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南通理工學院體育教研室 江蘇南通 226002)
散打教學與訓練中的安全問題研究①
李明洋
(南通理工學院體育教研室江蘇南通226002)
摘 要:散打是前期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健身活動,在社會各界都有散打學員。該文主要探討了在散打教學及訓練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對教學及訓練中受傷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預防建議,望廣大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至于使自身受到損害。
關鍵詞:散打教學與訓練安全問題受傷原因
中華武術是我國的國粹,中華武術在世界化的進程中,散打逐漸成為格斗能力強,且具有健身效果的運動。但在散打教學與訓練中,安全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散打的高受傷率及高淘汰率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發展。安全問題導致散打教練及學員都不愿進行實戰練習,以致難培養出高素質的散打人才。
散打屬于武術中徒手技擊的競技方式,是拳術的實踐形式,在各類拳擊流派的訓練及競賽中應用較廣。通常散打需要按照相應的規則進行競技,在規定的場合、時間及條件下,進行練習或競賽。散打需要人類思想高度集中,是雙方體力、技巧、智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的綜合性較量,對于人的各種感知及反應的訓練有重要意義,也能改善人的速度及力量等方面的素質。拳術中最高形式的運動就是散打,其對運動員的拳術的攻防實戰性有著極高的要求,但在競技中應以“安全為主,比賽第二”的原則進行競賽。
隨著散打的不斷發展,現已進入體育項目,其基本前提就是互不傷害原則。因此傳統散打的武術實戰性,逐漸轉換成了競技性。進行散打教學及競賽時,應講文明、講道德,以交流、健身為目的,追求的是技巧的展示與體育精神的弘揚,而非粗坯的肢體摧殘。
散打教學應保證學員安全,運動員只有在安全的情況下,才能堅持訓練。在教練的指導下循序漸進,運動員的散打水平才能得到質的改變。這也是散打教學需要嚴格遵守的訓練規律。
散打的安全競技原則:在不傷害對方的情況下,良好掌握技術的“度”,戰勝對方;在不被對方傷害的情況下,正確掌握不頂、順化避害的內涵,而不輸于對方;自身不盲目攻擊,避免自傷,為下次戰勝對手而奠定基礎。
散打的安全指導思想:嚴格遵守散打技擊的規律,采取循序漸進的措施學習,避免散打技擊的傷人情況;保留傳統武術技擊技術,吸收世界各地的技擊技術;充分發揮合理的技擊手段;最大化了增加技擊技術的質量。
從散打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總結出,訓練方式不科學、方法不合理;基本訓練不扎實;思想覺悟不高;訓練設備不符合要求,缺少必要的防護及幫助;體質條件差;身體缺少必要的活動等,都可能引起運動員在訓練中受傷。
構成武術散打的兩個方面,一是外在的表現形式,即動作招式;二是內在感覺、意識。勁力是武術散打的核心。在散打運動中,可將其視為人體的相互作用力,使用勁力戰勝對面是散打的目的。在散打中勁力又根據其性質可分為剛勁與柔勁,在散打訓練中需要將兩者單獨或結合使用,剛柔并進、相濟屬于較為全面的技擊打法。在訓練中,勁力是造成肢體直接接觸的原因之一,運動員的損失主要表現在硬碰硬的打法。以對方身體為主要的進攻目標,是散打區別于其他運行項目的基本特點。
運動員在接受了正確的散打訓練后,可基本做到武術中的“動急則速應,動緩則緩隨”的格斗對策,在保證對手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從容戰勝對手,能夠生擒活捉對手。散打運動中將爆發力與持續力相互結合,是高難度的訓練。散打的教學與訓練應倡導、指引向著不傷人而戰勝的方向發展,嚴禁出現傷人而勝的結果。
4.1加強散打教材及規則的管理
散打屬于中國武術的分支,武術散打能夠有效的改善人的體能素質,因此,在國內得到了推廣學習。隨著高校教育體制的多元化發展,為了使校園文化得到豐富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進步,武術散打在高校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如今散打在體育項目中占據的比重逐漸增加。散打比賽也需要嚴格的規則進行約束。在散打競賽中,要根據運動員的身高及體重條件進行等級的劃分,在比賽中應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具;且散打比賽中,雙方肢體接觸時,有嚴格的禁止打擊部位,如:后腦、頸部及下陰等。因此教練在對運動員進行指導教學時,及時對運動員進行散打規則的教學,嚴格要求運動員根據要求進行訓練,以保證訓練中的安全。在散打訓練中離不開理論知識的灌輸,科學的散打教材能夠補充運動員理論方面的不足,使運動員少走彎路。在高校散打中,考慮到更高的安全性要求,相關部門及教師應適當加訂散打規則,加入適合高校學生的散打教材,教師進行進行講解時,應保證細致,對散打的特點進行介紹,使學生充分吸收。只有這樣在散打教學中,才能有效的防止人員受傷。
