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張瓊 賈琳
【摘 要】籃球運動是集體對抗項目,它的集體性現在主要表現在隊伍的整體實力及戰略思想、戰術組織上,運動員有過人的技、戰術、身體素質,還需要運動員之間、運動員和教練員之間密切配合,在籃球運動實踐中要處理好個人與集體、明星隊員與集體的關系。
【關鍵詞】籃球運動;集體性;特征;作用
一、籃球運動集體性的概述
籃球運動從誕生起就是一個多人集體運動項目,從初期的人數不定演變到現在每隊5人的同場競技比賽,它是雙方團隊力量的較量,靠集體的力量、技巧和智慧來戰勝彼此。籃球運動的集體性規律,體現在團隊精神和協同作風上,體現在個人行動要基于全隊整體的目的與任務之中。集體性規律的核心體現在“集”字上,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歐美球隊注重在個人自主發揮基礎上的集體行動;而亞洲球隊一般強調只有把個人的技能融匯于集體,集體才會為個人的發揮提供保障。籃球運動不僅僅是場上5名隊員的運動,它的集體規律還包括教練員和場外的替補隊員,以及球隊的后勤保障等。
二、籃球運動集體性的特征
(一)體現在戰略戰術上
戰術是指比賽中隊員的個人技術的合理運用以及隊員之間相互協同配合的組織。戰術的合理運用是籃球運動的魂,戰術按變化規律進行集體配合與協調運動,戰術的合理組織,是體現籃球運動集體性規律的重要內容。籃球運動一攻一的運動,攻防關系通過集體去體現,去發揮,好的戰術既需要發揮每一個隊員的特長,又要把每一個隊員的特長聯系起來,形成一套整體打法,要使在場上的每一個隊員既能夠發揮其個人特長,又能做到相互配合,充分發揮了整體的作戰實力,這需要運動員意識上的高度統一,還需要在有技術上的支撐。籃球戰術還可以增加一個運動隊的戰斗力。因為,采用了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或能抑制對手發揮其特長的戰術后,能使自己的隊伍獲得了有利的態勢,最終獲得比賽的勝利。同時,加強了凝聚力使隊員在整體對抗中克服困難,戰勝對手,培養了隊員的頑強的精神。如:NBA很多隊的成功不是依靠個人能力而獲得的勝利,而是通過快速、攻擊性、防守和巧妙的集體配合取得的,特別是集體的配合,這需要運動員具有更充沛的體力、拼搏精神與充分的訓練,這種準備的目的并非僅僅提高技術水平,而是要發展“集體主義精神”,取得全隊的勝利。
(二)體現在整體實力上
一個隊的整體實力不僅是指5名主力隊員的能力,還包括在后備力量是否充足。后備資源是我們持續發展的保證,新隊員有利有弊,新隊員敢打敢出手,但是年齡偏小,心理不夠成熟,發揮不穩定,特別是大型比賽中,往往不能完全的勝任激烈的大型比賽。不用新隊員,不鍛煉新人必定出現“斷層”現象,教練員為了鍛煉新人,就要敢大膽用人,只有讓他們鍛煉才能使隊伍強大起來。籃球運動是一個集體項目,它要求整體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某一個人的成長多快。如果教練員目光短淺,只是用幾個人,這樣子會造成板凳人的自卑和上場隊員的優越感,使全隊很難形成一個團結戰斗的集體。好的教練員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比賽要多換人,使每個隊員都能夠上場參加比賽,可以鍛煉新手,同時主力也不會那么勞累,以免影響下場比賽。球隊的目的是增強每個隊員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從而形成一個團結戰斗力強的球隊。
三、籃球運動集體性的作用
1.隊員具有共同目的,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籃球運動必須以密切配合和相互默契的集體精神為指導,最大程度的發揮全隊的集體力量進行比賽。然而,在籃球比賽又都是依靠個人的實力去獨立對抗來實現,個人的技戰術能力在比賽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不僅僅是局部與整體相輔相成的關系,技術與戰術相互促進的關系。從系統論的觀點看,要充分發揮集體力量和積極調動個人主觀能動性緊密地結合起來,使集體之力大于各部分之和,即球場上的隊員不是5=5,
(上接第130頁) 更不是5<5,而是5>5的新的戰斗一力。系統論的整體觀欲求整體功能的最優化,決定于系統諸要素綜合組織優化的程度。
2.教練員要充分利用籃球運動的集體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性地調動集體的積極性,善于協調配組合所有隊員,始終保持球隊的高體能,充分發揮技能,掌握比賽主動,爭取比賽勝利。在更快更高更強的比賽中,運動員運動負荷量的大小,反映著運動訓練水平的高低。實踐表明,只有少數隊員可憑借超人的體能和技能,承受能力以外的強度,而大部分隊員在比賽中承受能力的最佳時段是5—8分鐘,最多不超過10分鐘,如果時間較長就會缺氧而導致體能下降,觀察判斷失準,技術運用失調,如果場上5名隊員都出現這種情況,勢必降低總體水平,在戰局上處于被動。因此,對集體規律理解上的偏差將導致指導思想、戰略戰術上的錯誤。我們這里所說的整體進攻,不是指全隊通過各種配合為某一兩名球員提供得分機會,而是說,每個隊員都能得分,只要處在應該投籃的位置上。場上5名隊員都可以是傳球者,也都可以是得分手,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整體進攻。
四、總結
籃球運動的集體性必須有高度統一的集體精神為指導籃球比賽是參賽雙方技戰術,身體等綜合方面的較量,隊員之間的配合的集體性是戰勝對方的關鍵。然而,一個隊員要具有三種能力:投、搶、和組織;一個球隊要由三種類型的人組成:善投的、善搶的、善組織的。教練員要有把運動員合理匹配、有機組合發揮整體效應的戰術思想,這是籃球運動集體性規律所決定的,其中教練員是球隊整體中的關鍵部分,是指揮棒,是調控全隊整體協同的關鍵因素。全隊整體協同,隊員之間技能互補,協同的意識和協同行動是發揮整體效應的保證。反之,一個隊隊員之間互相摩擦、彼此沖突、內聚力不強,則可能削弱整體隊的戰斗力。籃球運動是集體對抗項目,個人能力再強,不過是伸開的五指,力量是分散的,沒有形成一個合力。
參考文獻:
[1] 楊茂功.國際籃球規則之比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2).
[2] 梁建平.籃球運動中團體意識特征初探[J].四川體育科學,1995,(4).
[3] 黃柏齡等.論籃球隊中的人際關系與管理[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88.
[4] 王安平,尹克麗.新規則對籃球技戰術產生的影響[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