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現實基礎
譚鑫
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150030
[摘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農村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隨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民就業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的趨勢加快,農村經濟的市場化使得農民迫切需要融通資金的渠道,一致是否允許農地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以此來融資問題成為了當前的熱點問題。雖然我國現行法律限制家庭承包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但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以國家政策方式突破了現有法律的限制,傳達了允許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政策信號。本文以此為研究背景,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概念加以介紹,并對抵押的現實基礎作出分析。
[關鍵詞]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現實基礎
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三農”問題是我國工作重中之中,農村的發展能夠有力推動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戰略的進程,因而農村的發展則顯得尤為重要。農村的發展離不開資金有效融通,但農民融資難困境,卻一直是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之一。土地是絕大多數農民最大的財產資本,對不少農民來說拿之抵押融資具有迫切需要也最具現實可能性,因為我國現行法律限制家庭承包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致使這種資本卻一直處于沉睡狀態。因為抵押的現實基礎的逐步強大,各界對允許抵押的呼聲日漸高漲。
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不同于一般財產的抵押,其抵押的標的是土地之上的特殊財產權利。要想更好地理解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概念,就必須先了解土地承包經營權概念再明白抵押的實質含義。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以種植、養殖、畜牧等農業目的,對國家或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用益物權。抵押一般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一定的財產不轉移占有的供與債權人作擔保。
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屬于抵押種類的其中之一,雖然在我國法律上并未為其確定概念,但結合二者概念,可以歸納出,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是指,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為擔保債權的履行,不轉移土地財產權利的占有,將承包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抵押給債權人,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依法對該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處分,并就處分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
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施行是一項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事項,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充分發展,當時法規的考量依據正在逐步瓦解,社會大環境中的經濟、技術條件、大眾意愿等因素已經讓抵押具有了實施的現實基礎。
(一)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
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出臺有著自身特殊的時代背景,帶著深深的計劃經濟的印記。國家當初限制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主要是因為城鄉二元體制下,城鄉之間人、財、物不能自由流動,承包土地是農民的專屬身份象征也是生存基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農民得以自由擇業,農民的收入來源已經不是單純依靠務農取得的收入,而且務農的收入所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越來越低,農民對土地的依賴降低,這就使得限制土地承包經營抵押的經濟基礎逐步瓦解。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一項農民的財產性權利,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就應弱化其計劃經濟時的定位、市場化該權利的財產屬性,賦予其自由抵押權能。
(二)群眾意愿的支持
根據2009年農村土地問題研究課題組對全國4省8縣24鄉48個自然村的480名農戶進行的調研報告,數據顯示在多種土地流轉方式中希望采取抵押方式的竟達到17.9%。另外,根據農村土地問題立法研究課題組的數據報告,黑龍江省的受訪農戶希望采取抵押方式流轉承包地的比例高達40.33%。這些數據充分說明,允許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是受農民歡迎和支持的,為大眾意愿所接受,因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制度的推行鮮會遭受來自當事人的阻力。
(三)試點地區的實踐參考
雖然我國法律一直限制家庭承包之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雖然直至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才明確提出賦予農民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但從國家層面上卻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試點。局部試點地區的經驗和教訓一方面能夠為全國的推廣提供借鑒,另一方面從試點實踐上看,允許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是農民的合理、必要的訴求,這種土地改革是有群眾基礎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總體上是成功的,只是具體細節上有瑕疵,而且這種瑕疵還主要來源于現行法律對抵押的限制。試點實踐地區的表現已經說明,允許抵押會導致農民失地、瓦解集體經濟等觀點是立不住腳的,如果操作得當,反而可以增減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四)相關配套制度的建立
首先,農村地區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初步建立。農村新型養老制度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在相當程度上已經弱化了家庭承包之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土地已經越來越多的成為了一種財產資本,而非屬性依賴,允許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并不必然導致農民失去生存保障。其次,戶籍制度的改革也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創造了條件。我國目前戶籍改革意在打破戶籍藩籬,支持人的遷移,鼓勵農民進入城市就業和落戶。放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限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除農民對土地的依戀情節,為農民進入城市創業或工作等提供必要的資本。最后,2013年我國首次提出要用五年的時間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確權頒證工作。之前,我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并不完備,權利人因無登記無法完成自證,潛在抵押權人也不敢貿然出資。這就為農地抵押造成了現實的困境。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發證行為使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得以充分登記,從而為抵押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護和技術條件上的支持。
允許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現實基礎已經相當充分且迫切,這也使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問題成為當前“三農”工作中的熱點問題。雖然我國現行法律對此仍加以規避,但中央政策上已經明確發文支持,全國的試點工作也已經是遍地開花,使得舊的法規對抵押的制約已經和現實需要格格不入,希望我國以抵押具有現實基礎為參考因素之一,加快相關法律的修改,盤活土地承包經營權。
參考文獻
[1]丁關良,童日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立法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頁
[2]張平華,李云波.《土地承包經營權》.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第31、124頁
[3]于華江.《農業法》.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80頁
譚鑫:女,漢族,1993年5月。籍貫:山東濰坊,學校: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林經濟管理系,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管理。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