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使如
【摘 要】中職生是非常特殊的一個群體,他們普遍存在較嚴重的厭學心理,而且自控能力較差,容易沖動,是非的辨別能力差,對自己及就業缺乏信息,對于未來更多的是疑問與困惑,公民應具備的素質較差。對此,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開展公民教育,可促進中職生提高公民素質,實現順利且高質量的就業或成功創業。
【關鍵詞】中職學校;公民教育;途徑
近年,我國公民教育缺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職生作為社會勞動力的后備力量,他們的公民素質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非常重要。中職學校建立以公民教育為核心的德育教育體系,探索與中職學校以及中職生的特點相適應的公民教育形式,有利于促進中職生的整體公民素質得到提升。下文中針對中職學校及其學生的特點,探討了開展公民教育的途徑,對于提高中職學校公民教育質量,促進中職生公民素質全面提升意義重大。
一、優化公民教育內容
中職學校的課程設置當中,公民教育屬于必修基礎課德育課程的重要內容。但是,德育課程比較重視三項內容,即道德、思想、政治,這對于公民教育內容來說是有所缺失的。傳統的德育教的是如何讓人做圣賢,而公民教育是教人掌握做人底線。因此,中職院校必須努力培養中職生成為合格公民,使中職生學會做人,并能夠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實踐當中,必須優化德育課程,豐富公民教育內容,使公民教育內容更突出、更全面,筆者認為公民教育內容要包含四大項內容,即公民價值、公民道德、公民知識以及公民能力。必須加強培養學生具備最基本的公民道德品質,例如:關愛他人、尊重公民權利、責任與義務意識、公正、仁慈等,要使上述內容內化為中職生的日常行為,例如中職生日常生活當中的正確言行、參與各種公益活動、遵守學校相關規章制度、能夠用積極與包容的心態面去面對錯與對,還要使中職生的情感上得到升華,形成美好的愿望,通過自我完善與自我提高,更好地為國家與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明確中職生公民教育的任務與目標
中職學校必須根據中職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公民教育。目前,很多中職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在嬌生慣養的環境下成長,有的家長甚至是溺愛,這就導致了中職生對公民知識普遍缺乏認識,因此,針對中職生的公民教育主要目標之一便是普及公民知識,主要包括國家、政府、社會、政黨、公民、權利、義務等各種概念的詮釋。另外,中職生畢業后大部分都會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因此,公民教育在普及公民知識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公民技能進行訓練,例如交流、溝通、演講、協商、談判、發明、創新等各項能力及方法的訓練,使中職生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并適應社會的發展。提高中職生的公民素質也是公民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核心在于中職生私人生活當中的自律、道德、公共空間的合作與守則等。要培養中職生具有自由、平等、民主、公平、法制、正義的公民價值觀念并逐步內化成為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鞭策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生活以及面對未來的態度。
三、開展公民教育必須有效運用校內媒體
中職學校開展公民教育,必須要有社會環境作為保障,形成正確的輿論,營造催人奮進的教育氛圍。中職院校必須合理運用校內媒體,例如:學校廣播站、網站、展板和宣傳櫥窗、黑板報、校報、校刊等。對于這些媒體必須充分利用,合理開展公民教育宣傳,對公民教育知識及教育動態定期做報道,掌握正確輿論導向。要將新時期道德要求的新典型、新事物反映出來,積極地開展輿論監督,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道德熱點問題加強引導,對于背離社會主義道德的丑惡現象及錯誤言行要給予嚴肅的批評,努力通過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為學生營造利于開展公道教育的校園氛圍。
四、推進公民教育開展文體活動及主題教育
現代教育必須將學習者作為教育的主體,公民教育必須注重學生知識的自我內化,為學生構建主體性教育,尊重學習者道德需求及選擇,注重學習者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習者主動參與,使學生不再是被動的遵守道德規范的執行者,而要使其成為修養品質自覺成長的合格公民。教育過程必須將學生個體作為中心,將講的多,做得少的教育方式轉變,通過學生的自
(上接第82頁) 主選擇與探究,并進行自主評價的活動實踐教育,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并成為其行動的內動力。所以,推進公民教育必須大力開展文體活動與主題教育,通過課內外及校內外有效結合的方式,合理運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公民教育實踐活動,實現實踐育人的教育功能。實踐活動必須從實處做起,可充分利用傳統節日、法定節日、各種紀念日等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專題講座、升降旗儀式、文體活動等,全面開展公民道德素質主題宣傳的教育活動,將內容豐富的公民教育內容融入到生動的課外活動當中,使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當中將道德認知逐步內化并轉化,使其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
五、中職班主任如何開展公民教育
針對學生的公民教育工作中,中職班主任的作用至關重要。中職班主任開展公民教育,必須注重身份與認同、民主與法治、人道與人權、德行與責任、環境與生態、和平與理解等內容。作為中職班主任開展公民教育,可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利用一些學生生活當中的故事和案例,使學生掌握各種公民意識。例如:筆者運用了發生在某位同學身上的一件事,該同學買了張新的手機卡,可總是接到莫名的投訴電話,生活和學習時非常煩,后來經詢問此號碼曾經是某公司專用的投訴電話,后來公司倒閉,之后電話號碼又被重新銷售。筆者邀請同學一起將此故事錄制成了微電影,并在主題班會上給學生播放,并提示如果問題就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會怎么做?經過大家的討論,同學們都認為,如果銷售方不予解決,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解決此問題,要求對方退還卡費并彌補精神損失。經過此次班會,學生都懂得了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必須有效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總之,中職學校的公民教育,必須將公民教育滲透到學生日常的生活當中,引導中職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還要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政治,提高學生參與到國家的政治生活以及公共生活的熱情,提高學生的民主意識與公共意識并具備民族精神,使學生成為能夠擔當社會責任且知行統一的合格公民。
參考文獻:
[1]侯志強.新時期加強公民教育的對策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4,(S4).
[2]馮建軍.公民教育課程及其設計[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