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穎+陸夢娟
摘 要:經濟學與會計學在學科淵源上有著最為密切的關系,無論是在專業特征還是就業方向上,都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同時也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經濟學關于學科的理論傾向,缺乏實際操作性;會計學科是同時注重理論基礎和實踐操作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均比較強。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分析經濟學科與會計學科的專業設置,定位財經類院校經濟學專業的培養模式和就業指導方向,比較研究經濟學專業與會計學專業的人才需求與就業前景。
關鍵詞:經濟學;會計學;人才培養;就業前景
一、經濟學專業與會計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以及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對經濟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然而據調查顯示,每年的用人單位中需要經濟學專業畢業生的很少,相對來說,會計學專業的招生量卻很多。從收集到的2014年的130家招聘經濟管理類人才的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來看,有58家用人單位招聘會計學專業的畢業生,只有32家單位招聘經濟學專業的畢業生,市場需要的大多是會計、保險、金融和市場營銷等專業的人才,經濟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相對需求量較低。
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該校于1962年設立會計學專業,1985年成立會計學系,2005年更名為會計學院。自開辦會計學專業50多年以來,該校為安徽省培養了大批財務管理人才。20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快速增長的階段,為適應市場對經濟類人才的需求,該校于1994年成立了經濟學系,2008年更名為經濟學院。自1994年成立以來,經濟學專業開始面向全體招生,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經濟學專業人才。但根據近幾年數據來看,該校經濟學專業的就業情況并不樂觀,就一次就業率而言,經濟學專業的就業水平要遠遠低于會計學專業。而且很多畢業生在畢業后從事的工作并非專業對口,只有少部分人就業于專業對口的工作,大部分人都改行從事會計、金融證券、財政稅收、市場營銷以及保險等工作,另外還有15%的學生選擇考研深造、出國留學等。雖然近幾年,隨著高校教學的改革以及學校名聲的提高,經濟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普遍有所提高,但相對于供不應求的會計學專業的就業狀況而言,經濟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任然有待改善。
二、經濟學專業與會計學專業的培養模式對比與差異性分析
在學科淵源上,會計學與經濟學有著最緊密的關系,其培養的專業人才也大多數會進入相同的行業工作,而在專業課程設置及培養方案等方面更是存在許多相似的地方。筆者下面主要從兩專業的培養模式入手分析,詳細的比較兩專業在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等方面的特色及差異性。
1.培養目標比較
經濟學培養的是復合型專業經濟人才,要求學生能夠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能,具備深厚的理論基礎,熟悉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經濟政策、指導方針,具有運用現代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并能夠熟練解決一些復雜的經濟專業問題。如上表所示,該專業培養方向主要為能在經濟管理部門、金融機構、各種政策研究部門和國內外企業工作的復合型專業經濟人才。
會計學培養的是應用型管理人才,要求學生具備會計、經濟、管理、審計等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掌握會計、管理、審計等方面的實務操作能力,了解國內外會計法律法規,能夠運用會計學的定量和定性的會計分析方法進行會計核算,并解決一些復雜的會計專業問題。如上表所示,該專業的培養方向為稅務、財政、審計等政府部門和國內為企事業單位,主要從事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等工作。
2.課程設置比較
作為培養專業人才和構建主體知識結構的教學模塊,課程設置在專業教學中一直牢牢占據核心地位,其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各專業培養方案中開設的具體課程和課程課時等方面。同時,課程設置是體現各專業的教學特色的重要部分,也是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的重要部分。
與培養目標相呼應,經濟學專業與會計學專業的專業課程各有其特色。經濟學專業開設的課程以經濟學知識為主,例如經濟學、統計學、金融學、經濟法、公司理財等;會計學專業則以會計學、審計學知識為主,例如中高級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財務分析等。
