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450000
?
城市社區管理模式調查研究
楊帥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450000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社區建設成為當前我國城市生活中的一個熱點課題。從深層角度來看,現在我國城市社區建設還處于一種不成熟的發展狀態,社區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視。城市社區管理模式是一個關系到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深入了解我國城市社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改革現階段的城市社區管理模式,重新定位社區的職能,找出適合我國城市社區發展的管理模式,對我國經濟、文化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關鍵詞]城市建設;城市社區;社區建設;管理模式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報告中提到:促進群眾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眾所周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必須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為根本,作為體現基層民主的城市社區管理,則更應該體現出人民當家做主,這關系著我國民主政治的建設。然而我國城市社區管理模式存在的諸多問題,如思想觀念陳舊,社區類型單一,社區組織的職能錯位,使得這一點的有效實現面臨著巨大的困難。社區建設既關系到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也關系到居民生活得方方面面。當今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已經意識到社區發展得重要性,并意識到社區管理模式對我國社區發展的重要程度,因此,只有就社區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解剖與分析,然后提出一套科學的解決方案,即提出一種創新的城市社區管理模式,并加以推廣,才能使得我國的基層民主能以創新的模式更好的實現,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進一步的發展。
1.社區自治型模式。社區自治模式主要表現為:政府與社會相對分離,政府對社區的干預以間接管理為主,政府的主要職能是為社區自治提供法律制度支持。社區自治在社區中占主導地位,社區的具體事務完全是按自主自治的原則進行處理。2.政府主導型模式。政府主導模式也稱作行政管理型模式。主要表現為:政府和社區緊密結合,政府對社區實行直接管理,居民響應參與以及非政府組織日益發展。政府直接管理主要表現在政府通過對社區組織的物質支持和行為引導,把握社區活動的方向;基層社區高度自治主要是說政府充分給予社區自治組織的發育空間,社區民間組織發育完全,通過自助和他助,分擔政府和社區居委會的大量管理和服務工作。3.混合管理型模式。混合治理模式主要表現為:政府主導與社區自治兩種模式相互混合,政府對社區的干預相對寬松,僅僅是對社區加以指導、規劃和提供經費支持。
當前,我國社區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但由于我國社區建設起步較晚,加上我國的特殊國情,所以我國社區管理工作還處于探索階段,社區管理模式還不成熟,也不完善。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社區管理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導型管理模式、社區自治性管理模式、單位主導型管理模式、物業經營性管理模式幾種類型。1.政府主導型管理模式。“政府”主要是指城區政府。我國目前城市的社區范圍一般那是指經過體制改革后作了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主要是基層法定社區。上海模式是典型的政府主導型管理模式。2.社區自治性管理模式。社區自治性管理模式是以社區居民委員會為核心,聯合社區內多元化的管理主體,共同參與社區事務的管理,實行民主自治的管理模式。青島模式是典型的社區自治型管理模式。3.單位主導型管理模式。社區單位主導型管理模式是計劃經濟時代下單位管理體制留下的痕跡。其特征是:企業事業單位對社區進行管理,對社區內的各種物業設施享有所有權,對社區實行具體性直接性管理,融建設、管理、服務于一體。單位主導型的社區管理模式大量存在于我國各大城市中。
4.物業經營性管理模式。物業管理是經營性的管理模式,是在城市統一規劃開發的新建住宅小區內,物業管理公司依據有關法規、合同等,對住宅小區的各類房屋建筑和附屬配套設施及場地,以經營方式進行處理,對環境的清潔、綠化、社區安全保衛等進行專業化的建設和管理,并向小區提供多方面的服務。此外,我國城市社區管理中存在許多問題。比如社區工作行政化傾向嚴重、社區服務功能不夠完善、社區工作者隊伍有待進一步加強、社區管理難度較大、社區信息平臺和“數字社區建設”滯后等。國外社區管理模式對我國城市社區管理有很多地方值得學習。比如(1)轉變政府職能、明確政府角色定位。政府職能定位要從控制走向引導,嚴格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的原則,使政府從掌舵與劃槳的雙重角色變為只掌舵不劃槳的單一角色,逐漸實現行政、市場、社會的權力分離,形成政府、市場、社區三元社會管理主體結構。(2)轉變居民自治方式與社區管理體制。(3)培育公民社區意識。加大社區建設與管理的宣傳力度,使全社會居民都來關心,支持和積極參與社區事務。其次,積極推進社區居民委員會的直接選舉,加強社區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完善社區事務公開,民主評議和社區居民代表會議等項制度,將居民群眾迫切要求解決和熱切關注的問題引入社區,使居民在社區中能夠尋求幫助,問題在社區中得以解決。②?
