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群+張磊
摘 要:針對工業設計專業品牌專業建設進行整體策劃,分別從師資建設、人才培養、實驗室建設、教學環境改善等方面,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和措施,對樹立專業的工業設計教育品牌具有普遍的參考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工業設計;品牌專業建設;合作教育;課程體系
工業設計專業在我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專業領域內的認知度。在這一學科建設發展過程中,我們通過借鑒和學習大量的優秀的國外工業設計專業建設經驗,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了飛躍,建成了良好的工業設計專業體系基礎。然而,在今后的專業發展和建設中,如何結合我國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和產業轉型的趨勢,推進產學研用的結合,響應創意設計與經營管理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促進工業設計專業面向市場,人才培養面向企業的品牌專業建設,對于工業設計品牌專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合作教育建設目標
工業設計品牌專業建設目標是提升學科影響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科發展的實力。
1.提升學科實力和影響力
工業設計品牌專業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提升學科的實力和影響力。通過品牌專業的建設,提升工業設計學科的國內外影響力和學科的實力,通過合作教育的方式,提升整體教學水平。
2.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工業設計專業培養具備工業設計理論、方法、技能以及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制造型企業、科技開發型企業、科研院所、工業設計公司及所有從事以產品創新為重點的設計、技術、科研或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學生應掌握本專業必須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了解國內外工業產品設計理論與實踐的最新發展趨勢;具有獨立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
人才培養必須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工業設計專業的發展應深度關注產品創新設計、可持續設計、企業管理等領域的發展和研究,同時進一步強調跨專業、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培養具有廣闊視野和創新能力及良好的溝通與協作能力、產品創新開發能力、設計協調與組織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制度體系。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涉及學校多個管理部門,由學校主管部門做好統籌協調工作,修改和清除不利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政策,并采用統一、合理的獎勵和鼓勵策略推動和優化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強調改革的持續性、規范性以及有效性,逐步建立良好的制度環境,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發展。
二、實施措施
1.師資力量提升
大力引進青年骨干教師、海內外知名院校博士學歷人才及各類專家,實施教師提升計劃。包括教師定期出國交流、訪問學者,以開拓教師的專業視野;此外,還包括教師學歷和經歷的再提升、教師教學和科研激勵計劃等。
教學團隊方面,專業教師結構明顯優化,整體教學、科研水平明顯提升。教師綜合能力方面,教師要具備企業交流能力或具有企業背景,定期開設企業參觀、訪問及交流課程,全面優化工業設計教學結構。
改革完善教師職務聘任、考核制度,建立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鼓勵和選派教師到企業兼職、見習或從事創業和工程實踐,吸收和聘用兼備工程實踐經驗及較好學術造詣的資深企業人士擔任兼職教師,并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辦法。工程類學科專業教師的職務聘任與考核要遵循特定的規章,例如評價工程項目設計、評估專利產權、評測產學合作和技術服務等,具有在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可以優先聘任。為本校師生與國內外知名企業打造交流、訪問和實習的橋梁。綜合改革教師評價制度,增加教師對開展研究性教學的比重。
2.實驗室合作教育提升建設
實驗教學方面,堅持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科學研究與實驗教學結合,重視設計中的實驗驗證,深化實踐教學改革,不斷優化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將科研項目、設計課題引入實驗教學范疇,構建校企聯合的實驗室教學模式,大力與省市級企業工程中心合作,從設計知識、技術手段、創新方法等環節入手,使技能培養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與綜合素質。
