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任龍
(華北地質勘查局職工大學河北 保定 071051)
職業學校對班主任工作的更高要求
宋任龍
(華北地質勘查局職工大學河北 保定 071051)
如今,全國職業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給職業教育院校大里來了巨大的生存發展挑戰。尤其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更是危機重重。那么如何,更大限度的轉挑戰為機遇,化危機為動力,就是擺在這些學校面前的不可逃避的現實問題。
職業學校;班主任工作;要求
就目前中職學校的現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存之本。而學生管理則是影響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做好學生管理工作,這不僅是學校管理層要思考的問題,也是班級的第一責任人——班主任更要思考的問題。筆者根據多年的學生管理工作實際,就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淺見,愿能為中職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盡些綿力。
眾所周知,中職學校的學生多數是中考或高考的落榜生,甚至還有不少在中學階段中途輟學的學生,他們大多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紀律意識和自控能力也較差,入校后違規違紀現象頻發。2010年7月29日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六章中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我們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學生。面對這樣的學生,中職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歸根結底要體現在學校的最基本單位一班級的管理上。因而,最終的擔子也就落在班主任身上。所以,中職學校的班主任擔子更重,責任更大,更不好當。
1.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努力成為有理想、有、有、有紀律的高素質勞動者。
2.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和紀律教育。教育學生嚴格遵守律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明禮修身,誠實守信,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中專學生行為準則。
3.加強班風、學風建設。引導學生增強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關心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教育學生,勤奮學習,自強不息,重視職業能力的鍛煉和職業素養形成,提高學習效率,鞏固和發揚良好的校風。
4.加強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鼓勵并組織學生參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體育、文藝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意識,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素質,樹立健康、正確的自我形象,增強適應的能力,學會與人友好相處,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樹立正確的適應社會發展的就業觀念,注意培養學生的自立意識和安全意識。
1.認真落實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切實加強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經常深入教室、宿舍等學生學習、生活和活動場所,加強檢查與督促工作;按要求填寫學生;認真組織實施學生思想品德考核與鑒定;及時對學生的獎懲、資助和評先評優以及推薦就業等提出建議;制訂和落實班級學期(學年)工作計劃,搞好班級;認真填寫《班主任工作手冊》,做好班級臺賬建設;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新生報到、入學教育、軍事訓練、畢業鑒定、畢業就業指導和畢業離校等工作。
2.全面了解和掌握班級學生的自然狀況和思想、學習、生活、紀律等情況,經常同任課教師、有關部門和家長聯系,圍繞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問題進行思想教育,保證學習任務的完成。
3.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第二課堂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社團活動、文體活動及其它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課余活動,引導、培養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要搞好大面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端正工作態度,真愛全體學生,樹立每個”后進生”都能成才的觀念。教師在思想和言行上要慎重對待每一位學生,切不可因為基礎太差或素質較低而歧視他們,不可因為表現欠佳而鄙視他們,也不能因為他做了件什么錯事就認為他是無可救藥。其實,他們何嘗不想自己將來能成為有用之材,何嘗不想將來在社會上干一番事業。這就要求我們教育者應當細致深入地觸摸其內心深處,感知學生的靈魂。實施教育過程中允許學生犯一些錯誤,犯了錯誤不應一味的指責批評,而應與學生多談心、多交流溝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本著理解的原則,摸清其犯錯誤的原因和動機。同時,想辦法接觸學生的同學和交往的朋友,從側面了解其活動(包括生活、學習、交往等)的環境和背景。還可直接同家長聯系,采用通電話、約會見面、家訪等形式,更深層次的了解其以往的學習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際關系背景、心理發展變化過程、成長經歷等等。這就為轉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應堅持充分與學生接觸,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學生交朋友,充分了解學生,真心地為學生的進步而高興,為學生的遭遇而難過,為學生的過錯而痛心,為學生的不上進而生氣,這樣才能逐漸引導學生的行為。
5.在各種綜合實踐活動中加強對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教育引導,引導學生多參加敬老愛幼的各項實踐活動,比如多參與敬老院的義務活動,借“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到來之際,開展名為“給媽媽獻孝心”的感恩等;使學生懂得愛是一種責任,從而進一步引導他們長大具有回報社會的感恩責任,逐步深入培養他們的身心健康。
現代家庭中,孩子成為了“重點保護對象”,上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加倍呵護,再加上爸爸、媽媽的悉心關愛,他們沐浴著全家人的溫暖,肩負著來自祖輩和父輩的種種期望。這樣漸漸形成一部分獨生子女性格脆弱,個人占有欲望強,缺乏同情心,只顧自己,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等等,造成善心缺失的表現,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開展一些能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培養、凈化的實際活動,促使他們的善良情感豐富起來,學會關愛社會,關愛家人;比如,舉行各種與社會互動的公益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學生為失學兒童捐款、捐書;為貧困地區的兒童捐冬衣、棉被;讓孩子意識到,生活在世界上,每個人都應該伸出友愛之手援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在各項活動中有意識地去灌輸、熏陶孩子的情感。
[1]王哲學.中職學校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J].內江科技;2011-01-25
[2]關于中職學校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0L].教育理論論文;2011
[3]李志杰.淺談中職學校班主任工作藝術[J].課程教育研究;2014-01-15
G715
A
1671-864X(2015)12-02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