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燁劍
摘 要:“情境教學”,即通過模擬創建某個與知識相關的場景,為學生獲得更多情感體驗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其目的是為了調動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和主動性,讓他們能夠持續保持對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從情境教學的藝術性角度出發,對如何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科學運用情境教學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情境創設
情境教學給高中政治課堂帶來了生機,它促進了師生的情感溝通與交流,構建了最新的教學關系,它使知識的形成過程更加形象與生動,對促進高中生自主學習十分有益。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政治課堂中的情境創設存在“失真”現象,偏離目標、脫離實際,背離學生的認知規律,一味地為了創設而創設的教學詬病不容忽視。情境教學其“本真”在于滿足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讓他們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從而理解政治、積累經驗、應用實踐。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課堂情境創設無疑更加期待自然、本真的回歸,基于此,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此進行了深入思考與研究。
一、突出情境教學的語言藝術
如同文學創作中會使用多種諸如對比、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來豐富教學內容一樣,對于具有顯著的綜合性、空間性與地域性特點的政治學科來說,在組織情境教學時引入多元化的語言藝術成為必然。如,巧用“故事”來創設情境。在引導學生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時,用一個“穿越”的故事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政治知識上來:著名航海家麥哲倫與他的水手們第一次成功完成航行歸來之后,卻發生了一件非常“怪異”的事情,水手們的航海日記上記錄的時間是9月6日,但西班牙日歷卻顯示的是9月7日。這讓莊嚴而虔誠的神甫忍不住責怪他們太大意,但船員們卻口徑一致地說自己并沒有記錯日期,大家一起回看航海日記,發現日記的確是按時間每天進行記錄的,一天都不會錯,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真的有人“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用這種有趣的故事創設情境,會很好地將學生的興趣與探究心理激發出來,他們會積極地投入思考,認真地探求答案,主動地從課堂、書本中去發現“穿越”的原因,學生集中的注意力無疑是一堂成功教學的最好保證。
二、以情境創設增強學習體驗
雖然我們一再強調不能讓情境成為課堂的“華麗包裝”,但趣味性因素卻一直以來是政治課堂備受學生喜歡的一個重要因素,與小學和初中的游戲教學法不同,帶有一定趣味性的情境創設仍舊是以學生的成長需求為基礎,結合政治教材實際,通過一些有趣的內容讓學生參與其中,在一種快樂的氛圍中體會思維的妙趣以及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如,在學習哲學的基本問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體驗哲學的內涵,教師可以借助一個“爛掉的梨子”來為學生模擬一個生活化的哲學情境:梨子之所以會腐爛的原因在哪里?學生立刻覺得十分有趣,他們有的認為梨子腐爛的原因在于里面有蟲子侵蝕;也有的認為可能是由于存放條件引起的。這時繼續引導他們:“你會采取怎樣的措施將爛梨處理掉?”這個問題非常容易讓他們達成共識,即小范圍腐爛的話切掉爛掉的部分就行,大范圍腐爛的話直接扔掉!很明顯,學生在這有趣的情境中進入了一種自然認知的狀態,這時引入知識點:以我國歷史為例,如果爛掉的梨子就是晚清時期,那么同學們分析一下它之所以腐敗的原因何在?如果你恰好“穿越”到了那個時代,你會怎么做?在如此有趣的話題引導下,學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分析出清朝腐敗的內因以及外因,而“穿越”之后,他們認為自己如果是朝中重臣,就會掀起一場“反腐”革命;而如果是書生,就會在科考中痛陳利弊,反映民生;但如果是農民的話,可能會無可奈何地茍且偷生,也許會揭竿起義。如此,則將哲學強烈地融入課堂,增強了學生的學習體驗。
三、突出情境教學的“表演”藝術
教學本身就可稱之為一種“表演”藝術,它同樣是由一方向另一方傳達某種客觀事實,也同樣是借助一方的感官來激發另一方對事實所象征的內容進行生動想象。將表演與情境教學融為一體,既可以發揮藝術之引導作用,也可以讓學生感受藝術與政治之間的密切聯系,對高中生綜合藝術素養的提升十分有益。最為常見的表演藝術是角色扮演,如在學習世界的物質性時,讓學生分別扮演南方人和北方人,然后以在北方生活好還是在南方生活好的主題進行辯論;而在認識長江與黃河時,則可以讓學生充當“導游”的角色,模擬一個帶領旅行團成員暢游黃河與長江的場景,讓其他同學在“導游”的介紹下去深入認識中國著名的兩大河流;而在了解中國西部的特點時,則可以將交通部長、投資運營商、農民、科技專家等角色進行分配,創建一個“西部開發研討會”的情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角色特點提出西部建設的合理化建議。
表演的藝術并不僅僅限于角色扮演,音樂、舞蹈、小品等多種形式皆可以作為情境教學的藝術元素進行融合。尤其是多媒體的影視播放功能,同樣可以讓情境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新課改讓高中生學習政治的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當傳統的說教被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替代,枯燥的內容轉換成為真實生動的情境呈現在學生面前時,高中政治教師更值得關注的課題,是如何讓情境創設避免走入“失真”的誤區。讓自然、本真回歸課堂,改變高中生在政治學習中的被動局面,讓積極、自主成為政治課堂的最新“標簽”,是教師的重要責任。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