實驗隊伍合作教育建設方面,培養實驗教學隊伍愛崗敬業、團結合作,鼓勵理論課教師與實驗課教師從事交叉教學實踐。
設備與環境方面,合理配置教學資源的同時,及時進行教學設備的更新與維護,以保證教學內容與時俱進、保障教學質量,在教學環境建設與教學安全防范上要嚴格符合國家標準。
3.教學環境和條件
教學環境建設要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均衡加強。教學環境主要包括教室的環境以及設備的情況,通過品牌專業建設積極改造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環境,提升學習的氛圍和學習的效率。
4.學生交流與交換
加強學院國際交流成果和國際交流平臺的宣傳力度。國外伙伴院校對于學院的了解需要不斷地進行推動和宣傳,限于目前的語言障礙及國內設計教育工作的整體工作重點側重,需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成果的宣傳,同時通過多種形式向國際伙伴和國際設計領域傳遞學院積極建設國際化平臺的信號,建立國際化資源平臺,以提升學生的國際競爭力。改進對學生外語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調整課內教學時數,開設包括科技外語演講、翻譯、等形式的系列實踐活動;開拓中外合辦專業以及國際學生交換項目的渠道,加大選派重點課程教師和骨干教師出國培訓的力度,積極建設滿足教育國際化要求的專業教師隊伍。
三、合作教育成果考核
1.師資力量建設的成果考核
師資建設方面,實現教師學科多元化,以應對工業設計的多學科交叉協同發展模式。如市場營銷與管理、計算機技術、機械工程、工業工程、應用心理學等方向,如此以具備幫助學生將自己的項目置于工業產品設計與市場開發的大局中深入思考的能力。此外,教師還需鼓勵學生長期參與對其他學生項目的建設性批評,以及以案例研究和工作坊等形式幫助學生學習產品及產品市場開發的過程。 努力在3年內完成半數以上專業教師的學術交流和進修活動,全方面拓展教師視野,提升教師學術專業修養,有利于教師專業教學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及促進教師雙語課程的開設。
2.系列教材和系列專業課精品課程
爭取在3年內建設一批專業課程群,形成教學的團隊系統,并出一系列的精品教材及課程,如產品設計、交互設計、系統設計等核心課程。積極申報學校、省市以及國家級的教學改革計劃項目,積極爭取各級各類的教學改革支持。
3.實驗室改造
爭取在3年內建設成諸如交互設計實驗室、虛擬現實實驗室、以及人機工程實驗室等對于學科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實驗室,并購買一批先進且實用的實驗室設備。
4.學生合作交流
積極組織學生出國交流和交換,為拓展學生的國際化視野進行積極準備。
四、結論
針對工業設計專業品牌專業建設進行整體策劃,分別從師資建設、人才培養、實驗室建設、教學環境改善等方面,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和措施,結合當下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和產業轉型的趨勢,促進工業設計專業面向市場,人才培養面向企業的品牌專業建設,對于工業設計品牌專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磊,葛為民,李玲玲等.工業設計定義、范疇、方法及發展趨勢綜述[J].機械設計,2013,30(8):97-101.
[2]張乃仁.設計辭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3]簡召全,馮明,朱崇賢.工業設計方法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4]Nagamachi M.Kansei engineering:a new ergonomic consumer-oriented technology for product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1995(6):35-42.
[5]張芳燕,張磊.工業設計專業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C]. 2010國際創新設計與管理高峰論壇暨世界華人設計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23-125.
[6]張磊,竇金花.關于國內工業設計教育現狀的再分析[C].2010國際創新設計與管理高峰論壇暨世界華人設計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29-131.
[7]竇金花,張磊,王茜.工業設計專業雙語教學的現狀研究[C].2011國際創新設計與管理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世界華人設計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20-223.
[8]羅仕鑒,朱上上.工業設計中基于本體的產品族設計DNA[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09(2):123-129.
[9]劉征,孫凌云,魯娜.面向過程的工業設計知識地圖構建[J].機械工程學報,2010(8):99-105.
[10]周睿,費凌峰.基于實務項目制的工業設計工程教育CDIO模式探索[J].工程設計學報,2013(2):65-68.
[11]張芳燕,梁浩.工業設計專業人才需求狀況與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0(6):58-60.
作者簡介:張悅群(1985- ),女,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工業設計;張磊(1981- ),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