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燕
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為閱讀教學指明了方向,新課改下的語文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能更自由、更符合自然的可持續性地發展。新課改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旨在通過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新課改中的新理念給語文閱讀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使閱讀課堂開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躍、開放,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進步。
關鍵詞:淺談;新課改下;語文教學;
新課程改革給每一位教師都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它讓廣大教師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為了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教師必須積極尋求高效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及時轉變觀念,找準自己的位置:
在生活中,我們很容易找準自己的位置,教學中又該如何定位呢?在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主體地位是勿庸置疑的,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此時的教學活動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培養活動。然而新課程倡導的是: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很顯然,面對新課程,教師必須要轉變觀念,重新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一旦弄清楚了這一點,我們的教學就不難教了。例如:在一篇課文中出現“發現”和“發明”兩個詞語,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區分這兩個詞語呢?我先叫兩名學生分別給這兩個詞語造句,然后從這兩個句子入手,讓他們說說兩個詞語的區別,結果他們說得都很好,記得一名學生是這樣說的“發現”是本來就有的東西,但別人沒有看到或找到,而我找到了;“發明”則是本來沒有的東西`,被我做出來了。這時我適時介入:“本來沒有的東西你卻做出來了,這就是創造。創造新事物就是發明。你說得太好了,老師希望你以后也能有所發明。”在我的聲聲表揚及其他同學的陣陣掌聲中,他得意地坐下了。在區分這兩個詞語的教學中,我沒有做過多講解,僅僅引導學生通過句子來區分理解,教學效果卻是以往反復講授、強調的百倍。
因此,在教學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及時轉換角色,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輕松教學的首要條件。
2、要精心設計教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兒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因此興趣是他們最好的老師。新教材內容豐富,趣味性強,每篇課文都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因此只有精心設計教法,并創造性地施教,才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移到所學知識中來。記得在教授一篇有關電腦的課文時,我首先提問:“在所有的課程里,你們最喜歡哪一門課?”學生們不約而同地回答:“計算機課。”“那電腦究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呢?”我接著問。這下學生們的話匣子打開了,有的說:“可以上網聊天,購物。”有的說:“可以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還有的說:“可以查找資料。”“是啊,電腦的普及使用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那么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了解更多有關電腦的知識呢?”我不失時機地問,“想”,所有學生齊聲喊道。“那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我由此導入新課。在隨后的自學中,我讓他們以表格的形式填寫:電腦是如何發展起來的?電腦有什么功能?是怎樣工作的等等內容。結果他們填寫得都十分準確。
由此可見,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都要圍繞學生的學習興趣展開,一旦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就會積極地,主動地,自覺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來。
`3`,要善于運用賞識性語言,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
新課標要求:教師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因他是優生而處處偏袒,也不因他是差生而時時貶低。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園丁,那么,學生就是花園里一株株芬芳嬌艷的花朵,難道我們會因為它很難培育而置之不理,任由風吹雨打,花葉飄零?當然不會,因為我們是教師,我們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賞識性語言,尤其在對待差生時,請大聲說些:“你真棒,你很聰明”之類的話。有了你的贊賞和肯定,他們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這時你也會發現,其實他們并不象我們所想得那么差。記得有一次,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觀摩教學活動,其中一位教師的課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堂課上,對每一位學生的作答,她都及時予以評價:“你說得很好”“太棒了”“真不錯”``````聽到這樣的表揚,即便是作為旁聽者的我,都覺得心情為之一暢,更別說那些被表揚的學生,我看見他們坐下時都是一副洋洋自得,十分滿足的表情。想必這就是“陽光灑滿心房”的感覺吧。
學會運用賞識性語言,最大程度挖掘學生內在潛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自信地抬起頭來走路。蹲下來,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你會發現,其實每一位學生都很努力。
4、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習慣的養成是一個由被動到主動的漸進過程,根據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試想教師如果天天提倡、時時督促學生課前要做什么,上課時要怎樣做,課后又要做什么,那么要不了一個月,學生就自然而然知道該怎樣做了,也不需要教師再強調了,因為他已經習慣這樣做了。記得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說過:“習慣仿佛是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所以說習慣不難養成,重要的是要堅持下去,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因此,教師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并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尤為關鍵旳。
“好的習慣使人終生受益”。所以,我認為在日常教學中,至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的習慣:
(1)提前預習的習慣;
(2)自學的習慣;
(3)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4)多張嘴,勤動手的習慣;
(5)善于積累好詞佳句并靈活運用的習慣;
(6)廣泛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
當然,教學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還需要我們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說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相信在新課改的滾滾浪潮中,每一位教師都會不斷成長、不斷進步、不斷創新!
關鍵詞:
[1] 李俊英. 探究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J]. 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 2009(01)
[2] 馮勝格.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閱讀教學[J]. 科學大眾. 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