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太陽劇團 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爾 999040)
雜技和體操訓練方法與技巧①
李巖
(太陽劇團 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爾 999040)
該文所提到的幾種訓練方法,是作者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和應用在不同的教學中所探索出的新的訓練方法和技巧。能更好地幫助運動員或者演員提高自身的應變能力和特殊技能。提高運動員或者演員的肢體感知能力、空中身體控制能力、頭腦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為競技體操和雜技表演在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為體操訓練和雜技表演縮短了訓練的周期,減輕了訓練周期過長、局部負擔量過重所造成的身體損傷。為創新動作或開創新的表演方式提供了一種新的探索方法。
交叉訓練 節奏訓練 模擬訓練 慣性訓練 動力定型
體操與雜技都是運用肢體動作來進行表演的項目。體操是競技體育,雜技是藝術表演。兩者的共同性都屬于長時間的訓練項目。而在訓練的過程中,許多演員和運動員都因身體的諸多因素,出現不同程度的困擾。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身體出現的困擾,筆者通過自己17年的體操生涯和6年的雜技演藝事業總結了幾種訓練方法,可以提供給體操運動員和雜技演員在身體訓練和動作編排出現問題時的一種解決方案。而且這些訓練方法已經運用到了不同的訓練當中。希望這些訓練方法可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影像動作模仿訓練是通過影像對,模擬影像動作比來達到訓練的要求。而影像訓練是通過觀察、聯想、模仿,再到形體構思。需要在大腦中建立一個三維的立體模擬空間,并建立動作模型,然后將模擬空間建立起來的動作模型用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幫助運動員和演員在了解動作的同時體會到模仿的動作是否與其相似。其次可以直觀地在影像當中尋找錯誤。通過運用影像做模仿訓練,對運動員和演員的肢體感覺和視覺都提供了較好的效果。而達到一個動作或演出的要求。
影像模仿訓練可以模仿任何人或者任何一種動物。模仿人的時候,應從被模仿者的心理狀態和歷史背景入手,了解和掌握人物的特征和習慣,結合故事情節加以發揮或者演繹,通過型、神、貌來展現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故事情節。
而對于動物的模仿則需要長時間的細心觀察和體會。觀察動物的肢體語言、表情和眼睛的神態,模仿動物之間如何交流,才能領會動作的要領,再通過人的肢體表現出來。
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個核心,或者叫單動作要點,對單一動作要點進行力學分析,找到動作結構的角度和距離以及肌肉的發力點。通過靜態的分析讓演員或運動員體會動作的差異所在,使單動作要點和整套動作的協調有一個較好的連接。也使隊員對模仿訓練的內容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通過有針對性的動作模仿訓練,有效改善了運動員或演員的身體協調性和動作要點不足的問題,解決了訓練當中對動作和編排理解難的問題。
蹦床是體育項目中的競技類,在不同領域當中也有應用。生活中的蹦床為兒童提供了很好的娛樂性。在競技體育中蹦床訓練又有著頗為重要的一面。
身體控制能力在體操和雜技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常人在失去支撐點或身體的平衡被打破之后,使人感覺到危險的存在。在空中失控時還會分不清自己是否屬于上下顛倒的狀態。演員和運動員同樣也會出現此類問題。一旦演員或者運動員出現類似的情況,那么非常容易受傷,而頸部受傷的概率非常之大。在訓練中為避免這種失控現象的出現,筆者在訓練當中總結出了一種蹦床節奏訓練方法,它不僅可以提高運動員或演員的空中形體控制能力和節奏感,還可以增強落地的穩定性,從而達到競技比賽或演出的需要。
蹦床動作的慣性訓練法,是指前后空翻的連接訓練。同時在前后空翻穩定的基礎之上,可加以轉體動作/兩周等難度動作。10個動作為一組,通過自身的慣性來連接出下一個不同的動作。進行蹦床動作慣性訓練時,身體要保持張緊狀態,雙眼在落地之前緊盯網面,頭腦要清晰。在落網的一瞬間采取不同的用力方式,協調肌肉的張力和關節的屈伸角度,抵消床面的反彈力或借助反彈力連接下一個動作,保證下一個連接的動作有足夠的騰空時間和落地前的姿態調整。
訓練的目的,就是通過蹦床的彈性和自身速度的慣性來掌握動作在運行時的姿態的控制、時間的控制和平衡的控制,完成簡單或復雜的動作。簡單地來說,就是力量→速度→時間→姿態→動作轉換。協調好這幾方面的問題,就會提高身體在空中的控制力。
