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 要: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經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得到預期的進步以及發展。一節課內容是不是豐富新穎,辦法是不是靈活多樣,流程是不是和諧自然,結果是不是深入理性,是評價一節生物課目標達成是否成功的關鍵特點,也是提升高中生物課堂師生和生生交流有效性的努力目標。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程;教學
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教學活動對達到教學目標的有效程度。學校教育的生命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要追求的永恒主題是課堂教學有效性。怎樣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尋求實效,是新課改下大家所廣泛關心和關注的問題。
一、改進導入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前后聯系導入
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對學生的認知基本要具備全面的認識。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些教學內容已經初步牽涉過,在高中生物教學新授內容教學時,能夠實施前后聯系,自然地過渡到新課教學。如,在展開“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教學時,教師就能夠引導學生對初中所學反射的有關知識實施簡單回顧,以緩解學生在進入新課學習時所產生的不自信情緒,讓學生在簡單易懂的問題環境中產生求知欲望,并進一步得到激發。
2.聯系生活導入
教師在教授生物時要圍繞學科特點實施導入,教師假如把新課教學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切入,也能夠施展出相對好的結果。如,在教學“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時,教師就能夠聯系當地環境保護所面對的嚴峻形勢導入新課,學生的學習研究欲望就會顯著提高,這樣對教師成功開展教學活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運用媒體導入
以多媒體為關鍵代表的現代教學方法,為高中生物教學成效的提高提供了保證。在新課導入程序施展多媒體的輔助功能,能夠創設濃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較快地進入新的教學內容的學習中。如,在教學“光合作用”時,教師能夠應用多媒體下載專門的教學軟件,把植物光合作用的整個經過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二、適當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現在多媒體教學設備被運用到高中教學活動中,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大容量,時效性強。生物學中有非常多動態的變化經過,使用動畫演示比在黑板上畫圖效果要好很多,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蛋白質的合成經過等。另外,為了拓展學生視野,可以利用多媒體在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合理介紹一下科學家的生平、探究經過和有關范圍內最新的科研成果。每堂課的隨堂練習也能夠提前編輯好,用投影展示,時間能大大節約,也可以提升學生得到信息的正確性。
但在應用中也需要關注多個問題。(1)多媒體不可以完全替代課堂教學中所應用的別的教學方法,如黑板、標本、模型、顯微鏡等,變成課堂教學的主宰。好的板書有提綱挈領的功能,學生抬頭一看便對本節課的核心一清二楚。標本以及模型可以從更直觀以及真實的角度體現生物體的構造或某個動態經過。所以,多媒體課件只是教學經過中一個強而有力的工具。(2)教師在課堂上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時要隨時依據課堂狀況的轉變合理調整課件內容,防止學生的視覺、心理疲勞,讓學生大腦對信息的接受能力維持高效。(3)學生的操作、觀察能力的養成只可以在自己動手中完成,因此在實驗課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到實驗原理和注意事項,還要讓他們自己親自動手實驗操作,不可以完全以觀看實驗錄像來替代。
三、因材施教,關注個性差異
許多學生在智力原因上差距并不是太大,但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常常發覺不一樣的學生在相同門課或者相同學生在不一樣的課上差別非常大,這時教師要多注意學生個體的差別,及時提供和他們接受能力相同的平臺,讓他們可以平等發展,即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實施分層次教學。
所以,教師要以教材為憑借,以學生的個體差別為出發點,決定出“最近發展區”,明確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要求目標。這關鍵展現在課堂教學學案的練習上,既要達到基礎教學目標,又要達到引導學生發展性思考以及加深開展的要求。總體上,教師需要所有學生做好“A組”基本概念題,很多學生開動“B組”認識加深題,非常少的高層次學生自主做“C組”運用綜合題,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各取所需”地實施練習思考,使各個學生“跳一下都能夠摘到果子”。對平常不善于言談或膽小的學生,特別要多加鍛煉,先讓他們在善談者的演示下,耳濡目染,鍛煉膽量,從最基礎的知識做起,一步一步提升其口頭表達能力。
四、強化綜合教學
1.強化學科間知識聯系,培養學生的學科間綜合能力
在目前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三十處和化學有關的知識點,有十五處和物理有關的知識點,有十六處和地理有關的知識點。(1)教師要仔細鉆研教材,思路清晰,視野開闊,全面掌握和教學內容有關的邊緣學科知識點,開展不同學科知識點之間的滲透以及延伸,把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貫穿到平常教學中。(2)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啟發學生應用所掌握的生物學知識去處理別的學科中的某些現實問題,從而培養鍛煉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
2.強化實驗綜合教學,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更要強化生物、化學以及物理三科知識的綜合滲透
生物實驗自身就是應用化學、物理方法驗證和探究生命活動過程以及本質的經過,像新教材中“生物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其實驗原理就是根據3類化合物與對應檢測試劑的化學反應原理設計的。
3.聯系現實,重視熱點,強化人和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現代意識的培養
從這幾年來高考綜合能力測試試題可以看出,圍繞課本取材的命題思路被命題突破了,注重和強化了知識的運用,融合了工農業生產、人們生活、高新技術、社會熱點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可拘泥于課本,要走出課本,及時向學生轉述最新生物學科研結果,結合教學內容及時穿插講述生物項目、環境保護、疾病以及健康等生物熱點知識。
五、及時小結,升華課堂教學
1.重視反饋的及時性
及時反饋能夠憑借存貯的知識的短期記憶有效提升學習結果,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短期記憶轉變成長期記憶;反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遺忘規律,本就記住不多的知識會被慢慢遺忘,同時又會被新的學習活動所沖淡,因此對學生的任何一種學習行為都要及時做出反饋。無怪加涅說道:“在得到新習得性能的經過中,常常反饋的功能是不能疏忽的。”步驟教學法也特別強調對步驟中每個“框面”的反應實施確證的關鍵性。
2.培養學生的自我反饋能力,突出反饋的個性化以及積極性
學生一方面以在不斷學習中得到之前學習行為勝利的喜悅心理作為反饋的形式,另一方面要在分析以及改正自我錯誤中得到一種能力,讓他們可以消除失敗所引發的心灰意懶,而是在失敗中到達勝利的彼岸。很多學校把典型錯誤探究引進課堂、建立錯誤檔案等,都值得借鑒。
其實所有一次教育改革的勝利,都是需要一個探索經過的,需要教師持續革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形式,用心教學,只要我們鍥而不舍去努力、去實踐,相信各位高中生物教師都能夠讓自己的課堂變成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金明森.高中生物課改反思[J].中國:東盟博覽,20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