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淼
(塘橋初級中學 江蘇張家港 215611)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示范下積極學習相關動作。這一過程是二者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的過程,因此要探討錯誤動作出現的原因,就要全面地分析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
(1)對相關動作的術語不了解。
體育課是有別于初中學生的文化課,可以看作是文化課之外的一種鍛煉形式,但大多數學生對體育課真正的意義并不是很清楚。因他們也不是專業的體育選手,所以對一些項目的專業術語也不甚了解。在體育課堂中,學生只是一味地記憶教師所講的要點,并不能透徹地理解動作要領,所以在他們具體的實踐中就容易出現錯誤動作。因此,要預防錯誤動作的產生,就需要學生了解一些動作規范要求與動作操作要領。
(2)心理素質差。
初中生正處于少年期,有著青春期初期獨有的特征,隨著生理與心理的不斷發展,他們的自我意識急劇上升,較為在乎自我形象。他們較為渴望得到周圍同學的認可,但這一時期的他們自我控制力還較弱,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所以很多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都會比較緊張,怕自己動作的不規范會引來教師的點名和同班同學的嘲笑。因此,在進行體育課前,學生應該保持一種輕松的心理狀態。
(3)身體素質較差。
除了對動作專業術語的了解、較為放松的心理狀態外,體育課還需要學生擁有較好的身體條件。但就目前一些初中生身體情況來看,因大部分學生缺少課外鍛煉,身體素質較差。而體育課需要學生身體各部位的整體協調,靈活機動地完成相關動作操作。學生身體條件跟不上,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動作的規范性與準確性。
(4)學習目標不清晰和態度不端正。
很多學生認為,文化課才是他們主要學習的任務,而體育課就是一種休閑放松的形式,好或不好沒有多大關系。因此,在體育課堂上,往往有很多學生心不在焉,而不能集中精力聽教師仔細講解動作要領。在接下來的自己練習時,往往會出現錯誤動作。現在中考也有體育考試這一項,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對體育教學的一種重視。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并嚴格要求他們,促使學生端正體育課學習態度。
(1)示范不夠標準。
有些體育教師,在進行基本的動作講解后,就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而沒有進行相應的動作示范或示范不夠標準,只是點到為止而已。沒有足夠規范的講解與示范,對學生來說只會再打折扣,容易出現錯誤動作。
(2)教學方法不當。
教學方法與技巧是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要的環節,如果體育教師只知道動作示范,卻沒有良好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導,也是造成學生出現錯誤動作的一個原因。
(3)教學組織和安排不當。
初中生有著較為明顯的年齡特征、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因此在進行體育教學前,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體育課程安排。脫離學生實際情況的體育教學安排,無疑是雙方的彼此應付。
(4)要關注全體學生。
對一些態度不端正的同學缺少及時溝通,聽之任之。在體育課堂中,教師要關注到全體學生,對一些態度不端正的同學應及時提醒與教育,以免影響其他同學。
對錯誤動作的糾正,不是硬性地要求學生要怎么改正,而是在糾錯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把握一些原則,從而可以起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我們以短跑為例。
短跑講求的就是速度,在整個短跑過程中,我們又可以把它分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沖刺跑四個部分。它不僅要求練習者要動作快而靈活,還要有正確的姿勢和速度。教師在進行教學前,應充分了解現代短跑技術和每個技術環節之間的銜接,只有對動作技術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才能識別錯誤動作;二是在短跑教學中,教師應對容易出現錯誤動作的幾個關鍵點有所預見與警惕,這樣觀察學生動作時,才能有針對性地指導,有計劃性、有目的性、有準備性地識別學生的錯誤動作。如在短跑中最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就是起跑姿勢,有些學生覺得姿勢不雅觀,還有些學生覺得這個不影響他們整個短跑的成績,所以對起跑姿勢較不重視。三是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整體情況,這包括學生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人物性格、身體素質等各方面情況,這樣在教學中也更有針對性。此外,也便于教師因材實施,從而提高整個學習團體的凝聚力與表現力。
比如在起跑教學中,教師就應仔細觀察每個學生的動作準確性與規范性。“預備”時的重心應根據學生的身高和整體運動水平來看,過高或過低,過前或過后都會影響后面的起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準確地、細致地向學生講解起跑姿勢的意義與要領,并準確地給學生示范動作。學生在自主練習的時候,教師也應仔細觀察,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動作,及時發現學生練習中的錯誤動作。
