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樹立高校文化安全意識,對保證新疆高等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培養和提高新疆高校大學生文化安全意識,應弘揚傳統民族文化、提高新疆高校大學生的文化鑒別力、加強新疆高校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建立和完善新疆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工作體制。
關鍵詞:新疆 高校大學生 文化安全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9-207-03
文化安全本質上是意識形態安全。近年來西方文化和境內外“三股勢力”的滲透,使新疆高校文化安全面臨挑戰。新疆周邊的政治環境復雜,如何正確應對挑戰、確保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基本內容的意識形態安全,提高新疆大學生文化安全意識,已成為當前我們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培養新疆高校大學生文化安全意識的現實意義
1.有利于維護我國國家安全。自20世紀70年代國際政治領域非傳統安全概念的提出以及文明沖突、民主和平、軟權力等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的出臺,我國逐步認識到在文化安全方面的威脅和危機。文化安全是指國家防止異質文化對本民族文化生活滲透和侵蝕時,保護本國人民的價值觀、行為方式、社會制度不被重塑和同化的安全;文化安全是相對于文化滲透、文化控制而言,是一種相應的反滲透、反控制、反同化的文化戰略{1}。文化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是深層次的、全方位的、潛移默化的,也是最深刻的。當今的西方大國往往通過文化滲透來控制和顛覆他國政府,美國前總統布什在《美國復興日程》中指出:我們的政治和經濟的聯系由于美國文化對全球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補充, 這是一種新的我們可以利用的軟力量{2}。作為文化交鋒的前沿陣地,西方某些國家憑借經濟技術實力,通過各種方式、采用各種手段向新疆高校大學生傳遞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企圖瓦解青年學生的意識形態防線,讓他們拋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進而顛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只有強化新疆高校大學生的文化安全意識,才能抵御西方文化霸權主義的侵犯,確保我國的文化安全。
2.有利于維護新疆社會穩定。高校是社會的一部分,如果高校發生涉及國家安全的事件,必然會對社會秩序造成沖擊,影響社會穩定。近幾年來,民族分裂勢力將其分裂思想滲透的目標集中在學生身上,各種敵對勢力以民族、宗教、人權為借口,支持新疆境內外民族分裂分子在新疆制造分裂活動,在新疆的少數民族青年學生中培植民族分裂力量。新疆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從小生活在濃厚的宗教氛圍中,生活、學習和思想觀念都受到宗教深刻影響,容易被境內外“三股勢力”滲透和利用,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還參與非法宗教活動,嚴重影響到新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文化安全意識培養,構建大學生文化安全教育體系,抵御“三股勢力”利用宗教對新疆高校進行文化滲透,實現新疆高校文化的和諧發展,促進多民族之間團結進步、文化融合及社會經濟文化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3.有利于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高校是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與接班人的搖籃。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互動的加深,西方國家不斷向我國進行文化擴張和意識形態的滲透,嚴重危及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指導地位以及民族文化的安全。新疆高校作為理論研究、思想傳播、科技發展和人才培育的文化高地,自然成為民族分裂勢力和敵對勢力進行滲透和侵襲的重要對象。西方國家利用語言、網絡、消費文化等方式對我國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本身民族文化底蘊不深,成熟的政治價值觀體系尚未形成,如果不用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去教育他們、引導他們,占領他們的思想陣地,那么西方價值觀就會乘虛而入。近年來,境內外敵對勢力通過電臺、互聯網、書籍、報刊和音像制品等大肆散布民族分裂主義輿論,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大學生中散布宗教極端思想、煽動宗教狂熱{3}。因此,強化新疆高校大學生的文化安全意識,是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重要環節。
二、新疆高校大學生文化安全意識狀況調查
2014年4月,筆者在新疆塔里木大學針對大學生的文化安全意識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主要有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回族大學生。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3份,有效率為93%。通過統計分析,筆者認為新疆高校大學生文化安全意識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熱衷西方文化。一些新疆高校大學生熱衷于西方文化,對本民族傳統文化不自信。有44.68%的漢族學生(包括一位土家族大學生)明確表示自己過圣誕節;維吾爾族由于有伊斯蘭教的信仰,僅有5.7%的大學生表示自己過圣誕節。65.38%的漢族大學生以及84.32%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包括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回族)認為:西方的“情人節”比中國傳統的“七夕節”更受新疆大學生的青睞。在漢族班的調查中,包括民考漢的土家族、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回族大學生,有62%的大學生認為“本民族傳統節日比過去更冷清”;出于對本民族的維護,民族班只有11.63%的學生認為“本民族傳統節日越來越冷清了”。74.47%的漢族大學生以及41.3%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認為“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是最好的電影”。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使文化安全的潛在威脅更為突出,漢族班44%、民族班34.88%的大學生表示“上網時會瀏覽外文網頁,在使用網絡語言時會在母語中夾雜英文”。以上調查表明,西方文化、生活方式已滲透到新疆高校各個領域,對各民族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深遠影響,傳統民族文化在新疆高校大學生中的傳承有斷裂跡象。
