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勝男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上海 200241)
肘撐后軟翻難度動作的出現與使用都會使得成套動作中的不同舞蹈動作在編排上的連接與轉換顯得更為緊密與流暢,既能充分體現運動員的身體協調能力、柔韌性和靈敏度,展示運動員的身體能力,還能提高成套中的難度系數分值與提升成套編排的藝術價值。
目前在我國舞蹈啦啦操的各隊伍中,正確掌握該動作技術的隊伍為數很少,要掌握該難度動作,運動員不僅需要了解掌握正確的動作技術,需要有較好的胸、腰、腿的柔韌性。因此,如何掌握正確的動作技術,如何尋找科學的訓練方法,提高動作技術水平,是擺在我國舞蹈啦啦操教練員、運動員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該文將根據該動作的技術特點,尋找提出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幫助我國舞蹈啦啦操教練員、運動員掌握動作技術,為他們的動作訓練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當前在舞蹈啦啦操領域的研究主要是對運動員的部分能力發展、中外成套的分析、以及講述發展的現狀。周桂琴在《藝術體操運動員柔韌性訓練》中認為柔韌性動作不僅是專項素質訓練的內容也是發展動作難度必備的條件。徐靜在《舞蹈啦啦操創編理論研究》中認為舞蹈啦啦操是以舞蹈動作為主,在啦啦操基本動作中融入了多種道具和舞蹈元素,對參賽隊員在動作節奏、個人表現力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李德華在《從競賽規則的變化探討我過啦啦操的發展趨勢》中認為突出成套動作編排的創新性、提高動作完成的規格和質量,建立科學和系統化的訓練體系,分析和研究新規則難度表中新動作的技術特點,尋找先進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從而保證我國啦啦操沿著“更快、更高、更強”的方向前進。從現有的研究可了解舞蹈啦啦操發展的現狀,中外成套中存在的差距,和所需能力的訓練手段,但如何提高運動員的單個難度的訓練,從而提升成套難度的分值,提高成套的質量,這一方面的研究還是空白的,該文通過調查研究分析作出針對舞蹈啦啦操柔韌類難度“肘撐后軟翻”動作的訓練方法。
完成該難度動作時,除了運動員必須嫻熟地掌握后軟翻的翻騰技巧外,還對運動員肩、胸、腰、腿的柔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在完成細節中還需要注意膝蓋、腳面的伸直與繃緊,否則會極大的影響動作的完成質量與美感。
2.1.1 柔韌訓練
(1)肩部柔韌性訓練。
訓練肩部柔韌主要采用壓肩、繞轉、吊拉肩部等多種練習手段。
對抗性練習:兩人互相雙手搭在對方的肩膀上身體向前,往下有節奏的震動;一個人俯臥,雙手相握頭上舉,輔助者扶著底下人的肘關節向上抬起,膝蓋頂在底下人的背部向前,手與腿使反作用力,被壓者只需要放松,隨著對方的力向下。
(2)胸部柔韌性訓練。
第一種方法在地毯上雙膝跪地,雙手前伸放在地上胸向下壓,輔助者座在練習人的背上慢慢下壓,盡量使胸部靠近地面。第二種是選擇練習者面對墻站好,雙手上舉貼墻,抬頭挺胸壓胸,自己震壓,也可以尋求其他隊員輔助,盡量使胸部貼緊墻面。
(3)胸腰柔韌性訓練。
訓練肩部柔韌主要采用吊、控、壓胸腰部等多種練習方法。
①吊胸腰。
海西州委常委、格爾木市委書記王勇說,格爾木依托柴達木盆地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積極發展有機枸杞產業,建成全省首個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獲頒我國首張有機枸杞認證證書,出口和創匯位居全省農產品之首,枸杞產業成為拉動農牧業經濟持續增長的引擎。
雙膝分開跪立,雙手放于腹部向后吊胸腰;分腿站立,雙手放于腹部向后吊控胸腰;甩腰:在保護幫助下,練習者手上舉,向體后甩胸腰。
②壓胸腰。
進行腰部的拉伸,雙手與肩同寬放于體前地面,雙膝分開同肩寬跪地,輔助者坐在練習者的腰部,并逐漸增加負重;練習者體后屈(下腰),在腰部柔韌達到一定水平后可要求運動員在下腰時盡量用手靠近腳踝。
