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鑫
(大慶師范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大學生對高校體育課的認識及興趣研究
陳 鑫
(大慶師范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在以往的體育課程教學中,由于教師們過分看重課程與教學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忽略了學生們的地位與需求,教學側重點嚴重偏離了正常的軌道,因而對學生們的運動興趣缺乏足夠的關注與重視。改革就是要從根本上把以往那些老的、錯的、不適應當今社會與教育發(fā)展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改正并加以修飾,使其更加符合當代大學生的發(fā)展。學生是體育課程學習的主體,他們的地位理應受到尊重,他們的興趣更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與重視。興趣是指人們認識并掌握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感到需要,并熱心于接觸、觀察這件事物,從而積極從事這項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它不能脫離具體的對象而單獨存在。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選擇體育活動的內容是重點。
1.1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興趣發(fā)展有負面影響
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都不知不覺地走出了一條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道路,這往往使得在一定時期內的課程教學順利進行,卻讓教師們陷入了個人的思維條框之中,束縛了教師們的思維發(fā)展。沒有新的東西,一味遵循老的教學方法,很大程度地影響了教學的創(chuàng)新,對學生的影響也是消極的負面的,學生們的思維和想象受到了限制,失去了發(fā)展的空間,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對體育課的興趣。
1.2 傳統(tǒng)型的體育課已落后于當代大學生發(fā)展的腳步
傳統(tǒng)型的體育課,教師習慣于把課程分為開始、準備、授課、結束四部分。這樣的課程結構過于死板,其重點突出了授課部分的作用,而忽視了其余部分。現實生活中的當代大學生,生長在優(yōu)越的家庭和社會條件下,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對新鮮事物的興趣,愛上體育課卻不愛參加劇烈的活動,不愿意受到那些形式的束縛。大學的班級人數較多,肥胖的人數也在增多,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的意志力薄弱,對教學增加了不小的難度。我們原本可以對這些有困難的地方進行有針對性的攻克,但就是因為有傳統(tǒng)教學模式“規(guī)矩”的存在,影響了教師們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的東西幾乎沒有,課程單一枯燥。長此以往,學生們上體育課的欲望越來越淡,學生們的發(fā)展受到了限制,并漸漸失去了自我的個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興趣是人的心理傾向,是從事活動的動力,具有積極情緒色彩。興趣既可以引導也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直接關系著體育課的教學質量、效果。所以我們要通過不同方式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大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愛好,讓他們體驗到樂趣和意義。
2.1 信心是培養(yǎng)興趣的動力
大學生普遍地對自己的學習信心不足,這樣就不會產生興趣。教師要對學生足夠的信任和愛護,對他們抱有期望,加以關注和愛的情感,讓他們因得到重視而更加自信、自尊,健康地發(fā)展。
2.2 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表現和發(fā)揮的平臺和空間
課堂上多些問答互動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到其中,讓好的成為榜樣,對稍差的多加鼓勵。注意傾聽、觀察每位學生的言行舉止,從而發(fā)覺他們內心的想法,進而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信心。
2.3 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提高他們對體育的認識
大學生之所以對體育有著不正確的理解,不喜歡體育,對體育不產生興趣,是因為他們欠缺對體育的親身感受,更談不上從體育中體驗到愉快的情感了。所以,我們應當先讓學生從根本上、理論上認識并接受體育的價值,然后讓他們切身去體驗,從而感受到體育價值的存在,進一步提高對體育的認知度。
2.4 利用教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從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出發(fā),我們不難發(fā)現,大學生們對那些有趣味的教材內容相對感興趣。譬如冬天的戶外雪地活動,夏天的游泳等等。體育教材中的球類運動、武術、田徑等都非常受青少年的喜愛,所以教師要根據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季節(jié)特點等一系列因素來選擇那些趣味性較濃、娛樂性較多、競爭性較強的教學內容來引發(fā)大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一個好的體育教材,可以從各方面滿足學生的需求。例如游泳、做操、跑步、俯臥撐、引體向上、立定跳遠等,這些運動項目不需要過多的設備條件,同樣可以提高大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無論是哪一項運動,都有其自己的技術特點,這其中也必須遵循人體生物力學的原理。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把大學生所學到的數學、物理、生物等知識點都融入到其中,更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啟發(fā)他們的思維,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5 提高體育教師的修養(yǎng),合理處理師生關系
