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星
[摘要]實踐教學作為設計教學的重要手段,既可以讓學生了解物質條件的發展階段,也為學生創意的實現創造條件,是設計教育應該重視的重要方面。本文針對國內設計教育的實踐教學現狀,辨析設計教育的本質問題,探討設計實踐教學的概念及重要性,提出做好實踐教學的理念和辦法。
[關鍵詞]設計教育 實踐教學 藝術實踐
一、設計教育的本意
英文中D esign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觀念、思想、概念的形成,并為實施計劃進行的準備,即設計、計劃;二是指設計制作準備中的草圖,即設計略圖。作為名詞,設計可以理解為提出目標以及為了達到該目標而制定的實施方法;作為動詞的設計則是針對創意、作品或方案而進行實施的過程。其間,設計實施的過程也就是設計實踐,非常重要。張道一先生認為:“如果從字面訓詁,設計就是設想和計劃。”在英語中,“education”或是“training”都指教育,“education”是教育、指導或教學活動,強調心智與創造力的培養,知識的灌輸,而“training”則強調技能的傳遞。可見,教育應該是知識灌輸與技能實踐的結合體。無論從設計還是教育的層面上講,其本身都具有實踐性。
但是,關于目前的設計教育,社會上以及教育界內部存在著諸多批評的聲音。許多工作中必需的知識學生在校時沒有得到學習和訓練,高校的設計藝術教育淪為“純理論”的層次。用人單位說:學設計專業的高校學生畢業后到社會工作才是真正念大學。這種層次的設計教育是十分不盡人意的。大多數高校把理論教學放在首要位置,只是配以虛擬課題或簡單的實習、實訓,尤其是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高校的設計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脫節,眼高手低的現象既是客觀的,也是現實的。
二、什么是設計實踐教學
梁玖認為,藝術實踐教學是指藝術教師以最優效的活動促進學生習得藝術文化與相應能力的潤澤行為。潘魯生認為,設計教育的實踐教學是設計教育重要的整合過程,是融合理論與應用的、動態的、整體性的教學過程。何曉佑認為,實踐教學是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是以技能訓練和操作能力訓練為主的教學環節。
可見,藝術設計的實踐教學活動,是統和了校內與校外的教學方式,整合了各方教學資源,將理論付諸實踐,用實踐檢驗理論的過程。教師通過設計優秀訓練課題方案與實際訓練行動,將其設計理念用最優化的辦法轉化成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其應有的藝術能力。這個過程不是在認識結論支配下簡單的、純粹的技術性或機械性的操作,而是具有豐富的創作性,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活動,教師在設計教育內容和方法的過程中充滿了智慧,可以有各種靈活的、現實的方法且充滿了動手的樂趣,學生融人了對設計的認識,也融入了豐富的情感,其教學效果遠好于在教室內單純的理論知識灌輸與虛擬課題的假設。
設計與生產實踐緊密相關,設計教育目的的實現與實踐是分不開的。實踐教學是對創造能力的驗證。實踐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技術性操作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搭建從構想到現實的橋梁,將創造進行呈現,在這個過程中驗證創意,改進創意。設計實踐其內容包括實踐、實習、實訓、社會實踐、課程作業、畢業設計或論文寫作等,也包括市場調研、手工制作或者參與專業競賽、創業等。實踐教學的開展有利于提高藝術設計人才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創新型應用設計人才,有利于實現藝術設計教育的培養目標,對于培養兼具專業素養和人文精神的綜合型設計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三、設計教育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
各校的專業特點、課程結構、教學條件、實踐場所等各不相同.實踐教學的方式也各有不同。總的來說,設計實踐教學包括校內實踐教學、校外實踐基地和社會實踐三個方面。筆者總結了實踐教學應該加強的幾個方面,以供參考。
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或引進。雙師型教師是指擁有工程技術人員的能力、素質,同時又擁有教師的能力、素質的教師。“雙師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行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內化,并結合自身的能力、素質,轉化為一種新的能力與素質。雙師型教師既是教師,又是設計師、技師,但不一定是職業的教師,也可以由設計師、技師兼任教師。教師是教育的引導者,是教學的核心,可一方面加強對專職教師隊伍實踐教學技能的培養,另一方面外聘設計師等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士兼任教師,這對于教師隊伍是有益的補充。