動作糾錯不等于處罰,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對動作要領掌握的不全面,動作操作不夠規范、不夠準確是不可避免的,教師應及時幫助他們糾錯,但糾錯不等同于處罰。教師在幫助學生糾錯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用詞、語氣和態度等,避免出現言詞過激而傷害到初中生的自尊,從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只有教師對學生的充分尊重,學生才可能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以教師為榜樣進行練習,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
公平公正一方面是指教師對待每個學生要公平公正,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對待學生和自己也要公平公正。雖然不是所有的學生對短跑技術特點都有了解,但有些學生也因自己的興趣而有一定的練習,因此學生的運動水平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指導中,應公平對待每位學生。此外,在現代化信息時代,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學生學的現象受到一定挑戰,可能會面臨學生亦是教師的情況。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錯誤動作產生的原因,若是因教師本身引起的,也應同等對待,讓學生覺得教師是敢于正視自己教學問題的。不僅體現了師生公平,也為學生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對錯誤動作的糾錯固然重要,但在什么時候以及什么情境下糾錯也極為重要,它直接影響著我們糾錯的效果。
教學前糾錯要求教師對所教動作有充分的了解,有預見性地估計學生會犯的錯誤動作,并有針對性采取一些措施進行糾錯。如在進行短跑教學時,經驗豐富的教師就能預見到學生在練習中將會出現的問題,比如在跑的過程中學生不能跑直線,所以教師在上課前畫好跑道,保證學生在跑的過程中,一直是直線。教師通過對這一項目的充分了解,和多年的教學經驗,通過課前的準備很好地規避了這類問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就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對教師示范動作的模仿而習得新的動作。因此,教師的動作是否規范、準確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動作操作。在短跑練習中,教師要每一次動作都是準確規范的,對于一些不注意起跑姿勢的學生,也應及時指出。在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沖刺跑中,教師應觀察學生跑步的整個過程,這樣便于跟蹤學生在整個短跑過程中的信息,對于他們的步幅、步頻等問題可以及時指導。這不僅有利于對當前動作的掌握,也利于后續動作的學習。
如果當學生都在努力地進行動作操作,整個課堂氛圍都較好的情況下,教師應采取延時糾錯,即等教學某一環節都結束后再來指出學生錯誤動作。一方面不會破壞這一教學環節的連貫性,另一方面也不會因為教師的突然打斷而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如講完整個短跑技術后,學生進行練習時,教師可以先整體觀察學生的起跑姿勢,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沖刺跑等各個部分的問題,待學生完成整個短跑之后,可以重點指出短跑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動作。這樣既不影響教學的連貫性,也可以讓學生對錯誤動作與正確動作有一個深刻對比。
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錯誤動作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進行糾錯成了廣大教師較為關注的問題。對待這類問題,教師不僅要學會全面分析學生出現錯誤動作的原因,更要遵循糾錯過程中的一些原則,把握好糾錯的最好時機。只有這樣,才能使體育課堂氛圍較為和諧,學生學習更有興趣,師生關系也更為融洽。
[1]陳明杰,孫光宇.健美操教學中錯誤動作的產生及其原因[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9)88-89.
[2]朱晨玉.如何走出體育教學糾錯誤區[J].觀察視角,2011(12)173.
[3]肖華,肖培君.對體育教學中產生錯誤動作的預防與糾正的探討[J].山東體育科技,2003(12):55-56.
[4]劉才華.論體育教學中錯誤動作的預防與糾正[J].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8(2):58-60.
[5]吳小紅,周玉英.體育教學中糾錯時應注意的問題[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1(12):93-94.
[6]朱善維.田徑運動技術教學中錯誤動作的產生與糾正[J].遼寧教育研究,2000(S1):175-176.
[7]周建,馬強.體育教學中糾正錯誤動作最佳時機研究[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5(12):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