就課程設置和培養方案而言,經濟學專業與會計學專業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一般經濟學開設的專業課程,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也會修讀,或作為專業必修課修讀,或作為專業選修課修讀。兩專業的課程設置如此接近,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會計學的理論基礎在一定程度上來源于經濟學,而經濟學的部分方法論又和會計學的相輔相成。經濟學研究的是如何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屬于社會學科,在課程設置上要偏向理論性;會計學則是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的學科,屬于管理類學科,在學科設置上自然要偏向實務性,兩專業各有特色,又各有側重。
三、存在問題分析
從上述兩專業在專業設置上的對比分析來看,經濟學專業與會計學專業并無太大差異。就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而言,雖有所區別,但相差并不大。這說明,經濟學專業與會計學專業在學科淵源上又很緊密的聯系,使其在與會計學專業相比時,顯得專業課程設置沒有特色,缺乏相對優勢,培養目標也不夠明確。
1.培養目標不夠明確
到目前為止,許多高校經濟學專業在培養模式上依然采用傳統的方式,普遍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研究能力,培養的人才大多都是研究性人才,理論基礎深厚,但實務操作能力較低,這樣培養出的人才廣而不精,缺乏專業優勢。在專業基本素養和基本技能要求上,經濟學與會計學也是大同小異,缺乏經濟學專業的特色,也因此造成經濟學專業雖就業面廣泛但缺乏專業對口崗位的情況。
2.課程設置缺乏特色
在專業課程設置上,經濟學專業與會計學專業的總體框架基本上是相似的,雖然具體開設的課程及課時存在差異,但總體框架上都包含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等模塊,所設學科也有大部分相同的,如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財政學等學科,因此,經濟學專業在課程設置上缺乏專業特色,且課程單一化,導致該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缺乏優勢。
四、對策與建議
1.明確專業培養目標
因經濟學專業在學科設置上偏向于理論研究性,而相對于會計學專業來說就缺乏實務操作性,導致經濟學專業在就業方向上目標不夠明確。作為一門學科的最基本要素,培養目標對人才培養起著導向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畢業生的就業方向與就業崗位,因此調整經濟學培養方案、明確專業培養目標、精確專業定位,不僅能突出其專業特色,使得與會計學等專業區分開來,而且能提高該學科的專業性,加強經濟學專業人才的優勢,使得經濟學專業的培養的畢業生能成為符合當前經濟市場需求的復合型專業高級人才。
2.優化專業課程設置
作為與會計學緊密聯系的學科,經濟學專業在課程設置上與會計學專業有著較多的專業性交叉學科,如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財政學等。要突出經濟學專業的特色,可以從培養專業能力方面入手,所以其開設的學科除了要與會計學專業區別開來,還要突出其專業優勢。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未涉及到的課程方面,要多多涉獵,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其基礎理論知識的培養;已開設的課程要更要精益求精,適當增加課時及特色案例分析模塊,增強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另外,可以根據情況開設實踐教學模塊,加強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應用型經濟專業人才。作為一門學科的核心要素,專業課程設置在人才培養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建立合理的知識框架、優化課程設置尤其重要。除了建立合理的知識框架外,學校還應該適時開展技能技巧培訓、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形勢政策等方面的教學活動,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建設,使人才培養能夠更加符合社會需求。
五、總結
經濟學是一個理論性很強的學科,與會計學有著緊密的學科淵源關系與交叉區域。經濟學專業在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上,存在部分重疊,這也使得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方面存在許多與會計學專業的矛盾與問題。只有正確處理經濟學專業的發展定位,明確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才能改變經濟學專業與會計學專業目前的就業問題,國內高校才能培養出符合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的具有專業核心能力的復合型高級經濟人才。
參考文獻:
[1]戴羅仙.工科院校經濟學專業本科培養模式與課程設置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3.(01).
[2]姚今觀.找準位置整體優化辦出特色——地方高等財經院校新經濟學專業培養方案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1.(02).
[3]豆曉利.經濟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及模式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5.(19).
作者簡介:童穎(1994- ),女,漢族,安徽六安人,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013級本科生,經濟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