根據我國城市社區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可知,我們需要對城市社區進行必要的民主自治化改革,實實在在的讓居民感受到自己就是社區的主人。具體來說建議撤銷街道辦事處等政府管理機構,建立社區代表大會制度并設立具有群眾自治性質的社區理事會、社區管理委員會。社區代表大會決定社區規劃、社區管理規章等重大問題。社區理事會由社區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作為社區的常設機構,對本社區進行民主自治化管理。政府只從法律上規范社區行為并給與必要的經費支持。社區居民自治是社會共同體的成員根據其內在的需求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社區自治的核心價值主要體現在為居民提供制度性平臺。社區建設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引導社會變遷的行動過程。實行社區自治管理模式既要符合現代社區管理的一般趨勢,還要符合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既能體現社區管理主客體的統一,又能減少城市行政管理層次,而且能夠實實在在的推動基層民主生活的民主化進程。
所謂社區管理模式研究,歸根到底依據國情和社情民意的一種制度設計。制度選擇和制度安排的最終目的是在管理體制、組織結構、運行機制合理的基礎上,有效地利用社區資源,依靠和調動社區各方面力量,實現城市社區各項功能協調發展的特定方式的形態概括。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探尋一種新型的城市社區管理體制,并通過這一體制的有效運作,來動員社區各方力量解決當前我國城市發展存在的社會問題,緩解潛在矛盾,是決定社區管理良性運轉的根本因素。新型的城市社區管理模式在構想上突出了以下特征:(1)以人為本,社區自治。以社區為平臺,體制創新為重點,體現“小政府、大社會”的理念,在社區范圍內進行整體性制度創新,重構社區微觀組織體系;(2)再造行政運行機制。轉變區、街道政府部門職能和權力分配;(3)進行社區資源整合,提升管理人員素質。從性質上看,新型城市社區管理模式既不同于過去那種以行政管理為主,條塊分割的單位體制也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社區自治模式,而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本地發展實際的、政府自覺依法行政、社區組織自主管理、社區居民自愿參與相結合的治理模式。尋求一個能夠發揮社會整合功能,解放思想,以人為本,開創性的建設社區。充分發揮居民的積極性,調動居民參與建設和管理社區,加強居民自主自助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設。
我國社區建設尚處于一個探索的時期,并且社區管理相對于社區建設還處于一個落后的狀態,推行一種新型的社區管理模式存在諸多問題。但實現社區自治是現代化管理的一種必然趨勢,也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找到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社區管理模式對于擴大基層民主,促進政府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維持社會穩定具有重大意義。社區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管理主體及時把握社會環境的變遷,不斷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困難,與時俱進,從而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社區管理模式改革之路。
參考文獻
[1]王世軍,于吉軍.新加坡的社區組織與社區管理[J].社會出版社,2002.
[2]王劍敏.城市社區政治發展[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3]陳恩虎.社區工作[M].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
[4]吳開松.城市社區管理[M].科學出版社,2006.
姓名:楊帥(1992—).性別:男,籍貫:河南省商丘市.
注釋
①參考郭學賢《城市社區建設與管理》第二章.②參考夏建中《中國城市社區治理結構研究》.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