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宏(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 湖北武漢 430079)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網絡教學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①
——以乒乓球網絡教學為例
于金宏
(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漢430079)
體育網絡教學是信息時代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體育網絡教學的發展促進了高校傳統體育教學方式的改革。我校亦開始通過體育網絡進行教學,我校在體育網絡教學上雖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還存有很大的問題。本文在指出開展體育網絡教學積極意義的基礎上,通過對我校體育網絡教學平臺建設情況的分析,提出了我校師生在利用體育網絡進行教學時具體存在的不足,并針對這些不足給出了一些建議,以期加快我校體育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促進我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體育網絡教學乒乓球
21世紀的今天,人類正在全面進入信息社會。知識的傳遞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文本傳遞形式,以網絡和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將聲音、圖片和影響等媒體融入了其中。一場世界范圍內的跨世紀教育改革被引發,在這次改革中,知識內容的多樣性和傳遞形式的廣泛性將會占主流趨勢[1]。在這一趨勢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推進網絡教學,將成為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體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需要網絡教學的優勢效應對其進行充分指導。我們知道,在傳統的體育教學過程中,運動技能的傳授多是通過言語描述和動作示范的方式進行的。這種傳統的方式雖然也能重現客觀世界,但由于動作的抽象性,學生仍需在頭腦中想象動作的發力方式和運行軌跡。然而,多媒體技術的出現,使這些抽象的動作直觀地表現出來。
乒乓球一直以來都是武漢體育學院發展良好的運動項目。雖然與乒乓球有關的知識和信息在互聯網上隨處可見,但針對學生的學習已不是簡單的如何獲取知識的問題,而是如何積極進行知識的吸收和轉化問題。加強武漢體育學院乒乓球網絡課程的建設,將會有效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協作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2010年2月28日,我校乒羽教研室向湖北省教育廳遞交了乒乓球精品課程的申報表。如今,我校的乒乓球課程已是省級精品課程。
1.1已開設乒乓球精品課程網站
我校乒乓球網絡課程是為適應在校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乒乓球學習而設計的。網絡課程教學系統包含了有關教師團隊、課程錄像、考試試題在內的信息,同時還設有在線答疑板塊。學生可以登錄該網站來進一步了解乒乓球教學的有關信息。
1.2可進行師生交流互動
在我校的乒乓球精品課程網站上,專門開辟了師生互動交流區,我校師生可通過校園網進行在線討論和互動交流。教師可以根據網上學生的留言,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從而為學生答疑或調整教學進度,以加強師生互動,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雖然我校乒乓球網絡課程已涉及到該專業的許多內容,且已具備了較為完備的教學功能。但是,通過與其他高校網絡精品課程建設的比較發現,我校乒乓球網絡課程的建設和利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2.1網站制作水平低下
如果按照真正實現網絡教學的要求來看,我校現有的網絡課程的網站制作水平好比較低下。如果學校有了較好的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就可以將設計網站結構、頁面布局、項目導航等省下的時間和精力放到提高教學質量上。我校乒乓球網絡課程向學生提供了自建素材和網絡資源,既有文本式的,更有視頻的,但是還缺乏一定的知識鏈接。比如,有關乒乓球運動的基本知識、有關國際乒乓球比賽的信息等沒有相應的板塊鏈接,并且已有板塊的某些超鏈接不能打開等,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學習資源的使用率。
2.2網絡平臺少,特征不明顯
據文獻研究可知,目前國際廣泛應用的網絡教學平臺主要有三大功能:課程設計、交流和合作以及管理功能[2]。此三大功能之下又細分為課程網站搜索、教學設計和BBS討論區等19項子功能。而我校的乒乓球網絡教學平臺大多集中在課件點播和資料共享等功能,與教學的效果分析功能有關的平臺卻幾乎沒有。一般來說,網絡教學平臺須具備兩點特征:一是能體現教師網絡課程開發與設計的能力,二是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3]。顯然,我校網絡平臺功能的建設還有待提高。
2.3缺乏教學評價與反饋
評價與反饋是現代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兩個環節。體育網絡教學質量的好差則可以通過這兩個環節進行測評[4]。網絡教學效果的評價與反饋包括向教師反饋和向學生反饋兩個方面。由于乒乓球動作技術形成的特有規律性,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重視評價和反饋的及時性。但是,我校網絡教學平臺中的評價和反饋環節尚未能滿足體教專業課程,尤其是類似乒乓球等術科課程教學的需要。