2.價值觀念多元化。目前新疆高校大學生價值觀念呈多元態勢,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在部分大學生中蔓延。下課黑板沒人愿意擦,在教室里亂扔垃圾,在課桌上亂寫亂畫的現象比較普遍。當問到是否會在校園里的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時,竟然會有27.78%的漢族大學生和20%的維吾爾族大學生給予筆者肯定的回答。校園里學生經商、打工的不乏其人,但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卻不多。一些新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乏,認為自己活在世上,就要活的舒服,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都要享受巨大的“尊榮”,別人的事情可以“高高掛起”,眼睛里只有自己和所謂的“享受”{4}。28.3%的漢族大學生和44.68%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明確表示“不會向校園里的募捐箱捐款”。由于市場經濟利益導向的負面影響,新疆大學校園也出現了誠信缺失的問題。逃課、作業抄襲,,考試作弊手,拖欠學費、畢業后不還助學貸款,就業中的違約等現象,使大學生的信任危機擴大到了整個社會。對于大學里抄作業、抄論文現象,很多學生表現得十分“寬容”,37.25%的漢族大學生和57.45%少數民族大學生對考試舞弊行為的態度選擇的是“無所謂”。以上調查表明,傳統文化在西方價值的影響下,受到了極大的侵蝕,部分大學生道德意識淡薄,行為失范,嚴重影響了新疆高校的文化安全。
3.主流意識形態出現偏差。一些新疆高校大學生對西方文化和敵對勢力的滲透缺乏必要的警惕,對文化安全威脅的認識不足。由于西方文化和境內外“三股勢力”的滲透,目前新疆高校部分大學生對我國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的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出現了困惑和動搖。對于中國在未來改革中要堅持的發展方向,59.57%的漢族大學生和42.55%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選擇“社會主義”,10.64%的漢族和6.38%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選擇“歐美式資本主義”,27.66%的漢族和23.41%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選擇“經濟上資本主義化、政治上社會主義化”;2.13%的漢族大學生和25.53%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選擇“說不清楚”。對關于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的“西化”“分化”圖謀的看法,調查結果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漢族大學生和少數民族大學生對“關于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的西化、分化圖謀的看法”分歧比較大,65.96%的漢族大學生對于“西方敵對勢力的西化、分化圖謀”還是有著清醒的認識,而94.29%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對警惕“西方敵對勢力的西化、分化圖謀”持反對或模糊態度。總的來說,從以上調查可以看出,部分新疆大學生對敵對勢力的西化、分化圖謀缺乏警惕,對西方文化的價值觀有所認同,而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卻面臨挑戰。
三、提高新疆高校大學生文化安全意識的對策
1.弘揚民族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提高新疆高校大學生文化安全意識的重要措施之一。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播,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新疆高校要開展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教育,首先,舉辦閱讀《論語》、《詩經》等經典的讀書會,邀請國學大師做相關的專題講座;其次,開設中華文化傳承方面的公共課,并在語文、歷史、政治等相關基礎課程中強化民族文化教育內容;第三,成立關于民族傳統文化的社團組織、舉辦民族傳統文化論壇,為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大學生提高良好的交流平臺;第四,在校園里舉辦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活動,傳統節日在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要的同時也賦予了精神文化內涵,積極傳承本民族傳統節日,增進對本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對中華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揚具有重要的價值;第五,增強各民族大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新疆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民族多元的民族文化認同,必須堅持中華文化認同的這一核心。總之,新疆高校教育應弘揚民族文化傳統,,加深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提高民族文化認同,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才不會輕易地對西方文化產生盲從。
2.提高新疆高校大學生的文化鑒別力。隨著經濟和文化全球化以及現代信息傳媒技術的發展,文化呈現出多元發展的態勢。外來文化的一些消極因素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從而滋生了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以及極端個人主義的錯誤思想和觀念。當代大學生辨別西方文化的能力不足,大學生具備了文化鑒別能力,才能樹立文化危機意識{5}。在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學校的教育也應起到引領作用,讓大學生學會用思辨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所接觸的異文化。新疆高校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人文教育與道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活化“兩課”教學,采取案例分析、社會實踐、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充分發揮相關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學校社團、勤工儉學、黨團日、扶貧助困等活動載體,提升大學生誠信道德意識,形成良好的誠信行為習慣{5},避免抄襲作業、實驗數據以及考試舞弊等不良現象出現,逐漸形成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隨著近年來高校集體主義教育的逐漸淡化,部分大學生過于張揚個性,一切以個人為中心,思想與行為過于自我、功利化。培養新疆大學生的集體主義、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擺脫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以及享樂主義,提升大學生文化鑒別能力,是增強大學生文化安全意識的關鍵所在。
