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摘要:主題閱讀法是大學生自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的主題閱讀出現了新的特征,但也存在難以專注,注意力容易跳躍,更多地呈現“淺閱讀”,不利于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高,缺乏集中、即時互動交流的平臺,降低了主題閱讀效果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大學生要明確電子主題閱讀的目的,正確看待“電子閱讀”,提倡對重點內容要開展“深閱讀”,勤動筆、加強專業閱讀,積極思考,鍛煉和提升思維能力等。
關鍵詞:大學生;主題閱讀;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3-0001-02
主題閱讀也被稱為主題式廣泛閱讀,主要特點為學生確定比較感興趣的主題并圍繞這個主題選擇合適讀物進行廣泛的閱讀,同時參與讀者社群互動溝通活動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提供適當導讀以及評估。此種閱讀以主題為圓心,學生為半徑,材料為圓扇面而展開。學生們圍繞著主題,廣泛涉獵材料、重新組合信息。這種閱讀活動有明確的中心,具有專題性和統一性。盡管小學、中學階段在老師的引導下已進行了主題閱讀法的訓練,但進入大學校園后,不少的大學生們需要獨立運用這一方法進行自學,他們卻難以收到理想的閱讀效果。與傳統閱讀環境相比較,分析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主題閱讀呈現的新特征、問題,并找到改進的策略,對提高大學生的閱讀素養和擴充專業知識面是有意義的。
一、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主題閱讀的特征
1.大學生主題閱讀的方式由以傳統文本為主轉向以電腦和移動終端為主。
傳統的主題閱讀方式主要是文本閱讀,利用書本、雜志、報刊等紙質的閱讀資料查找相應的信息。形式比較單一,閱讀時需要大學生有一定的專注度。但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的主題閱讀方式大多轉向了電腦和手機移動終端,因為這些設備融合了文字以外的圖像、氣味和觸感,使大學生在主題閱讀的過程中能綜合使用各種感官的全觀認知體驗。從形式上說,利用電腦和移動終端開展的主題閱讀是聲色俱全的閱讀,是互動便攜式的閱讀,是充滿人性化的閱讀。
2.大學生根據自身的關注點,確定的閱讀“主題”多樣,可謂百花齊放。
中、小學階段的主題閱讀一般都由老師確定相關的主題并給出參考的讀物,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閱讀和分析,因此同一班級內的學生確定的閱讀主題有限。然而,大學階段,在移動互聯網條件下,由于學生們更容易獲取相關的資料,這樣,大學生們就能根據興趣點自行確定閱讀主題。相比之下,同一班級的大學生選擇的閱讀主題便多種多樣,可謂百花齊放。當要對同一個問題展開分析時,大家可以根據自己主題閱讀的積累從不同的角度找到問題分析的突破口,從而集思廣益地把問題分析透徹。
3.互聯網使得大學生主題閱讀的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當前,無論是在機場、酒店、商業區,還是在醫院、學校,人們都能收到網絡信號,加上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這些移動終端功能的日益完善進步,大學生移動主題閱讀的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在互聯網環境下,豐富多彩的數字信息資源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被追求個性張揚與自我實現的大學生群體快速接受。不一定有穩定的閱讀時間,但要隨時都能獲取各種信息;不一定是連續閱讀,但一有空閑時間都可能“斷點續傳式”地閱讀。閱讀對于大學生們來講,已經成為了隨時隨地能開展的事情。
二、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主題閱讀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主題閱讀過程中很難專注,注意力很容易跳躍到與主題無關的內容上。
適當的信息展現和信息變換可以豐富大學生的知識,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而數字化閱讀中色彩場景的變換以及圖文的閃動一旦超過了一定限度,就會導致注意力的渙散,影響注意集中的持久性。互聯網信息具有分散性,知識單元隨網絡信息資源的分散而分布在不一樣的網絡節點上,各種知識單元通過超鏈接或者書簽的形式相連。大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主題閱讀活動時,會輕易從一個知識單元跳入另一知識單元,從而造成網絡迷航狀態。
2.更多地呈現“淺閱讀”,而對文字背后的與主題相關的“思想”缺乏深思。
有研究表明,很多大學生用互聯網進行主題閱讀的時候持一種簡單消費者的傾向,缺乏品讀的耐心,對閱讀內容只是粗略的從標題到標題的快速瀏覽或是對片段閱讀內容的一掃而過,只是停留在瀏覽信息和娛樂等知覺層面上,并沒有進入到對內容進行進一步加工—理解—記憶的層面,培養的也只是碎片化和跳躍式的思維。主題閱讀中雖有所思考,但卻因缺乏深入思考和積極驗證而變成一種“泡沫思維”,閱讀效率很低。所以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在主題閱讀過程中面臨是否能夠有效地搜集、選擇、評價和采用有效信息的閱讀能力問題。
