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摘 要:高校信息化校園建設,實現了財務與業務的協同發展。互聯網、物流產業與高校物資采購、財務核算的融合發展,必將推動高校財務管理和物資采購的全面創新,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文章重點介紹了蘇州大學財務處在“互聯網+”物資集中采購模式下的財務管理工作探索,并提出優化改進建議,以期為高校信息化校園建設有所裨益。
關鍵詞:互聯網+ 物資集中采購 財務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8-201-02
伴隨我國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高校不斷拓展物資采購的新渠道,規范物資集中采購的內部控制。利用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效應,開發高校互聯網物資集中物資采購平臺,平臺提供日常辦公物資采購、科研實驗材料采購、儀器設備采購等,滿足師生員工個性化需求,實現網絡化物資采購管理新模式。
一、高校物資采購模式變遷過程
(一)傳統的物資統一采購模式
在計劃經濟時代下,高校教育經費大部分來源于政府撥款,高校物資采購小到筆墨紙張、大到儀器設備都是由其行政部門統一掌管。當時的情況下,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物流業不發達,采購人員需要逐一商品自行上門采購,且采購什么物資,師生員工只能使用什么物資,這種模式的特點是缺乏對采購物資的選擇性,且在物資采購過程中耗用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財力。
(二)現代的分散自主采購模式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高校已經形成了政府投入為主,全方位、多渠道的籌集經費,高校師生的物資需求也呈現出分散、品種繁多的特點。本世紀初,我國陸續完成高校社會化改革,高校后勤保障部門從行政序列中分離出來,定位為服務性經濟實體,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實行企業化管理,不再負責高校物資采購工作。高校物資采購除了大型的儀器設備、工程建設、大額的服務類項目等實行集中采購外,大多數物資采購由師生員工根據自身需求分散自主采購。這種采購模式的特點是采購相對靈活,節約人力成本,但是采購過程中缺乏監督。
(三)新型的“互聯網+”物資集中模式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借助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信息集成優勢,不斷規范和優化物資采購行為,建立集中物資采購平臺,促進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高校物資采購高度整合。充分滿足教學、科研、后勤保障等不同的需求,為師生員工提供成本低廉、服務高效的“陽光采購”。這種模式的特點是高效、公平、節約采購成本。
二、高校物資分散采購的缺陷
(一)分散自主采購容易滋生“腐敗”現象
分散自主采購往往因為單次采購數量較少,金額較小,有效規避政府采購制度和公開招投標制度,采購人和供應商可直接確定采購商品品類和單價,容易出現收受回扣、手續費等違規行為,為“腐敗”提供了“溫床”。例如,高校科研經費和專項經費審計中發現,部分項目負責人以采購實驗材料費和儀器設備的名義,虛構經濟業務套取經費或是購置與項目無關的設備、材料,類似的案例在項目審計中屢見不鮮。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至2010年教育系統圖書教材和設備采購領域違紀違法案件占27.3%,發案率居首位。
(二)分散自主采購不利于降低采購成本
成本控制方面,分散自主采購存在兩方面的局限性,一是難以獲得批量采購的優惠價格。分散自主采購的分散性特殊,往往單次采購數量和金額較小,難以獲得“大客戶”采購的優惠價格;二是增加采購投入成本。高校教師平時忙于教學和科研事務,分散自主采購過程中因為尋找貨源、評估供貨商、樣品試用等產生費用支出,從而加大采購成本。若高校缺乏整體考慮時,分散自主采購因隨意性強,師生盲目購買儀器設備和實驗材料等物資,必然會造成物資使用效率低下的風險。
(三)分散自主采購增加了財務核算壓力
隨著國家科教興國的戰略部署,國家和地方政府逐年提高對高校教育經費的投入,重點高校自主籌措科研經費能力呈現大幅增長趨勢。以江蘇省為例,教育經費生均定額撥款由2011年的5600元/年提高到2015年的10800元/年,五年間增長93%,各級財政專項經費撥款也逐年遞增。另外,高校物資采購數量成倍增長,大到科研設備、辦公設備、家具,小到實驗材料、普通辦公用品,加上學院類型、學科門類、專業特性等存在較大差異,部分設備無法實現批量采購,高校采購呈現面廣、品種多、復雜多樣的特點。
在高校經費逐年遞增和采購物資大幅增長的背景下,財務人員需要花費大量精力核算和管理,成倍地增加了財務核算壓力。分散自主采購行為無法及時跟蹤教師的用款時間、用款金額,不利于財務資金的管理和控制,不能滿足財務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同時與集中采購相比,分散自主采購的零散性、不規范性,增加了后期財務核算的壓力,增大了財務人員核算負擔。
三、“互聯網+”物資集中采購模式下的財務管理工作探索
