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作為藝術設計這樣一個特殊專業,如何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關鍵詞】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當前,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企業需要大批具有大批創新型人才。我國各級政府也在與時俱進,正籌建一批創意產業基地,積極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使得藝術設計專業創意、創新人才的培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對創新人才的要求又集中體現為對知識的獲取、運用和創新,其中創新能力是綜合能力的核心部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可以說是政府、高職院校和社會企業等多方面的相互配合,形成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設計的教育思路,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定位要突出創新理念,在特定的教育理念與方針指導下需要把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務,在教育思路的規劃下采取的系列教育組織與運行機制。
一、反思和改革傳統的藝術設計
專業教學模式
藝術設計類專業與普通文理專業相比較,有其更為復雜的特殊性,是系統工程也是社會工程,跨學科、綜合化、科技化是其主要特征,它廣泛涉及科技、社會等諸多領域。設計藝術學理論家尹定邦就這樣說過:“現代設計既不是純藝術,也不是純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而是多種學科高度交叉的綜合學科。”所以如果只是單純注重藝術設計應用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單純片面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采用師傅帶徒弟的簡單教學方法,從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知識復合能力、思考能力的培養與開發,創新型人才培養無法得到全面解決的。作為市場經濟下,藝術設計教育培養的藝術設計人才是為社會服務的,是一項十分高度個人化的創造性勞動,它需要勞動主體充分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其藝術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造就具有藝術與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
二、藝術設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
(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當前,很多教師教書往往是以課本教育為主,全部照搬書本,離開教材就教不了書,教師的作用已經成為一個書本知識的傳承者,這樣的教育永遠培養不起學生的創新能力,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作為當今教師,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在課堂上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參與是創新教育的真諦所在,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在藝術教學過程中要將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作為主線貫徹始終,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作為教師,主要從專業基礎課、專業設計課,到設計實踐課,都要以項目課題為中心實施創新設計教育模式。并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增長創造能力,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增設實踐課程,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藝術設計是一項抽象性強,實踐能力要求高的專業,作為學校在藝術設計方面的教育,應該是讓使學生真正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必須重視實踐環節的落實和創作能力的培養,采用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并行設置的方式,使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成為教學的兩條主線,力求互相交融、相互印證,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成功運用到設計實踐中去。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文化建設活動,廣泛地建立校企合作關系,一方面有益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還更能夠為社會的經濟與文化建設做出一份應有的貢獻。學校應鼓勵師生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參與企業實踐活動,經常帶領學生到企業或中去搜集第一手資料,如到連鎖超市、產品生產與加工的車間或者是工程施工現場等地進行現場授課、設計分析以及市場預測判斷,同時也可以為企業提供有償的技術服務,真正讓學生在實踐的一線摸爬滾打,親身參與實際設計、開發的全過程,從中得到鍛煉,以提高教師和學生自身的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交替滲透,使學生貼近專業、貼近市場和貼近社會,增強實戰能力,實現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從而改變藝術設計專業紙上談兵搞科研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