3.互聯網背景下的主題閱讀易抑制大學生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人們往往通過頭腦想象來補充對主題閱讀內容的理解,增強閱讀的效果。但互聯網往往注重閱讀主體對閱讀內容的一種認知與感官享受,其中直觀的圖聲很容易使大學生只瀏覽那些直觀的輔助信息,而放松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擴展閱讀內容中的其他信息。互聯網對主題閱讀內容的空間表現形式越多,而留給讀者對閱讀內容進行分析、概括等的時間就會越少。再加上大學階段的主題閱讀,很多時候是沒有監督和約束的,完全依靠大學生的自我管理。這對一些自制力不太強的學生而言,互聯網背景下的主題閱讀便抑制了大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理性認知能力的提升。
4.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閱讀缺乏讀者社群的集中、即時互動交流平臺,降低了主題閱讀的效果。
在中、小學階段,完成一段時間的主題閱讀后,老師會組織大家交流閱讀的心得與體會,這種交流會是集中的、即時的。由于大家閱讀的主題相同,因此在交流會上大家有共同的話題,可以相互討論,自己的觀點也可以得到即時的反饋。但是,大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很多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的主題閱讀卻因缺乏社群互動而降低了閱讀的效果。雖然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能為相同閱讀主題的讀者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但因大家作息時間的差異、缺乏面對面溝通的真實感等而使主題閱讀互動交流的集中性、即時性大打折扣。
三、解決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主題閱讀問題的對策
1.通過勤動筆、加強專業閱讀等方式使大學生的注意力專注在與主題相關的閱讀上。
所謂“好記心不如爛筆頭”,大學生要養成一邊閱讀一邊記筆記的好習慣。研究發現很多大學生無論是紙質閱讀,還是電子閱讀時,一般只看不寫。在閱讀中,如果不做筆記不思考,會降低閱讀的效果,且注意力很容易轉移。對于能夠引發讀者情感、思考,或者認為對自己有啟發的內容要養成勤動筆的習慣,這對集中注意力在主題上是有幫助的。
2.正確看待“電子閱讀”,提倡與主題閱讀相關的內容開展“深閱讀”。
大學生要根據閱讀的目的和內容,采用適當的閱讀形式。電子閱讀已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新型閱讀形式。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各有優缺點,大學生要學會揚長避短,根據閱讀目的恰當地進行電子和紙質閱讀的結合。高校圖書館和相關教育信息管理部門不光要盡力營造一種適宜閱讀的文化氛圍,而且要讓電子閱讀的界面簡潔、圖文并茂、動靜結合,以激發大學生的閱讀興致,引發其深邃的內心活動,通過“深閱讀”來提高閱讀的效果。
3.大學生要明確電子主題閱讀的目的,積極思考,鍛煉和提升思維能力。
大學生在開展電子主題閱讀之前,要端正自己的閱讀動機,明確電子閱讀的目的,提醒自己電子閱讀只是閱讀方式的改變,閱讀的本質并沒改變。
在電子主題閱讀過程中,大學生要提升自我調控和創造能力,要能對自己的認知方式和過程及時監督和調控;不僅要能有效利用已有知識去同化電子閱讀的內容,而且要時刻反思自己的認知過程和方式,以此來掌控自己信息獲取的整個過程,并不斷地調整閱讀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整個閱讀行為,主動去建構知識,完善自身的電子閱讀品質。這個過程也是一個積極思考,鍛煉和提升大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
4.為大學生的主題閱讀搭建互動交流的平臺,鞏固和提高主題閱讀的效果。
一是在學校層面,可以通過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形成立體閱讀框架。學校要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學術研究的機會,通過讀書會和讀書小組等方式引導大學生閱讀專業的原著和學術論文,圖書館要為學生獲得電子文獻相關資源提供更為便捷的條件。這些硬件設施的配備和活動的開展能為對相同主題閱讀內容感興趣的大學生提供集中的、即時的溝通和交流平臺,讓學生在相互討論中鞏固和提升主題閱讀的效果。
二是在專業教師層面,要構建和整合名師隊伍資源,建立學生經典閱讀的專家指導平臺。教師的指導啟發十分重要,教師自己要提升專業閱讀量,協助學生處理好讀書的選擇及其關系,推薦專業的閱讀書目,開展讀書體驗交流活動、座談會以及專家講座等。與專業教師的集中、即時交流也有利于鞏固和提高主題閱讀的效果。
三是在大學生個體層面,要善于利用互聯網找到對相同主題閱讀內容感興趣的“討論群”、“圈子”、“網絡社區”,甚至是博客等等,既要參考其他人的思想,也要積極表達自己對主題閱讀內容的觀點。盡管這種交流有時不能得到集中、即時的回復,但這種平臺能吸引參與討論的人數、參與討論者的學術水平,以及能從中得到的啟發等都是不可估量的。
參考文獻:
[1]祝新華,廖先.通過主題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理念、策略與實驗探索[J].教育研究,2013,(6)
[2]吳海飛.”主題閱讀整合”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11)
[3]劉憲華:從常規閱讀到“主題閱讀”的深度踐行者[G].中國德育,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