3.加強新疆高校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意識形態對大學生的價值體系和目標起著指導作用,如果忽視意識形態的教育,就會缺乏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從而陷入信仰危機。境內外敵對勢力和“三股勢力”滲透與破壞使少部分新疆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混亂,目前,新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有待加強。在問卷調查中,當問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了解程度,46.81%的漢族大學生和47.83%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認為自己“一般了解”,23.4%的漢族大學生和30.43%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回答“知道一點”,10.64%的漢族大學生4.35%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回答“不了解”,2.12%的漢族大學生和6.52%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選擇“不愿回答”;對于目前高校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調查結果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漢族大學生和少數民族大學生認為“目前高校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還可以,但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需加強。因此,新疆高校要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與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為指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深入持久地開展反分裂反滲透斗爭教育,努力營造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育人環境。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渠道程,加大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科學無神論教育,增強對祖國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同等“四個認同”意識,逐步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和文化觀等“五觀”,引導各族大學生自覺地抵制民族分裂主義分子和一切敵對勢力的滲透。
4.建立和完善新疆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工作體制。增強新疆高校大學生的文化安全意識,還要建立和完善學校文化安全教育的工作體制。首先,教師的思想和觀念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有的教師自身的政治素質不高,立場不堅定;有的教師政治態度曖昧,利用講臺散布民族分裂的言論;西方一些學術團體或個人,打著科研和學術之名,行文化滲透之實。因此,要完善和規范教師教案、講稿和學術報告會、各類講座以及學報、校刊的審查制度。對于在新疆高校兜售、傳播的宣傳民族分裂、極端宗教思想的書籍、傳單、音像制品要嚴厲打擊和沒收焚毀;同時加強對西方文化產品進入校園的管理。其次,針對西方文化利用互聯網進行滲透和境內外“三股勢力”利用互聯網進行民族分裂宣傳,新疆高校要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采用宏觀導向和微觀監管并舉,優化網絡環境,用先進文化占領網絡陣地,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大量地宣傳正確的健康的內容,用它們來占領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陣地,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7}。第三,新疆高校要建立輿情預警機制,定期分析和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盡早發現和掌握帶有苗頭性的預警性信息。對于思想認識方面的問題,要及時加以引導和教育,把問題消解在初起階段,減少不必要的矛盾沖突,并為新疆高校制定政策提供前瞻性和導向性的建議{8}。
[基金項目:塔里木大學非傳統安全與邊疆民族發展研究中心重點項目“新疆高校文化安全建設研究”(090113B02)]
注釋:
{1}張守富.經濟全球化與中國三大安全.黨政干部論壇,2000(12):9
{2}藺玄晉,陶勁松.當代大學生文化安全意識淺析.當代經濟,2007(1):57
{3}孫磊.新疆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山東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學位論文,2012:1-2
{4}阮紅新.新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乏的成因探析.新西部,2012(5):45
{5}李巖.大學生文化安全意識的現狀及對策.社科縱橫,2012(12):244
{6}朱軍.新疆大學生誠信問題研究.黨政干部論壇,2000(12):9
{7}周亦喬.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70
{8}劉玉瓊.關于建立新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預警機制的幾點思考.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2).56
(作者單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思政部 浙江紹興 312000)
[作者簡介:李慧娟(1972—),女,湖南郴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文化]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