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鋒(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教育系 廣西崇左 532200)
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困惑與對策研究①
——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例
王康鋒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教育系廣西崇左532200)
運用文獻資料等研究方法,首先對中學開展民族傳統體育的相關背景進行了簡要的概述,然后結合廣西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的具體實踐,對當前發展的困惑進行研究分析,指出廣西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存在政策法規引導缺乏、學校重視程度不夠、缺少體育專業人才等問題。認為廣西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應該:制定和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學校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培養或引進武術專業人才。
中學民族傳統體育困惑與對策廣西
近幾年,在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廣西壯族自治區(以下簡稱“廣西”)通過實施民族傳統體育進校園,建設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等措施,民族傳統體育在中學的開展有了一定的發展。2010年廣西教育廳命名了十四所中學為“廣西民族傳統體育師范學校”,并且宣讀了《民族傳統體育進校園校際聯盟宣言》有效的推動了民族傳統體育在中學的開展。此外,《廣西群眾體育發展規劃(2011—2015年)》也明確指出:“建設民族體育示范學校,培養民族體育傳承人。加強民族體育研究,建立大中小學校際保護聯盟;廣泛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進校園活動,在學校體育課和課外活動中設置優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1]可見中學民族傳統體育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和現實依據。
廣西是多民族的聚集地,聚集著壯族、瑤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據總人口的35%以上,有形式多樣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源遠流長的民族傳統文化,為民族傳統體育進入校園奠定了基礎。民族傳統體育引進中學體育教學有著深刻的意義,對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體育教學多元化發展,弘揚民族精神與傳承民族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精選其中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民族體育項目,按照其特有的價值,積極挖掘、整理,使其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社會化,豐富體育課程內容,弘揚我國民族體育。[2]
1.1文獻資料法
通過知網、萬方檢索相關論文數十篇,認真研讀,并且查閱相關法規,地方體育局的有關政策文件等。
1.2問卷調查法
從廣西各個市中學隨機抽取30所,對體育學院分管領導、體育教師、學生進行問卷發放,統計數據,為本課題創作獲得數據支撐。
1.3專家訪談法
訪問了廣西教育局、體育局相關部門領導、中學體育教師等,對廣西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的現狀進行了解。
2.1廣西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的困惑
2.1.1廣西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缺乏政策法規引導
民族傳統體育進入中學的過程中必須有一種切實有效的制度設計,這樣才能保證民族傳統體育作為學校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使民族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雖然國家出臺的《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文化大發展與大繁榮》等政策法規對民族傳統體育進入課堂教學和增加武術教學的時數和內容,但是仍沒有上升到法律的層面,法律效力較低,強制力度不夠,同時也缺乏具體的實施措施。這是造成廣西中學體育課中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內容較少的主要原因。目前,廣西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缺乏科學、系統的制度,也沒有完善的實施與監督辦法。許多學校的體育教學中關于民族傳統體育的內容較少、甚至一些學校根本沒有關于民族傳統體育的教學內容,對此也沒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2.1.2廣西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的重視程度不夠
根據唯物主義認識論,認識對于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對民族傳統體育有更深刻更廣泛的認識則有利于中學民族傳統體育的開展。目前影響廣西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育部門和學校的思想重視程度不夠。據調查雖然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有關于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內容,但是在現實體育教學中往往被忽略,在教學中極少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納入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停留在一紙空文上。據調查,在30所體育教學內容中含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有11所,占36.7%,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表現為踢毽子、跳繩、跳竹竿、拋繡球、太極拳等,其中踢毽子和跳繩所占的比例較高。采訪學校有關領導,66.7%的學校領導認為中學民族傳統體育的開展有重要意義,只有33.3%的學校領導認為中學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意義不大。認為限制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的原因主要有重視力度不夠,缺乏具體的實施措施,缺乏專業的武術老師等。
2.1.3廣西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缺少專業性人才和專項體育器材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順利進行的主體,體育教師隊伍的素質直接決定了中學民族傳統體育的開展,目前,廣西中學缺少民族傳統專業的體育老師,從調查的30所學校得知,只有4所學校民族傳統專業畢業的體育教師,26所學校沒有民族傳統專業畢業的體育教師,86.7%的中學沒有民族傳統專業的老師,因此,學校可以根據體育教學需要引進一些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畢業的老師,來指導、從事本校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和課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活動的開展。而專項體育器材也是制約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的困惑因素之一,如踩高蹺、跳竹竿、拋繡球需要高蹺、竹竿、繡球。這些器材雖然簡易、造價也相對便宜,因此,學校可以增加一些類似的民族體育器材,來彌補學校體育器材短缺,體育教學內容單一的局面。
2.2廣西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的對策研究
2.2.1制定和完善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的相關法規制度
在民族傳統體育擴展到非政府事業單位(學校)這一過程中,政府有關部門的思想認識以及相關的法規制度引導無非起著決定性作用。中學體育教學中缺少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尤其是一些學校甚至沒有關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教學內容,所以國家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學民族傳統體育的開展問題,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納入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內容中,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的必要事項在相關法規中明確化。廣西地方政府和中學在民族傳統體育開展過程中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并結合地方實際制定相關的制度,建議廣西地方政府教育部門頒布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納入體育教學的指導意見,各個學校成立專門的研究小組,針對指導意見制定實施細則,把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實施、監督辦法具體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2.2.2學校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中學民族傳統體育的開展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一種強有生命力的文化形式,流傳至今,必有其獨特的文化價值與健身價值。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廣泛的群眾基礎為進入中學創造了條件,顯示出了民族傳統體育自身的民族文化價值。這就要求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領導充分考慮地區民族傳統體育特色,開發體育教學資源,將具有代表性的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到體育教學中,高度重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小到對學生個體的健身價值大到對弘揚民族文化的傳承價值。讓一些符合民族風情韻味的體育運動項目被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來走進體育課堂教學中。”[3]學校領導的思想覺悟和對體育的重視程度是決定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的關鍵因素,為此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高度重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納入體育教學的趨勢
2.2.3積極開發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和引進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
由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內容形式多樣、風格獨特,大部分體育老師缺少這方面的專業基礎和實踐經驗,這是制約當前民族傳統體育在中學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民族傳統項目的開展首先需要了解該項目的發展歷史以及文化背景。組織該領域專家和教師開發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資源,繼承和發展民族體育項目,走民族傳統體育與現在體育相結合的體育教學方式。此外,學校還應注重對民族傳統體育人才的培養,適時引進一些精通一項或者多項的民族傳統項目的體育教師。對于教師自身也應該積極轉變觀念,不斷充實自己民族傳統體育知識與技能,改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武術的興趣。這樣才能使民族傳統體育在校園內更好的開展。
民族傳統體育教學進入體育與健康課程并在中學開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領導、體育教師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毫無疑問民族傳統體育進入校園是一大利事,我們在接受學習西方現在體育的同時不應忘記我們最應該傳承和發揚的優秀民族傳統體育。
[1]《廣西壯族自治區群眾體育發展規劃(2011-2015年)》[EB/0L].http://www.gxsports.gov.cn/Item.aspx?id=611,2012-06-08.
[2]安斗.關于我國少數民族體育項目進入學校體育探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3(3):40.
[3]秦繼敏,晁恒,師栗戈.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學的相關探討——以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學為例[J].青少年體育,2014(13):117-119.
G85
A
2095-2813(2015)01(b)-0216-02
廣西中學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課題級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民族傳統體育特色學科建設研究項目(項目編號:MZTY2012012)。
王康鋒(1987—),男,漢,山東日照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