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遜江·買買提
中圖分類號:G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2-0093-02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方法很多,教師應注意有所選擇,對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學生,在選擇方法上應有所側重;教師對不同內容的教材,也應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學方法是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最優化的一個舉足輕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優劣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一、熟知不同教學方法
1.對于插圖的教學,要根據其不同類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①對于“母子”圖要運用總結歸納法進行教學;②對于連環圖要運用故事引導法進行教學;③對于單幅圖要運用重點突出法進行教學;④對于多幅圖要運用逐一理解法進行教學。
2.對于“故事”的教學。①合理把握出示“故事”的時機。切忌為講故事而講故事,或者講述的故事與主題教育不能密切聯系;②恰當采用講述故事的方法:師(生)講述式、閱讀式、表演式、談話式、聲響結合式等;③注意突出故事的“情”與“理”。
3.對于“道德榜樣人物”的教學,要準確把握好三個層次:①把握文中道德榜樣人物在一定背景條件下所表現出的言行舉止,即外部表現;②發掘和理解支配人物言行的思想感情,即內部動力;③認識和評價人物言行的社會意義,進行必要的價值判斷。
4.針對課文內容的不同特征,采取最優教學方式:①對思想性強,主題嚴肅的課文,教學要注意形象性和趣味性,防止枯燥無味地講大道理;②對學生比較熟悉的課文,教學形式要新穎多樣,防止“老一套”地泛泛而談;③對知識性較強的課文,教學要注意思想性和實踐性,防止上成單純的知識課;④對以行為習慣訓練為主的課文,要在反復練習和訓練正確行為方式的過程中,滲透相應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要上成純粹的活動課。
二、創設教學情景
教師根據課本,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設特定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如臨其境,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情理交融,從而加深對道德觀念的理解。運用這一方法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師生的特點選擇情景類型,如畫面再現、音樂渲染、實物演示、生活顯示、語言描述等等不同類型的情景。設計情景要有新穎性,使學生喜聞樂見或引發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如在意志培養工作中,給學生以相應的有關意志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懂得了相關的意志知識后,就能針對自己意志方面的缺點,嚴格要求自己,鍛煉自己,收到較好的增強意志力的效果。學生有了相關的意志知識后,還要訓練學生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克服學習,生活中的每一個小困難都當成“千錘百煉”磨練意志的考驗。
三、深挖課程資源
合理使用并深入挖掘課程資源,合理靈活地使用教材。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科間的融會貫通,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應將各學科相關知識結合起來,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學會用各學科知識來理解思品的知識點,用思品的辯證思維方式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生活是本“無字書”,教師要充分利用校外課程資源,讓學生積極關注社會生活、時政新聞、人間世事等。例如,組織學生參觀烈士陵園、博物館;組織學生進行市場調查、社會調查,并鼓勵他們根據調查結果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舉辦法制講座、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等。
四、重視教師作用
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但這種“自主與探究”有時會使學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導、點撥和幫助。這個時候的教師就應該是學生的引路人,把他們從偏執引向正軌。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外,更應該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掌握學習策略,同時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
五、抓好課外教學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除了課內教學,校內訓練,還要有意識地抓住各種教育時機,組織學生主動地、愉快地進行實踐活動,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有利于知行統一,形成道德評價的能力,促進道德素質的提高。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注他人,知道學校內、社會上有許許多多的工作崗位,這些崗位上的人們都在辛勤地勞動著,他們每天都在默默地為我們服務著。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有意識地嘗試不同的工作崗位,體驗勞動的過程,感受勞動的艱辛,激發對勞動的熱愛之情和對勞動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時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六、注意直觀教學
充分提高小學思品課的課堂教學效率,必須盡力爭取使用直觀教學,特別是電視錄像的運用,趣味小品演示等。強烈的道德情感體驗只有在一定的意境中才能產生;豐富的道德認識只有來源于實踐才能牢固,而生動、形象、直觀的意境就比較接近于實踐;準確果斷的道德判斷能力在生動、形象、直觀的意境中就容易得到培養和鍛煉;指導學生的行為憑借生動、形象、直觀的意境更為貼切,容易找到行為實踐的方法。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