4.2重視訓練方式的改革
只有科學的訓練方式才能保證運動員的安全,在散打訓練中,可使用以柔克剛的方式,利用柔勁當中進行推手防御的方式進行訓練,進而保證運動員在學習與競賽中的安全性。武術的學習與發展,主要是為了達到強化國人體制的目的,剛勁在中華武術中并非主流技巧,以柔克剛才是中華武術的精髓。在散打中合理應用以柔克剛的精髓并非易事,需要運動員在不斷的訓練中,加強自身對柔勁的理解。之后在散打訓練中不斷找出精髓的正確應用,并在競賽中正確的應用,將柔勁與剛勁有機結合,不斷提升散打技術。在不造成對手損失的前提下,獲取勝利才是以武會友的真諦,也是散打運動的基本規則。科學的散打教學方式,是促進散打訓練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教練也應對訓練強度進行準確掌握,在訓練中融入專業知識的教學,并不斷改善教學方式,使其能夠在散打運動風潮
下,滿足散打教學訓練的要求。
4.3教職人員科學制定訓練措施
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者,學生的行為規范受到教師的直接影響。在進行散打教學時,教練合理制定相應的課程訓練標準,提升學員的素養,并意識到在散打教學中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學員的重視度,學會在散打訓練中應用柔勁。在進行理論教學時,應使學員初步了解散打的打法、要點及注意事項,了解在訓練對抗中,學會危險動作的規避;對于錯誤認識散打的學員,教練應及時糾正,使其了解到強身健體才是散打運動的目的。散打教學時,教練要進行親身示范,課程開始時,要帶學生進行必要的熱身運動,以免在訓練時發生肢體扭傷。在散打教學過程中,教學課程應相對嚴密,按照步驟循循漸進,根據學校流程完成散打基本動作的教學,及時糾正錯誤的動作,完善學員的技術動作及姿勢,根據科學的教學模式進行技術的傳授,最大限度防止學員在散打教學與訓練中出現安全問題。
4.4加強訓練設備的安全性
散打賽場的面積較大,需要足夠的空間,因此在散打過程中,運動員需要不斷的轉換位置和進攻方向。因此對于散打場地的要求較高,賽場周邊禁止放置堅硬設備器材,在競賽或訓練時,難免出現摔倒等情況。且散打過程中,運動員應正確佩戴防護用具,護具能很大程度上保護運動員的身體,因此護具的質量及安全性是散打中需要高度重視的地方。在進行比賽時應先進行防護用具的質量檢測,從安全競賽的角度出發,保證運動員的安全性。在散打教學及訓練時,教練也應對相關急救措施進行教學,使學員對基本的肌肉拉傷等有及時的處理,教學訓練也應佩戴專業的防護用具,盡量避免外在因素對學員造成安全影響。
4.5重視運動員的武德教育
武德是衡量一個運動員是否優秀的重要準則,沒有武德的運動員,與路邊地痞打架無異。因此散打教學應將中華武術的武德教育融入其中,重視運動員的武德培養,將安全意識視為核心,在散打過程中,不刻意的傷害對方。高校散打教練可帶領學生觀看真正的散打比賽,使其加深對散打的理解。武德是中華五千年武術遺留的文化,散打學員應將其視為訓練準則。
綜上所述,散打是中華武術發展的產物,教練只有將武術的精髓融入教學中,才能使學員正確認識散打,將安全問題視為散打的重要問題,糾正學員對散打的錯誤認識。散打教學與訓練,應結合上文所述觀點,進行科學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的促進散打事業在我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風朝,王鳳陽,韓紅雨.解讀武術散打教學與訓練中的安全問題[J].搏擊,2005(11):58-59.
[2]王汝金,趙海軍,王鋒朝.散打教學與訓練安全問題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5(2):87-89.
[3]韓小盛.散打教學與訓練安全問題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4 (7):620-621.
[4]郝艷龍.散打教學與訓練安全問題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8):195.
作者簡介:①李明洋(1976,10—),男,漢,江蘇南通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807.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4(b)-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