二、音樂教育中創新機制建構的必要性
(一)社會發展的要求
近些年來,我國音樂教育采用了多種形式的創新措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音樂教育的質量,為社會培養出了大量的音樂人才。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新時代對音樂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其評價標準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這就要求音樂教育必須加強創新機制的建構,以此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音樂本質的要求
音樂是具有生命力的一種藝術形式,單純的課堂講解無法將其內涵與意蘊傳達出來。這就需要在開展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師生之間、師師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交流,只有彼此多互動、多溝通,才能夠更為深入的理解與把握音樂知識,也才能夠讓學生真正的了解音樂的本質。
(三)人才多樣化的要求
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出千篇一律或者一個模子的音樂人才,而是為國家為社會輸送各具特色、風格迥異的音樂人才,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音樂領域中對各種音樂人才的實際需求。而對于學生而言,只有具備自己的特色或者特長,并將之學精學深,才能讓自己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占據優勢。
三、音樂教育中創新機制的建構途徑
(一)教學內容的創新
教學內容可以說是教育活動的基礎,因此,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是有效實施音樂教育的重要前提條件,比如,可以采取反向思維模式,嚴格圍繞教育任務與教學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特征,制定科學的教學內容。同時,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展,音樂教育還要注意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入,只有讓學生了解、學習與掌握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樂教學內容,才能夠讓我國的音樂在國際音樂舞臺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才能讓我國的音樂人才在國際市場中更有競爭力。
(二)教學模式的創新
當前迫切需要改變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構建現代化、多樣化的音樂教學模式,其中,可以參考應用的“閉目法”,既為了讓學生更加聚精會神的傾聽音樂的優美旋律,防止多種外在因素的干擾與影響,所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閉目法”在音樂欣賞課中的效用更加突出。同時,還可以采用由教師組織、統一安排、學生進行表演、師生共同點評的新型“音樂會室內教學法”等??傊l散思維運用多種形式的創新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突破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束縛,而且可以提升音樂教育的整體質量與成效。
(三)學習方式的創新
音樂教育者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廣大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盡可能的拓展其想象力,推動其創造力的發展。例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突破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簡單枯燥學習方式,而應該讓學生多歌唱、多演奏、多表演,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理解與體會,在課堂上堅持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學習原則,尊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增強其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豐富學習方式,強化學習質量與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人才教育與人才培養方面的各種矛盾問題的激化,使得當前的音樂教育也面臨著極其嚴重的挑戰,因此,音樂教育中創新機制的建構是今后我國音樂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務與主要目的。根據現階段音樂教育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促使音樂教育緊跟社會發展潮流,不斷改革創新,保持與時俱進,這樣才能使音樂教育更加適應時代的要求,滿足現實社會對高素質音樂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隋欣,于淼淼,陳軍.淺談將創新機制引入音樂素質教育[J].藝術研究,2007,(01).
[2]朱黎光.現階段農村音樂教育創新機制的構建[J].文教資料,2009,(13).
[3]溫麗云.在音樂教學中應注重塑造兩種創新 [J].大眾文藝,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