2.4學生和教師使用率低
長期以來,國家始終重視高校的信息化教學和網絡教學工作[5]。教育部曾先后對高校的信息化教學提出明確指導與要求。我校雖然建立了網絡教學平臺,但鑒于缺乏一定的重視和引導,該教學平臺的使用率還相對較低。通過分析該平臺上的信息可以發現,進入該學習平臺的多是教師,還未發現有較多學生專門進入該平臺進行學習和交流。可見,此學習平臺尚未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目前,我校乒乓球網絡課程無論是在網絡建設還是在使用效率上都處于較低的水平。根據對該網絡課程的現狀分析,并結合與其他學校網絡課程建設的對比,特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3.1加大學校資金投入
為改善我校網絡課程的建設,學校應加大資金投入,積極組織相關學者進行研究和交流,推進體育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在這方面,學校應積極向發展較好的學校學習。例如,廣州體院曾獲得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151”工程支助,其開發的課程學習網站包含視頻點播、精品課程和雙語教學等功能,使得該校的網絡教學水平處于我國體育院校前列。
3.2營造良好的網絡教學環境
現階段,我校網絡教學平臺利用率低下的問題與我校的網絡教學環境息息相關。針對我校乒乓球專業師生網絡知識普及面不足、網頁制作人員較少的現狀,院相關領導應加強重視,積極為師生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比如,學校可舉辦有關信息化教育的系列講座,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專門的信息化教育;也可進行網絡教學的評比活動,積極鼓勵各專業學生運用網絡教學平臺。此外,還應抓好校園網建設,從而營造運用信息技術的環境。
3.3創新網絡教學評價體系
過去,在乒乓球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測評多是通過期中測試、期末測試和年終評定的方式進行的。然而我們知道,學習本身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學習中的許多問題需要及時進行反饋和總結。而網絡教學正具有管理方便、反饋及時的特點,為我們的教學評價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為更好地了解體育網絡教學的效果,我們有必要創新網絡教學的評價體系,使該體系能真正發揮作用。
3.4轉變教學理念,提高網絡教學水平
體育網絡教學的普及,離不開高校體育教師教學意識的轉變。作為高校教師,應積極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從繼承學習轉變為創新學習。教師在具備一定網絡知識的前提下,應以先進的媒體技術為基礎,積極改進課程結構,制定良好的教學策略和網絡教學習形式。這就使得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網絡課程作為教育資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將會極大彌補傳統課程的不足。高校乒乓球網絡課程的建設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并為協作化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正是“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思想的體現[6]。從此,教師可以更好地依據學生的需求安排教學內容,且師生雙方可以共同參與教學的評價。教學方式將由單向過渡到雙向,由大眾化過渡到個性化。
然而,現階段我校體育網絡教學還存有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能消除的話,將難以實現上述轉變。對此,全校師生應加強重視,積極轉變專業教師的信息化觀念,不斷加強專業教師網絡知識的提高,從而適應網絡環境下的新型教學策略的研究和教學設計的實踐。
[1]阿英嘎,姚頌平.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網絡課程建設現狀與特點[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32(4):68-72.
[2]謝曉林.網絡教學平臺的新發展[J].開放教育研究,2007,13(5): 12-24.
[3]何文清.我國普通高校體育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現狀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3,97(3):166-167.
[4]趙玲.對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02,44(3):86-88.
[5]何文清.我國普通高校體育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現狀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3,97(3):166-167.
[6]林君芬,余勝泉.關于我國網絡課程現狀與問題的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01,11(1):55-59.
G807.4
A
2095-2813(2015)01(b)-0114-01
于金宏(1990—),女,山東威海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