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安徽省靈璧中學 安徽宿州 234200)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全國各省市初級中學學校開始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學體育教學健康體系;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意識和運動習慣,以此來提高初中生的身體免疫力和身體素質;建立學校體育教育和學生綜合素養多元評價制度,形成以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體育俱樂部三位一體的體育教育發展。據此,作為一名一線體育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積極完善和加強中學體育教學素質,及時提升自身業務水平,與時俱進,創新中學體育教育基礎理論學習體制,樹立學習意識,更新教學理念,嚴謹求實,以質量求發展,牢固樹立體育質量水平就是生命的責任感,創新和改革中學體育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及時掌握運動技巧和運動技能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促使學生真正地懂得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當前,中學各學科的教改可謂轟轟烈烈,然而,在一些固守己見、教育思想較為陳舊的體育教師看來,我國中學體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體育教學目標在指導學生學習過程中往往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此外,初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體育教師應將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作為提升體育質量的核心內容,然而部分體育教師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在課堂教學方面仍然無法一時改變傳統的教學陋習,個別體育教師往往注重技術動作要領的強化培訓,而忽視了學生心理素養及個性化發展的培養。至此,如何切實可行地推翻當前我國初中體育教學現狀,不斷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水平,創新教學機制,構建社會主義體育教育教學管理體系成為我們一線體育教育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國的小學體育教育面臨諸多問題,而硬件設施首當其沖,很多初中校園,特別是偏遠地區仍然缺少優越的體育場地;軟件方面,現在我國各初中學校并沒有專業的體育教師,大部分從事體育教學的體育都是“半路出家”的,甚至更多的還是采取語、數老師兼任的方式。而這些體育教師大多沒有經過長期的專業培訓,缺乏基本的體育教學常識,更別說知道多少體育醫學、體育心理等方面的理論性知識了。何況,從事體育教學還存在評價、晉級的短板,更是難以吸引年輕教師向體育專職教師轉型。盡管近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來進行合格學校創建、薄弱學校改造,但是我國中學學校特別是一些偏遠的農村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還是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現階段,我國部分中學體育教學工作在教育全局中“短板”問題日益突出,體育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體育教學模式落后等問題,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我國中學學生大部分都是隔代撫養,對于體育鍛煉大部分人還停留在“體力勞動、跑跑步、走走路就行”的階段,體育鍛煉觀念落后。而學校受制于教育評價的影響,因為學生通過體育鍛煉的提升效果并不明顯,所以也就自然地忽視了體育教學,而把更多的時間、精力花在了文化課上。除此之外,當前我國中學學校的體育教師方面并沒有安排專業的體育教師來執教。大部分從事體育教學的老師都是“半路出家”的,或者是稍微愛好運動的非師范類學校畢業改行教師,或者是一些部隊轉業安置的教師,甚至更多的還是采取語數老師兼任的方式。而這些體育教師大多沒有經過長期的專業培訓,缺乏基本的體育教學常識,更別說知道多少體育教育、體育心理等方面的理論性知識了。何況,從事體育教學還存在評價、晉級的短板,更是難以吸引年輕教師向體育專職教師轉型。
在一些發達國家,各校的學校體育設施一流,教師資源充沛。在實體教學中,他們十分強調“終身體育”和“健康第一”的教學新理念,主張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在親身參與中體會體育運動的獨特魅力。借助于這樣先進的體育教學理念,體育的功效將會最大程度地釋放出來,學生通過體育運動不僅能夠擁有健康的體魄,還可以培育完善的人格和健全的思維。由此可見,政府部門完善政策,加強監管只是保障體育教學正當開展的一個環節,學校方面,學生本人及家長都需要破除對于體育本身所持的偏見,提高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體育教師要真正地將“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放到第一位,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健康理念,使體育鍛煉成為青少年學生的自覺行動。開展中學生運動處方試點工作,針對不同年級段的中學生身體、心理發展的特點和需求,有計劃、有目的地制定相適應的運動鍛煉方法。
近年來,學校在特色教學、趣味教學上狠下功夫,學校每年舉辦秋季田徑運動會、武術操、陽光體育長跑、冬季三項、乒乓球、籃球、排球等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賽事,在充分尊重學生個人興趣、愛好的原則上,確保讓每一位學生每年至少參加一次校園體育競賽活動。體育鍛煉絕不是把少數學生變成體育精英,大多數學生變成體育觀眾,我們力爭把所有學生都培養成有體育素養的公民,切實提高他們的體育運動水平和體育文化素養。目前排球墊球比賽、趣味體育比賽、冬季六項比賽在逐步完善比賽方法與模式,探索實踐“全員參與”的競賽模式,引導鼓勵所有學生人人參與,既能滿足學生個人特長發展,又有利于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除正常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外,學校廣泛開展群體性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競賽活動及社團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課余文體生活,提升學生體能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有力提高。
在確保學生有充足的運動時間的基礎上,學校還應積極探索出初中體育特色課程建設,以“每位學生掌握兩項以上基本運動技能”為教學目標,通過創設以“軟式排球、校園足球”為主的體育特色課程,將武術操、科技體育作為陽光體育和社團活動的主要內容加以推廣,以此形成具有特色的體育教學課程體系。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具有不同的年齡特征,即使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由于其先天的遺傳素質,后天的生活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以及學生本身實際情況的不同,在身心發展的可能性、方向和水平上也都存在著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訓練等方面也要因人而異,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做到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總之,隨著全民健身體育教育新理念的倡導,及時創新我國中學體育教學的理性思考是學生及時掌握運動技巧和運動技能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策略,從而使得學生真正地懂得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在完成重要的基礎知識的同時將體育教育作為培養自身創新意識、獲得知識信息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終身體育意識修養的重要發展標準。積極探討我國中學體育教學改革,創新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構建適合當前我國教育國情的體育課程課改體系是發展我國中學體育教育最有力的手腕。從宏觀角度上來講,中學體育教育作為我國體育事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教育事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今后青少年的體育健康發展水平具有積極地推動作用。
[1]寧曉月.對淄博市初級中學新課標背景下體育與健康課程開展現狀分析[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4.
[2]高松山,云林森.新課標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師教學分析[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2):98-100.
[3]蔣中元.固始縣鄉鎮中學體育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D].開封:河南大學,2014.
[4]劉時強.新課改下中學體育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
[5]章雪蓮.從終身體育的角度看蘇州市市區中學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D].蘇州:蘇州大學,2008.
[6]姚劍.新課改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探析[J].時代人物,2008(7):105.
[7]王亞奎.新課程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