提倡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從一定意義上說,工作室制教學是設計教學的本質和基本特征。設計專業區別于普通文、史、哲類專業,其特點決定了設計類課程大多需要教師通過操作和示范完成,學生也需要通過和教師在設計理念、草圖繪制、作品制作等環節中充分溝通,獲取教師的設計理念,遵循教師的引導,進而得到專業上的提高。國外的藝術設計院校,很少有類似國內那種專設普通教室,大部分教學課程都在工作室里完成。“整個學院的面貌更像一間間設計事務所,以體現重視動手和與社會的聯系。我們所到之處,美國的設計學院幾乎所有都是重視動手能力的培養的,極少見到如我們這樣有課桌的教室,學生大都在操作間上課。”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實現了設計教育倡導的“藝術與技術相統一,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理念,符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要求。
加強實驗室建設。國內的設計類學科的實驗室設置脫離教學單位的管理,是一個獨立系統,和教學單位之間的對接存在一定的障礙,加之實驗室技師類教師的缺乏,實際上脫離了實驗的本質,脫離了為教學服務的屬性。實驗室和工作室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作室可以完成目前技術已經成熟的設計,實驗室重在探索新型的設計手法和材料實驗,是實現或驗證學生創意的重要場所。
強化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與運用。校外實習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實習規模并相對穩定的可供學生進行實習或實踐的校外場所。校外實習基地是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基地的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是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設計的前沿理論和技術大多興起于市場需要,企業最先開始研究并實施。教學與實踐的密切聯系,為設計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學研究水平的提高,教育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學生通過校外實習基地的學習和鍛煉,加深了對專業的了解,回到校內課堂后可以有效明確學習的目標;學校通過與校外實習基地的合作,可以面向社會走“產、學、研”合作之路,有助于學校擺脫傳統的教學體系,及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摸索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培養符合用人單位要求的人才。
增設假期課堂和藝術實踐。從目前的經驗來看,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假期課堂是針對大三的學生,通過壓縮課堂教學時間、延長假期,將大量教學活動安排在假期完成;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早在十五年前就針對大三學生實行假期實習,六月初放假,十月初歸校,要求學生必須進入公司實習3個月,回校后做實習報告。假期課堂期間,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性的設計工作,可以較早地接觸本專業應用的前沿,擴大視野,拓寬思路,感受專業與行業的差異;回校后能將課堂學習和社會學習相結合,更深入地研究、體會和消化課堂教學的內容,提高創新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效果上來看,假期課堂的推廣對于學生的專業認知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是對大學前三年理論學習的一次檢驗,學生進入大四時學習自主性增強,目的性更明確。
結語
英國教育家斯特豪斯曾系統地提出過“過程模式”的教學理論。這種模式對設計中的各環節都十分重視,比如市場調研、市場分析、設計構思、小組討論、設計實施等,強調設計教學的全過程,而不是只著重學生最后的作業,比如設計效果的好壞。設計實踐教學強調的是過程的重要性,將教師和學生的實踐融入教學的各環節,強調實踐,強調各環節的設計參與,而不只是最終的作業效果。
設計實踐作為教學的重要手段,既讓學生了解物質條件的發展階段,也最大程度地為學生創意的實現提供支持,是設計教育應該重視的重要方面。藝術設計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符合社會需求、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綜合型設計人才。從系統科學的角度來講,設計一方面是創意的構想,它以人的意志為支配,形成天馬行空的創意;另一方面是實施,從創意到實施再到最終的產物,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創意是設計的靈魂,現實條件則是必要條件,精神與物質的完美結合貫穿設計的全程,也是設計成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