競技體操對落地的穩定性要求很高,運動員對落地的穩定性也非常重視,尤其是在比賽中,落地后僅僅一小步的移動,就可能丟掉冠軍的寶座。所以無論是競技體操還是雜技表演,對落地的穩定性都非常重視。
借助蹦床有針對性地對某一動作的落地穩定性進行訓練,使隊員的空中感覺和落地感受達到一個較好的控制能力,筆者在實際工作中應用了蹦床來訓練落地的穩定性,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蹦床訓練落地的穩定性通常采用網面落地訓練。網面落地訓練很簡單,選擇前或后空翻來進行訓練。動作完成之前,做好落地姿勢,腿部肌肉成張緊狀態,身體保持平衡,落地以后需要運用腿部肌肉來調節身體的重心。通過腿部肌肉和軀干肌肉使身體快速的達到平衡狀態,讓身體從起跳→翻轉→落地成連貫動作,在落地的同時下肢要掌握好來自蹦床的反彈力,利用肌肉收縮和關節緩沖、釋放地面(網面)對身體的反作用力,以此達到落地的穩定。同時訓練也可以提高身體在空中的控制能力,蹦床訓練可以使空中的控制能力和落地穩定性同時得到提高。
在體操訓練中或者是在雜技演員的訓練中,有些動作需要反復多次甚至成百上千次的訓練,重復訓練一個難度動作是常見的事。但訓練好的動作最后運用到成套動作或者表演的時候,動作就不一定像訓練一樣那么完美。這是因為運動員或者演員對動作整體性、連貫性的訓練還不夠完善,加上一直保持一個高強度多次重復的一個動作,就會形成一個動力定型。與下一個動作的連接就會出現一個時間和力量的節點。如果形成這種動力定型,就很難改正,因為在運動員或演員的記憶思維中已經形成一種下意思,改正則需要完全打破這種下意思才能改正過來。所以筆者采用交叉動作訓練方式,來避免這種動力定型問題的出現。簡單的說就是基本動作→難度動作→基本動作,使難度動作與基本動作形成一個很好的協調與連接。交叉訓練既可避免動力定型問題的出現,又可以創新、設計其他的連接動作。
結合難度動作交叉訓練和創新動作的啟蒙訓練結合起來,對訓練大腦的思維有很大的幫助。
創新動作開始時,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個難/新動作的實用性和安全性。然后通過與教練員溝通,分解難/新動作的每一個動力環節,運動曲線。加強運動員或演員對動作形成的概念。然后進行階段性的輔助訓練,訓練時采用一些輔助器具,如保護繩、海綿墊、動作的準備姿態等。對空中動作常采用威亞保護訓練,這樣可讓隊員體會空中的形體動作和姿態轉換,這樣即會消除隊員的恐懼心里,增強了隊員的自信心,又起到了安全、快捷的效果。難度動作的訓練應循序漸進,由分解到組合,由組合到協調。
結合了影像動作模仿法、蹦床節奏訓練法和單獨動作交叉式訓練法。我創造了雜技表演中的單杠后空翻轉體360度下法。筆者稱這個動作為李氏轉體后空翻。這個難度動作在創造的過程中,筆者將輔助訓練放在第一位。然后按照上述的特殊訓練方法,循序漸進進行訓練。從動作的編排創作到訓練、演出,筆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這組動作的創新和演出。通過近百場的演出,新動作的安全性和優美性都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
綜上所述,體操和雜技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在基礎訓練方面有相同的共性,強調體能、力量、柔軟度和協調性。競技體操要求的是動作的標準,而雜技更側重舞臺的表演效果。兩者既有共性又各有不同,相互借鑒,對提高二者的動作技能和表演水平具有很好的幫助意義。對提高體操運動員和雜技演員在今后的動作發展和創新中有一定的啟迪。而筆者也將這些訓練方法運用到了演員朋友當中,從基本輔訓練到難度動作的開發。通過訓練都達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使他們在世界級的舞臺上發揮著炙熱的光芒。
[1]杜國喜.高校羽毛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園,2010(12):34-35.
[2]段立軍.河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運動開展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州大學學報,2011,28(1):107-108.
[3]毛俐亞.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的困境與出路[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8(36):24-25.
G83
:A
:2095-2813(2015)10(b)-007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9.071
李巖(1989—),男,漢,遼寧沈陽人,大專,特型演員,研究方向:體育(操)創新、訓練技巧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