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華
摘 要:文章闡述了高校內部控制實施及目標,分析了高校內部控制制度評價的意義及現狀,并對高校內部控制評價的主體、內容、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校 內部控制 研究 評價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10-118-02
一、高校內部控制實施及目標
2014年1月1日,《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正式施行,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規范內部控制,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按照要求,作為事業單位的高等公立學校應遵照執行。高校內部控制是學校通過制度制定以及實施,防范和管控學校經濟活動的風險,實現辦學目標。具體目標主要包括合理保障學校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安全并有效地利用資產、提供真實完整的財務信息、提高資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效果、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等。
二、高校內部控制制度評價的意義及現狀
高校內部控制制度評價是對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進行的全面考核。高校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是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的基礎條件,是高等學校遵循現代大學制度、踐行依法治校、落實學校章程的重要途徑,是判斷學校管理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及實施是提高學校治理能力建設的組成部分。對內控制度的建設與實施進行的評價,對于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有重要的意義。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已經實施,高校的內部控制制度不斷健全,但在如何衡量這些制度的科學、合理及實施效果暨對高校內部控制制度評價方面,沒有與制度建設與實施同步。教育主管部門目前也未對高校的內控制度評價提出統一要求。總而言之,當前高校的內部控制評價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評價需要完善和規范。高校資金來源的多元化、支出類型的多樣性、高校利益的復雜性及國家財政體制改革對高校的影響等客觀因素使得合理保障高校的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資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效果更成為一種緊迫。因此,內部控制制度評價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三、高校內部控制評價的主體、內容、方法
(一)評價主體
內部控制制度評價主體應確定為高校的管理者,評價目的是為準確把握學校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實施情況,為學校事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持,為教育主管部門了解學校內部控制制度總體情況,及時制定有關政策提供依據。高校應設立審計與風險控制委員會或類似功能的委員會,常態化地領導單位內部控制的監督與評價工作。
(二)評價的內容
1.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情況(b1)。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完整性(c1),主要評價高校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體系是否科學合理。對高校內控制度的完整性而言,應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制度:高校財務制度或財經工作條例、內部審計制度、高校“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制、關鍵崗位輪崗制度、干部管理制度、預(決)算管理辦法、經費收支管理辦法、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政府采購管理辦法、建設基建項目管理辦法、修繕項目管理辦法、學科管理辦法、人才管理辦法、合同管理辦法等
內部控制控制方法的規范性(c2),主要評價高校內部控制的方法是否健全規范,控制方法是否在相關的文件或制度中進行了明確。主要包括:(1)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學校的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分離,是否明確劃分職責權限。(2)實行內部授權審批控制,學校在分權控制的基礎上,是否按授權權限履行監督、審批職責;不得越權審批。(3)實行歸口管理,按照部門分工及崗位設置對學校人、財、物實行歸口管理。在預算經費管理上,體現歸口管理原則,按業務相關性進行歸口管理,各職能部門對相關經費的預算編制、督促執行、效果評價負有責任。(4)實行預算控制,高校的全部經費是否實行預算總額控制;科研經費是否實現分明細預算控制。(5)實行財產保護控制,嚴格控制對外投資;加強借出款項管理,及時清繳借出款;嚴格按新《高等學校財務制度》進行資產管理,規范國有資產出租、出借、報廢及處置等事項。(6)實行會計控制,學校會計基礎工作是否規范,學校的財會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會計機構設置是否合理,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是否落實。(7)實行單據控制,學校各項經濟活動所涉及的表單和票據是否按要求填制、審核、歸檔及保管。(8)實行信息內部公開,學校是否有信息公開的相關制度,信息公開的內容是否明確,是否按主管部門的要求實施相關信息公開。
內部控制的適應性(c3),主要評價高校能否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及制度的變化及時制定或修訂與學校發展情況相適應的內控制度。2014年,高校實施了新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國家的諸多制度也發布并實施,以評價某高校2014年內部控制的適應性為例,應該包括以下內容:高校是否實施新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并建立了與之相適應的制度、操作手冊;是否制定或修訂了公務接待管理辦法;是否制定或修訂了差旅費管理辦法;是否制定或修訂了會議費管理辦法;是否制定或修訂了培訓費管理辦法;是否制定或修訂了因公出國經費管理辦法;是否制定了科研經費管理相關辦法;是否制定或修訂了實行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相關收費、資助辦法;是否制定或修訂了財政支出預算執行管理的相關辦法;是否制定或修訂了國有資產管理的相關實施細則及辦法;是否制定或修訂了因公短期出國培訓費用管理辦法等。
2.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b2)。定期開展經濟活動風險評估(c4),高校是否建立了經濟活動風險評估機制,是否對經濟活動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和客觀評估。經濟活動風險評估至少每年進行一次。經濟活動風險評估可分為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的風險評估。單位層面風險評估主要包括內部控制工作的組織情況、內部控制機制的建設情況、內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況、財務信息的編報情況、內部控制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的管理情況等。業務層面的風險評估主要包括預決算管理情況、收支管理情況、資產管理情況、項目建設情況等。除此之外,該指標評價內容還包括根據經濟活動風險評估發現的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方案并及時整改情況。
學校內部審計部門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情況(c5),高校是否將內部控制審計作為內部審計的重要內容,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學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與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每年是否提交了學校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除此之外,該校是否就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工作情況作為內部控制審計公告發布。
學校開展臨時風險評估情況(c6),學校是否因外部環境變化或經濟活動需要、管理者要求等情況及時開展了經濟活動風險評估。
(三)評價過程
指標建立。內控評價指標是對評價內容的具體反映。多種因素決定了高校內部控制制度評價評價指標不能用任何一個或幾個單一指標來進行,筆者將高校內部控制制度評價的指標體系劃分為三個層次: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目標層(a)指高校的內控制度評價;準則層指標為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情況(b1)、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b2);指標層指標為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完整性(c1)、內部控制控制方法的規范性(c2)、內部控制的適應性(c3)、定期開展經濟活動風險評估(c4)、內部審計部門對內部控制進行內部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情況(c5)、學校臨時開展風險評估情況(c6)。
指標賦值,評價高校內部控制制度的6個指標全部為定性指標,利用專家判斷法,b1指標賦值為60分,其中:c1、c2、c3指標賦值各20分,b2指標賦值為40分,其中:c4、c5指標賦值15分,c6指標賦值10分。在對北京某高校2014年內部控制制度評價中,通過若干名專家根據該校內部控制制度實踐情況及專家的專業判斷,取各指標平均分,該校得分為70.25分。各項三級指標得分都不超過85分,其中c6指標得分為0,該校內控制度建設需要不斷完善,內控制度的完整性需要健全,內控方法的規范性需要進一步明確,內控制度的適應性也需要加強,同時應該定期適時地開展風險評估,內控專項審計和自我評價。
參考文獻:
[1] 朱靜芬.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審計要點(一).財會信報,2014(11)
[2] 郭濤(導師:祝愛民).高等學校綜合財務評價研究.沈陽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06
[3] 黎勇.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相關問題的探析.國際商務財會,2013(7)
(作者單位: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 100083)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