以蘇州大學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為例,在財務信息化建設中不斷探索、有益嘗試,通過系統地不斷交叉疊加式開發,使財務信息化建設不斷向縱深發展、向橫向拓展。2012年我校完成了實驗動物管理系統與財務系統無縫對接,2013年研發了實驗材料管理系統與財務系統無縫對接,進一步提高實驗動物與材料采供、結算等服務能力和工作效率。2014年實現了儀器設備采購系統、辦公物資采購系統、實驗材料采購系統與財務管理中預算控制和財務核算的無縫對接。
目前,在“互聯網+”時代,我校將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物流業的優勢,積極推進財務管理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以技術創新帶動財務管理創新,建立以財務系統為控制中心,整合物資采購系統功能,具體如圖1所示(見第201頁)。
高校物資采購主要涉及國有資產與實驗設備管理部門、財務部門、紀委監察審計部門、驗收專家組和使用單位等部門或角色。我校建立的財務——資產一體化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了高校物資采購多方面的優化和升級。
(一)有利于節約時間成本
高校采購各參與主體操作由過去線下操作變為線上操作,需求部門可以通過物資采購平臺7×24小時發起物資采購申請,資產使用部門可以定期通過“無等候”物流網上預約報賬系統進行預約報賬,財務人員可以通過審核后采購信息和發票生成智能憑證、財務報表。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與物資采購管理平臺的信息集成和資源共享,實現財務管理與學校教學和科研業務一體化目標,大大改變了財務管理系統與物資采購系統的信息孤島局面,不斷提高實用性、穩定性、操作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二)有利于縮短空間距離
我校現有3個校區,校區間平均距離20公里以上,物資采購各參與主體分布在不同校區,物理空間上天然分割。師生通過在線申報、在線招投標管理、在線自主選擇供應商、在線按需確定采購物資的數量,有效地解決師生多次往返奔波才能完成物資采購全流程的困難。
(三)有利于降低存儲成本
在物流業高速發展的時代,除實驗動物等少數特殊物資外,師生隨時發起物資送貨需求,供應商按照指令將采購物資送達指定地點,從而實現全校物資“零庫存”管理。采購平臺操作的便捷性,實驗材料的采購也可以在可控范圍內采購,這樣“零庫存”的管理模式,有效地節約采購物資的存儲成本。
四、“互聯網+”物資集中采購的對策和建議
(一)內控制度嵌入采購系統平臺,規范采購的內部控制
目前高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以及各省出臺的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限額標準,制定和出臺了適用本校的《招標投標管理暫行辦法》、辦公物資、實驗材料、實驗動物、大型儀器設備的采購管理實施細則。高校應將內部控制規章制度定量化嵌入互聯網采購平臺,使采購流程在“公平、公正、公開”運行環境下執行,避免或者減少人為因素的控制和干預,有效防止腐敗現象。
(二)強化預算控制,提高物資采購效率
高校應通過預算控制這種手段充分發揮財務監督管理的職能,嚴格按照經費預算執行采購的申請制度,堅持“無預算不采購”的原則,杜絕“超預算”和“預算外”采購。采購部門應會同財務部門,采取事前預防、事中監督、事后反饋的措施,優化在線審批流程,實現依托“互聯網”、校園網的申購審批和財務結算審批,縮短物資采購的時間,師生切實感受到物資集中采購的實用性和便捷性。
(三)建立采購“大數據”,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高校物資集中采購應充分利用采購管理系統,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分析手段,建立高校物資采購檔案數據庫,為高校的資產管理、財務管理、審計監督提供真實完整的數據信息。在物資集中采購模式下,定期與協議供應商進行集中財務結算,有效地整合了報銷單據的數量,大大降低財務核算的壓力。從資金管理的角度,財務人員可以通過財務——資產一體化平臺分析和處理采購的進度,實時掌握學校未來現金流量,合理選擇流動資金結構,降低資金成本。此外,高校還可以通過對歷史采購數據的分析,為今后高校物資采購決策提供有效依據。
(四)建立平臺“防火墻”,加強信息安全管理
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一切,而安全是互聯網發展的基石,安全將成為互聯網連接點的重要一環。如今的信息技術使得系統之間的連接更為簡便,但PC、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設備的安全結構卻過于簡單,操作系統更是存在天生的安全缺陷。此外財務系統、招投標管理系統、物資采購平臺涉及到高校不同密級的核心數據,而移動辦公和移動信息化面臨著病毒、木馬入侵,移動終端被竊、設備丟失,惡意軟件、后門軟件,惡意網頁等各種安全威脅,很容易導致核心數據泄露,高校必須利用“防火墻”完善的安全措施進行保障。
參考文獻:
[1] 喬春華.高校內部控制研究.蘇州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財務處 江蘇蘇州 215021)(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