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凡
摘 要: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環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今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機遇的同時,我國經濟也受到了國際形勢的巨大沖擊。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當中,各國經濟發展明顯失衡、貿易摩擦的案例時有發生以及金融危機的爆發,種種因素都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對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下的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展開淺要的分析。
關鍵詞:國際經濟形勢;中國經濟;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盡管國際經濟一直保持著平穩的增長,但是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有些復雜多變。各個國家經濟的不平衡增長和投資環境的動蕩不安是當前國際經濟局勢的主要特征。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爆發的債務危機,給國際緊急局勢的穩定蒙上了陰影。中國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的經濟必須依賴于穩定的經濟形勢。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各國經濟都受到了明顯的沖擊,中國的經濟同樣如此,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已是大勢所趨。我國是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成員,經濟局勢的變化勢必會影響我國的經濟走勢。因此,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國經濟形勢的變化,明確中國經濟的發展現狀,以便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國策。
一、當前國際經濟形勢淺析
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與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穩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必須對國經濟形勢有準確的把握,獲得國際金融、貨幣、各國政策等經濟信息的第一手資料,認清我國經濟的發展狀況和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位置。金融危機的爆發,任何一個國家能不能獨善其身,它對全球經濟的打擊和影響是極其深遠的,經濟增速放緩是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中必須面臨的問題。隨著全球各國促進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經濟復蘇的跡象很明顯。分析國際經濟形勢主要看經濟影響力較強的美國、歐洲地區和日本。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而且美元是世界最主要的流通貨幣,美國經濟發展的問題關系到的不單單是本國的穩定與繁榮,更關系到乃至全球各國的經濟利益。在經濟危機的后期,美國經濟止住了經濟下滑的趨勢,經濟開始有緩慢的增長。房地產的蕭條狀況得到扭轉、國民的就業情況得到改善,種種利好的經濟現象,為改善國際經濟嚴峻的形勢打下了一支強心劑。與美國經濟形勢不同的是,歐洲的經濟發展卻是另一番景象。歐洲各國經濟狀況十分嚴峻,經濟發展速度持續走低、歐元表現狀況不佳、人民的失業率節節攀升、許多企業都申請國家的財政救濟,經濟發展水平的降低延緩了國際經濟復蘇的進程。日本經濟也處于緩慢增長的階段,目前日元持續貶值,但是日本政府積極地貨幣政策,降低了貨幣貶值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盡管各國和各地區經濟狀況悲喜交加,但是總體而言全球經濟處于復蘇的階段,經濟形勢日趨穩定。
二、國際經濟形勢下的中國經濟發展現狀
中國的經濟比較堅挺,雖然受到了經濟危機的影響,但是總體上在動蕩的國際經濟形勢下穩步前進。國家制定了完備的經濟發展戰略,保就業、促內需等政策的實施,使得我國經濟在較低的通貨膨脹率下運行。我國的就業率穩步提升,房價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是這不能說明我國經濟是完全健康的,自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明顯的問題。
(一)宏觀調控問題
宏觀調控是保持經濟穩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導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近些年來,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過于迅猛、CPI指數依舊保持過快的增長勢頭,不僅給人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也讓政府宏觀調控工作壓力重重。盡管領導人審時度勢,制訂了相應的宏觀調控政策,這問題得到了緩解,但是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還是出現了顯著的下滑,經濟發展的質量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
(二)貿易出口問題
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出口的產品價格低、質量好,受到了國外消費者的青睞。出口是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我國出口商品的增多,這給國外的當地企業形成明顯的沖擊。出于對本國企業的保護,尤其是西方發達資本主要國家,以各種借口給中國的企業設置了貿易壁壘。貿易保護主義在國際市場盛行,我國企業和外國市場的貿易糾紛案件時有發生,導致許多國內的公司很難進入國外的市場,這對公司的發展是不利的,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三)貨幣問題
穩定的貨幣政策有利于經濟穩定的運行,我國一直實行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外資、技術源源不斷的涌入中國,加以全球匯率的波動使得我國面臨著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我國是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近些年來美元的貶值也給我國造成了巨大的國債損失。
三、結語
中國的經濟發展不能走閉關鎖國的道路,必須與世界各國保持密切的聯系。中國經濟的穩步前進需要穩定的國際經濟形勢,當今的國際經濟局勢處于穩步復蘇的階段,這對我國來說是利好的消息。認清國際經濟形勢、找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問題是制定發展國策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馬建堂.關于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幾個問題[J].統計研究,2013(01).
[2] 胡振虎.世界經濟形勢、政策走勢與中國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