③下腰。
這是該難度能否完成的核心技術,因此,很好的掌握該項技術與擁有相應的身體能力至關重要。
(4)腿部柔韌性訓練。
在練習者沒有基礎的情況下選擇原地下縱叉,或把前腿抬高30~50cm壓縱叉。
靜力性練習:手扶一定高度的物體,體前屈壓肩;在保護幫助下,完成高銳角反壓肩練習;練習者手持體操棒或軟繩根據自己的肩部柔韌情況,選擇適當寬度,雙手直臂由前向后轉肩,再轉回體前。
2.1.2 力量練習
(2)腰腹力量練習:腹肌練習;每天練習20個一組3組;背肌練習;每天練習30個一組3組。
(3)肩帶力量練習:倒立練習;每天練習一分鐘一組2組。
(4)腿部力量練習:蛙跳練習;隔一天一次每次4~6趟(趟的長短以場地大小自定義)。深蹲練習;隔一天一次每次15一組3組。
2.2.1 輔助練習
要練習“肘撐后軟翻”這個難度動作,首先要求運動員本身應具備相應的身體能力,特別是運動員肩、胸、腰部位的柔韌性。再針對性安排訓練計劃,對運動員的肩、胸、腰部的柔韌進行科學的訓練。
(1)在保護幫助完成舉腿下腰練習。
①蹬擺腿。
這個動作的感覺可以先練習扶把桿有節奏的踢前腿,踢腿時要注意有速度和爆發力。
②在保護幫助下完成下腰蹬擺腿練習。
③在保護幫助下體會分腿倒立過程。
④練習頂肩推手動作。
(2)后軟翻動作練習。
①在保護幫助下完成完整動作過程。
②在保護幫助下由高處向低處完成完整動作。
③獨立完成動。
當運動員對分解技術掌握嫻熟以后就可以將“后軟翻”這一難度動作進行整體練習。
2.2.2 肘撐后軟翻的訓練手段
(1)肘倒立:在保護幫助下進行肘倒立練習,體會肘倒立時身體的正確位置與身體的控制感覺。
(2)分腿肘倒立:在保護幫助下進行肘倒立練習,體會肘倒立時分腿的身體位置身體的控制感覺。
(3)體后屈肘撐落地:由高處向低處反復練習熟練該動作的技巧。
(1)肘撐后軟翻難度動作對柔韌性有極高的要求。如果處于專門提高關節活動幅度階段,應該每天都要發展柔韌性的練習,在保持階段,1周可安排3~5次,訓練量也可減少,但在全年訓練的任何時期,都應安排發展或保持柔韌性的練習。在身體具備相應的柔韌軟度之后再進行肘撐后軟翻的練習,運動員在練習中要先掌握基礎,循序漸進。
(2)蹬擺腿不協調時,要單獨練習下腰蹬擺腿,練習中要注意動作細節,腳尖、膝蓋一定要繃直,注重身體姿態,從而提升動作美感。
[1]周桂琴.藝術體操運動員柔韌性訓練[J].武漢體育學院,2002,36(1):84-85.
[2]陳典鋒,張永康,王飏.在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柔韌素質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S1):287-288.
[3]李芳,鄭麗敏,健美操專項柔韌素質訓練方法實驗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9):84-88.
[4]王慧麗.采用靜力拉伸法提高學生柔韌素質的實驗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4):63-64,69.
[5]田文,矯洪申,范振國.靜力拉伸和動力拉伸對提高柔韌素質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2):123-124.
[6]王宇.加溫對柔韌訓練效果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2008.
[7]試析提高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的教學方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1):65-66.
[8]龍小敏.我國藝術體操集體項目技術現狀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2):1703-1704,1728.
[9]緱小燕,馬迅.我國藝術體操集體項目難度動作完成質量重要差距解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2):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