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玲 劉高喜
(河南化工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2)
談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培養
肖玉玲劉高喜
(河南化工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450042)
摘要:隨著職業教育的迅猛發展,職業院校在校生規模迅速擴大,青年教師的比例大幅度增加,教師隊伍的面貌發生巨大改變。青年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生力軍,是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希望。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關鍵詞:職業院校;青年教師;培養
自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頒布以來,職業教育迎來了春天。隨著在校生規模的迅速擴大,師資緊缺,特別是“雙師型”教師的緊缺,是職業院校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不可忽視的難題之一。為此,許多院校大面積充實教師隊伍,青年教師的比例大幅度增加,青年教師成為教學科研的主力軍。如何將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好,讓他們能夠順利實現角色轉換,盡快適應工作崗位,承擔起教書育人的重任,是職業教育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課題,也是關系到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長遠大計。
一、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基本現狀
(一)學歷高、知識新、理論強、技能弱、經驗少。職業院校的青年教師大多經過高等學府的本科學習、研究生深造,然而,由于他們參加工作時間短,教學任務重、教學經驗少,職業素養和能力欠缺,關聯資源少,加之學校大環境的影響和評價機制的使然,使不少青年教師成長和發展的道路曲折漫長。
(二)角色轉換困難。青年教師由一個學校出發,走向另一個學校的同時,即完成了學生到教師的身份轉變。但要實現角色認同,真正完成學生到教師角色的質的飛越,談何容易。
(三)教育教學能力不足。職業院校的青年教師大多來自于非師范院校應屆畢業生,既缺乏系統的教育學、心理學、教法學的基本知識,又缺乏實際的教學經驗,更不懂得職業教育教學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規律。雖經過短期的崗前培訓,但短平快的培訓方式猶如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且需要一段時間的消化、反思、提煉的內化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保證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對青年教師進行系統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的培養。
(四)職業技能相對薄弱。職業院校的青年教師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主要以理論為主,職業技能相對薄弱,不能獨立開展實驗、實訓、理實一體化課程。加上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不足,開展教學困難重重。
(五)工作責任心不強。由于學校的教學質量考核機制、職稱評審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上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教師實際應具備的責任意識、崗位意識、工作目標完全趨向于崗位津貼和職稱評定的條條框框的認定上,而沒有將教學作為處身歷世之本。
二、對青年教師培養的指導思想
領會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順應職業教育的發展,本著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理念,培養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青年好教師。 力爭實現“一年入門、兩年達標、三年創優、四年冒尖、五年成才”的培養目標。
三、對青年教師培養的內容
(一)進行師德師風教育。“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師德師風是教師職業的靈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塑造教師健全的人格,是教師培養的首要工作。所以塑造教師健全的人格、激活教師內驅力是學校各方面的工作基礎。
(二)教育教學技能的培養。教師要努力學習掌握現代教育理論,積極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把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大膽改革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全面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在教育教學耕耘中拓寬視野,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磨練師技、升華師藝。
(三)專業技能的培養。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有高超的實踐技能;不僅對學科知識理解,還要對專業知識熟知;不僅對教材內容理解,還要具有整合教材內容的能力,具有開發教學項目,實施項目教學的能力。
(四)科研能力的培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育科研是提高青年教師素養的“源頭活水”。要求青年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積極參與、潛心鉆研。強化他們的科研意識,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
四、對青年教師培養的方法
(一)建立青年教師培養的長效機制。青年教師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加強領導是順利實施工程的保證。學校要高度重視,落實組織,加強領導,建立青年教師培養工作領導小組,幫助青年教師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組建聽評課專家小組,全程跟蹤指導教學;建立青年教師成長檔案袋,對他們的成長軌跡做好記錄;建立青藍工程,實施導師制,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使青年教師干有方向,學有榜樣,快速成長為學校的中堅力量。
(二)創造健康的校內成長環境。
1.實踐鍛煉,勇挑重擔。2.勤學苦練,夯實基礎。3.搭建平臺,提升技能。4.典范引領,示范作用。5.新老結對,快速轉型。
(三)創造良好的外部成長環境。良好的外部成長環境有利于加快青年教師的成長。借助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春風,以及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培訓平臺,選派青年教師外出參加各種培訓。
(四)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學校可利用寒暑假,選派青年教師到企業、社會基層第一線實踐鍛煉,了解行業的發展動態,熟悉崗位工藝流程、認識新材料、新設備、新方法及崗位對教學的要求。也可將教學中的問題帶到企業,與專家探討、交流。通過實踐鍛煉,不但能豐富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同時也積累了較多的案例,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舉辦專題講座,參與課題研究,提高科研和論文撰寫水平。學校可聘請校內或校外在論文撰寫方面有特長的教師、專家舉辦專題講座,指導青年教師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吸收青年教師直接參與課題研究,使他們在實踐中不斷錘煉專業素養和科研水平。指導并督促他們撰寫教學總結、論文、教學隨筆或科研論文,并提出修改意見,指導其在高級別學術刊物上發表。學校應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及時鼓勵。
五、結束語
青年教師的培養是職業院校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培養的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應高度重視,建立青年教師培養的長效機制,努力營造一個“寬松、積極、濃厚”的教育教學研究氛圍,為廣大青年教師提供廣闊的參與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活動、展示和比賽的平臺。讓他們在實踐的磨練中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快速成長為一名合格教師,一名骨干教師,一名優秀教師。
參考文獻:
[1]李建紅,職業學校青年教師培養研究[J],廣西教育,2014,1
[2]黃龔,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能力培養的研究[J],文教資料,2010,1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1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