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安徽省汽車工業學校 安徽合肥 230000)
論培養中專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①
劉洋
(安徽省汽車工業學校 安徽合肥 230000)
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對體育教師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務,這個任務完成質量的高低取決師生的共同努力。教師的教學態度以及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提高教學的質量起到很大作用。該文闡述了影響學生興趣培養的主要原因:中專生誤解了體育課的概念和內容,初學體育動作感到很困難導致失去興趣,學校體育環境不理想限制學生對運動的渴望等。筆者就實際存在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立足于實際情況,探討了通過何種方式以培養和強化學生參與體育課的興趣。
培養 中專學生 體育課 原因 興趣
在體育課堂上,經常能發現一些學生對體育課缺乏參與熱情,對體育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不感興趣,普遍持有一種消極對待的態度。這給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乃至人才培養事業形成了嚴重阻礙,導致上述情形的原因不一而足,然而最核心、最直接的原因是學生缺乏參與體育課的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若想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體育課堂中去,獲得比較理想的體育教學質量和效果,則需要重視和做好對學生相關興趣的培養。然而通過何種方式以培養和強化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熱情,使其從中獲得何種益處和樂趣是業界的熱點研究之一。鑒于此,該文基于通過何種方式以培養和強化學生參與體育課的興趣展開相關探討。
對于那些很少接觸體育教學的中專生來說,他們一直都認為體育課就是“玩”,以及好伙伴們在一起做做游戲而已,所以一開始大部分學生都喜歡上體育課,但時間長了,很多學生就對體育課表現出“厭學”情緒,同時上述情況隨著年級的增高而愈發明顯。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學生對體育課提不起精神呢?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中專生在他們以前接觸到體育課教學中,存在常常做游戲和不受限制的自由玩耍。由于這種印象使他們很容易把未來的體育課理解成一種歡樂的“玩”,一但接觸現實中的體育教育,尤其一些比較規范的隊列內容,加上枯燥乏味的耐力長跑,還有一些他們不喜歡的技術學習。陡然之間他們就認為體育課不好“玩”了,由此感到失望,從而播上“厭學”的種子。
受現階段教育體制和其他相關條件的束縛,授課班級的人數通常維持在50人以上,再加上每節課的課時相對偏少,若想收到教會、教懂以及教悅的教學效果,是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在體育課堂上,由于學生數量多,器材不足,場地較狹窄,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均不充裕,無法深入感受與體驗,因此大多情況是沒有真正掌握,也缺乏足夠深入的體驗。學生自然而然失去學習興趣,繼而導致學不會甚至厭學的問題。若在體育課堂上總是遇到學不會的內容,學生便會興趣索然,長此以往形成厭學情緒,該種情況下快樂學習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了。大多數情況是,體育教學既沒有充裕的時間,同時也沒有寬闊的場地,使學生學和玩兒都不盡興,自然無法真切體驗到什么是體育的歡樂,只會產生不悅情緒,抵觸體育課。
相較其他學科教學而言,體育教學存在明顯不同,集中表現在兩大方面:首先,在運動技能學習效果方面存在明顯差別,具體而言,能夠當場檢驗不同個體之間的技能差異。而其他學科由于是學生頭腦中掌握的知識,無法明確感知當場學習效果,所以體育教學的評價具有明顯的直接性特點,往往會讓部分學習不理想的學生自慚形穢;其次,對于集體項目,對個體技能的配合運用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所以,差生容易被集體型的體育比賽活動拒之門外,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催生出一些所謂的“學困生”。
體育教學環境包括場地、器材、師資配備條件以及學校領導是否重視體育的教學,特別是一些中專學校,連一些簡單的最基本的體育設施都沒有,教師只能教一些徒手的簡單的技術和技能,而且是低水平的不斷重復,甚至有些技術和學生年齡階段不相吻合,所以學生感到枯燥乏味。
在教學工作中,體育教師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和確立一種具有鮮明個體特征的教學模式,盡管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推動和保障教學的順利開展,然而也使得教師教學思維受到很大程度的束縛,陷入本身設計的條條框框之中,嚴重阻礙體育教學工作的創新,隨著時間積累,往往會使得學生受到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所以在實施新課標的大背景下,體育教師應敢于突破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應擺正和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最大化地培養其運動興趣,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應重視和做好教學目標的制定工作,應更加具體化,更加明確化,同時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以及可行性,應結合學生身心特點,科學規劃和安排,應將如何維護學生身心健康列為核心目標,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擁有一個能夠自由發揮、充分發揮的理想空間。
動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促使人們為實現某種目的而展開相關行動的內在原因。當前的中專生盡管有著較活躍的思想,然而認識能力普遍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在認知體育的過程中通常立足于本身的實際需要。這會產生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習動機,一種是積極的學習動機,另一種是消極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的差異使得學生們的學習態度也各不相同。教師在做好思政工作的同時,還應向學生宣傳體育鍛煉的積極意義,讓他們明確了解到體育鍛煉和智力發展等諸多方面存在的內在關系,使他們慢慢意識到上好體育課至關重要,和其他科目的學習乃至未來就業密切相關。通過上述方式引導和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科學、健康的學習動機。除此之外,應結合國內外體育界成功案例進行宣導,促使學生養成刻苦努力等優良品質,為他們樹立學習榜樣。只有具備了正確的學習動機,才能深層次地激發學生們學習體育的興趣。由此可見,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這已然成為體育教學的當務之急。
好動是中專生這一群體的普遍特點,由于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所以尤其反感重復性練習。所以,應賦予練習手段靈活多變的特性,如此才能培養和提升他們的參與熱情,防止疲勞現象的發生。如走步練習是一種非常無趣的練習,所以應嘗試不同形式的交叉運用,常見的如拍手走的形式、聽音樂走的形式以及前腳掌著地走的形式,從而變無趣為有趣,完成該項教學任務。由此可見,豐富教學手段是很有必要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強化體育教學效果。
體育教學面向學生,也就是說學生在其中扮演著主體角色,所以在制定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最大限度地考慮他們的實際需求。體育教師應注意良好課堂環境的營造,使其擁有良好的動態性、平等性以及民主性。允許學生立足于本身的實際情況(如興趣以及特長等)進行因地制宜的選擇,為他們身心的全面、深層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學生有興趣便會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練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在體育教學工作中,老師應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逐步養成科學的、正確的學習習慣,與此同時,還應引導學生體驗探索、參與以及合作的樂趣和意義,使其充分感受到體育鍛煉所擁有的獨特魅力。與此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給予適時適當的激勵和表揚,且充分考慮所有學生的實際需要,使每一位學生均有機會感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若想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熟練掌握某種體育技巧,單純、反復地講一些大道理很多情況下是無濟于事的。作為體育教師,應深入鉆研教學藝術性,并因地制宜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如教師應保持良好的儀表以及教態,不僅要保證運動服干凈、整潔,同時還應做到舉止大方,從而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體育教師形象。
就學校現狀而言,有必要培養和強化學生們參與體育課的興趣,引導他們養成自主鍛煉的習慣。這不僅是現階段素質教育的客觀需要,同時還是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教師應深入地鉆研教材,系統地研究和總結教法學法。綜合利用各種適當的方法和方式來激發全體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從而使其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在快樂鍛煉中不斷成長。
[1]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曲宗湖.楊文軒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馬啟偉.體育運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G807.3
A
2095-2813(2015)09(c)-008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087
劉洋(1984,4—),男,漢,安徽蕪湖人,大學本科,教育學學士,助理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