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紅 郜普超 黃曉陽(.四川農業大學商學院 四川都江堰 6830;.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 四川成都 630)
四川青少年體育振興研究①
周云紅1郜普超1黃曉陽2
(1.四川農業大學商學院四川都江堰611830;2.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四川成都611130)
摘 要:該文采用文獻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和實地考察法對四川省青少年體育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擬從加強制度法規建設,注重學校、家庭和社區體育之間的聯動等具體措施,實現學校體育在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遏制青少年體質下滑,同時為其他貧困地區青少年體育工作更好的開展、有效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提供參考。
關鍵詞:青少年體育教育
①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課題,課題編號:TY2014206。
近年來,四川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把青少年體育納入四川省體育發展戰略規劃,但四川地處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學校體育發展不平衡,家庭體育教育重視程度不夠、體育部門對青少年體育工作重競技,輕普及,造成青少年體質下滑的趨勢沒有得到扭轉。如何吸引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有效提高廣大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
1.1青少年體育發展政策法規不完善
從歷年國家和地方出臺的政策法規看出,國家和地方對青少年體質下滑問題是高度重視,但在政策的執行貫徹上仍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地市對青少年體育相關政策法規的貫徹落實重視程度不夠和執行不到位。如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下發已八年多了,然而到目前為止,部分地市還未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或方案,根據調查,四川省近幾年來,青少年學生肺功能的優秀率僅有12.23%,不及格率為45.43%,超重和肥胖現象檢出率呈現上升趨勢,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耐力素質嚴重偏低,速度和力量嚴重匱乏,這表明,地方和學校在執行政策方面存在執行不力的情況。另一方面,部分現有的青少年體育政策法規已不適應發展需要,在青少年體育工作中遇到一些諸如傷害事故發生后責任承擔以及權利維護等具體問題缺乏法律規范支持,勢必造成為了避免體育課意外傷害事故發生帶來的體育糾紛與責任承擔,相當一部分中小學不斷壓縮體育課時數,對于可開可不開的體育活動盡量不開,更不用說一些對抗性較強的運動項目,即便開展一些對抗性較弱的體育活動,運動量和運動負荷往往達不到鍛煉身體的效果。
1.2學校、家庭、社區、體育部門之間缺乏聯動,青少年體育發展模式單一
近幾年,隨著四川省體育事業的不斷提高,特別在建設體育強省中,青少年體育發展就成為四川省體育事業發展的關鍵,但是由于普遍存在偏重競技體育,對學校體育扶持力度不夠等現象,青少年體育工作隨之出現了“學訓矛盾”等一系列問題,體育部門重視運動員選拔,人才輸送,學校重視青少年學業成績。根據調查顯示,四川省44%的中小學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體育課就成為放羊式教學,20%的中小學雖重視體育課堂教育但忽視與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結合,在調查家庭體育開展情況中,僅僅只有10%的家庭認為通過課外體育活動和家庭親子體育活動來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國內相關研究表明,廣大青少年缺失體育興趣或者消極地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原因主要歸結于家庭成員沒有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
1.3經濟投入欠缺,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四川省地處西南,經濟相對不發達,對中小學運動場地和社區體育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不夠,場地設施不足和利用率不高。相當數量學校體育場地和設施也難以滿足學校體育課和體育課外活動的需要。相關體育部門一直在努力遏制青少年體質下降,積極組織開展各種活動,但由于社會體育指導員和資金有限,對青少年體育場所建設和社區青少年健身器材的投入甚少,而地方政府在青少年體育工作開展中扶持力度不夠,就造成了一部分愛好體育運動的青少年無處鍛煉或者參與體育活動時盲目鍛煉。
2.1加強制度建設,構建合理的青少年體育制度體系
強化地、市體育行政部門青少年體育管理和服務職責;加強青少年體育督導工作。完善青少年體育發展水平評價標準、統計體系和績效評價機制,健全訓練質量監控體系和評估制度,科學評價發展水平,建立督導檢查的限期整改制度、督導檢查結果的公報制度、重大問題的監測報告制度以及學生傷害事故發生后權利保護制度;完善監督機制,健全各地、市及學校等體育機構履行青少年體育職責的督導評估體系,逐步建立青少年體質狀況的統計監測體系;運用相當注意義務認定學校對于學生在體育課上發生傷害的過錯責任。不同階段學校對于這些學生的教育與保護義務是極不相同的。運用相當注意義務認定學校對于學生在體育課上發生傷害的過錯責任,能有效照顧不同教育階段和學生的不同年齡段,有助于分清責任,明辨是非,做出公正、合理的處理。這既有利于保護學校、學生、家長各方的合法權益,又能保證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并促進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最終達到提高廣大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目的。
2.2提升家庭、社區體育教育意識,構建“學校、社區、家庭”一體化模式
家庭和社區應轉變觀念,統一思想,充分認識體育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把握體育的固有特點和廣大青少年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適應性,通過以家庭為基礎的一體化體育教育網絡,學校應與家長、社區體育指導員建立聯系卡、學生定期上交家庭體育鍛煉小結報告等形式,同時,廣大中小學校還應建立學校、社區、家庭體育教育一體化的小組,家長配合學校定期參加社會和家庭體育健身活動,教育引導青少年培養良好的生活制度和體育鍛煉習慣,實現多元化、全方位、全員參與的體育教育,這就能從根本上破除了學校體育教育單一的教育模式?!皩W校、社區、家庭”一體化體育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學校場館和社區健身器材和場地,把家庭成員、社區成員和學校體育教師和社會指導員連在一起,通過親子體育活動等形式不僅能增加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更能帶動廣大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在體育鍛煉的同時體會家庭的溫暖,在體育鍛煉中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感,并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
慣,增強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2.3加大發展投入,多渠道爭取經費來源
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將青少年體育列入地方公共財政支出范疇,保障經費穩定增長。其次,各地級市體育行政部門應將青少年體育投入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并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逐步增長;為保障青少年體育重點領域和重點工作的資金投入,體育主管部門建立專項資助項目,建立具有高水平的國家體育后備人才培訓基地。
2.4聯合開展豐富多彩的青少年體育活動
體育賽事和體育活動是培養青少年的興趣愛好,陶冶情操,增強體質和意志品質的重要手段。四川省教育廳和體育局應堅持以“健康第一”為宗旨,倡導“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緊扣“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和“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等主題,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青少年體育活動,使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各項體育活動。通過創造生動活潑、生機勃勃的體育文化環境,進一步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使廣大青少年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在《青少年體育振興規劃》制定和實施的基礎上,四川省應結合實際,轉變青少年體育發展方式,加大青少年體育法規的監管力度和執行力度,創新青少年體育發展體制,增強青少年體育發展活力,建立適應社會公認的四川省青少年體育事業新局面。
青少年體育發展事業一直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關注,青少年體育發展好壞直接關系到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乃至上升到民族振興的層面。除了依賴于社會關注和政府扶植,以及四川省政府的大力配合,青少年的體育事業發展也離不開學校的幫助,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傾注努力與汗水,提高方法,努力完成社會交給的重要答卷。也希望通過調整文化教育與體育教育的比例,實現新時期下素質教育,更好地為社會送出健康體魄的重要人才,以“體育夢”為契機,早日實現“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楊展如,等.21世紀四川省青少年體育發展戰略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1):9-10.
[2]張瑞林.中國青少年體育振興規劃[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3 (1):1-7.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Z]中發[2007〕7號)第7條.
[4]趙毅.學校體育課傷害責任認定新論[J].教育學術月刊,2013 (8):50-54.
作者簡介:周云紅(1968—),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4(b)-0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