體育教學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課,它既是心理教育過程,也是社會活動的體現。由教師“教”的行為和學生“學”的過程組合在一起,其中夾雜著各種語言、行為。這樣的一個活動系統(tǒng)中,我們不能將其中任何一部分獨立出來去考察,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他們都是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互動是這個系統(tǒng)中銜接各個主體部分的“中間人”,沒有了互動,系統(tǒng)也就癱瘓了。所以說,在互動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必不可少,這就要求教師的個人素質、修養(yǎng)達到一定的高度,做到博學多才,與學生們成為朋友,賞識學生,和他們多交流溝通,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教師們上課時穿著干凈、合體的運動服,面容和藹可親,言談舉止大方,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和感染力。教師們在授課過程中要言簡意賅,其中不乏幽默風趣的詞句,更能激發(fā)學生們的興趣。示范動作尤為關鍵,干凈、利落、瀟灑的示范往往會讓學生們產生羨慕的心情。合理及時的保護與幫助,可以增強學生們學習、掌握動作的自信心,同時,也能讓學生們更快的掌握動作要領。所以教師們的站位極其關鍵,合理的站位以及良好的幫助時機和保護手法,會給大學生營造一種安全感,讓學生們敢于大膽地去完成動作。整潔寬闊的教學場地,安全而又規(guī)范的教學器材、設備,會使大學生產生積極的反應,使他們愿意在好的環(huán)境中從事各種練習。
2.6 重視大學生的個性
體育課本身應當是大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之余可以得到放松的課程,同時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以及心理素質。這樣的一門課程應當是多樣化的,不能一視同仁、千篇一律地去教每位學生。一個班級,幾十名學生,他們對體育課的態(tài)度不同,每個人愛好的項目也不同。教師不僅要安排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而且還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根據體質的不同、性格的不同制定不一樣的授課方案,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注意每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這樣就避免了學生們有“不夠吃,吃不消”的現象,才能更加有效地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
2.7 細化課程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法
由于傳統(tǒng)思想的根深蒂固,體育教學的發(fā)展受到其影響,長期以來絕大多數的教學內容是以競技體育為主。競技體育的技術性較強,大學生練起來難免力不從心,會讓他們覺得枯燥乏味,這樣一來,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大學生們對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體育課要倡導多樣化的組織形式,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有計劃地培養(yǎng)骨干、領袖。一堂籃球課,既有集體授課,又有分組練習、個別指導教育以及教學比賽環(huán)節(jié),使整節(jié)課展現出良好的運動場面。大學生已經成年,自己能管好自己的同時,組織能力也在慢慢地成長、成熟,所以教師不必擔心課堂會亂。即便是未成年的孩子們,也會自發(fā)地組織各種游戲,比如捉迷藏、老鷹捉小雞等等,更何況是大學生呢。讓學生們自己管理自己,既鍛煉了他們的組織能力,又激發(fā)了他們對體育課的興趣。
從當前國內的高校現狀來看,培養(yǎng)大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提高大學生自主參加運動、鍛煉的能力,方法有很多。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遵循教材,更重要的是要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現狀,研究出一套適用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大學生上體育課目的性的教育,通過各種方法來激發(fā)大學生的興趣,讓大學生從根本上提高對體育課的認識,讓他們發(fā)自內心的自主去運動、去鍛煉,使大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正向持久地發(fā)展下去。
G807.4
A
1674-151X(2015)04-084-02
2015-02-17
陳鑫(1982 ~),講師,本科。研究方向:排球教學與訓練高校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