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秀
導學案是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導學案”,就是建立在教案基礎上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而設置的一種學習方案。設計導學案時,我們應力圖理清思路,課前、課上、課后部分都規劃好,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教給
學生。
一、導學案在課前的使用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庇辛撕玫拈_始才能有好的結果。所以在設計導學案的課前部分時,要能體現出兩點:
1.課前預習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所有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喜好無疑是最好的辦法。做好充足的“功課”后,導學案就會自然產生。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培養興趣”這一個環節,認為只要把知識教給學生就夠了,這就大錯特錯了。語文教學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導學案中“培養興趣”就從課前預習開始。在設計《廉頗藺相如列傳》導學案“課前預習”這部分時,我把“負荊請罪”的視頻放在最前,這樣文本中抽象的形象就變成實實在在的具體形象,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出來,不再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帶著興趣去學,就會輕松很多。
2.課前預習有助于課上聽課
做好預習是牢固掌握知識的根本前提。只有做好充分的預習,才能對所學知識形成清晰的思路,才能自如地聽課;只有做好充分的預習,才能做到深思熟慮,有效地提出問題,游刃有余地解決問題。在設計《廉頗藺相如列傳》導學案時,我首先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目標”,即首先掌握“聞”“見”“卻”“因”“以”“顧”等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其次能夠分析出廉頗藺相如的人物形象;最后能夠找出文本中的典型事件及個性化語言、行動描寫,看它們如何揭示人物性格,并指導學生主要用誦讀法去完成這一部分。
二、導學案在課上的使用
課上的45分鐘,是學生最有效學習的45分鐘。我們要向45分鐘要效益,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習效益最大化。導學案引入課堂之后,這一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1.導學案的使用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應是教學活動中心,學生的學習方式應由過去單一的傳統接受式轉變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實踐學習、接受學習并舉式。課堂不應再是老師的“一言堂”,而應變成“群言堂”,講臺不應再是老師表演的舞臺,而應把學生變成主角,讓他們在這個舞臺上盡情表演。那么這種自主學習意識如何在導學案中體現出來呢?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該放手時就放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還是以《廉頗藺相如列傳》的導學案為例。學生先是自主地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翻譯全文,然后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享學習成果。尤其在分析廉頗藺相如兩個人物形象的時候,每個學生都積極發言,在廣泛交流之后,教師加以點撥,結論自然水到渠成。而且,這一部分我還設計了表演環節,學生積極要求表演這三個故事,課堂真的變成他們的舞臺,通過導學案的引領,課堂既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舞臺,又是合作探究的營地。
2.導學案的使用有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
上課時似乎并沒有溜號,可是下課一問,什么都說不清,這是過去單一的授課模式下大多數學生的狀態。在導學案引領下的新課堂中,這種狀態被打破。因為預習時興趣的激發;因為對所學知識的了然于胸;因為上課時形式的多樣化:朗讀、探討、傾訴,甚至于批判;因為實現了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平等交流,學生不再是只聽不說的機器,而是會思考、會表達、會提問、會創造的小主人,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高,自然就收效顯著。
三、導學案在課后的使用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不再是單一地灌輸給學生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且要能把這些能力轉化為實踐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最終目的。這樣導學案在課后的指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在設計導學案時,課后的使用更應該仔細斟酌:
1.在大語文觀念下,實現相關知識的鏈接
語文是百科之母,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語文。作為拓展學習的一種形式,必須精心選擇有價值的、有助于學生提高的材料,最好可以和其他學科的知識相銜接,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在《廉頗藺相如列傳》的課后導學案中,我就選擇了戰國時的歷史背景介紹、《史記》的相關介紹和難點句子解析三方面的內容。
2.拓寬知識面,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是高中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毫不隱晦地說,只有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才有學好語文的基礎。所以,導學案的課后閱讀材料定要認真選取。在《廉頗藺相如列傳》的課后導學案的閱讀材料,我就從網上下載了一篇《荊軻藺相如成敗論》,這篇文章方方面面分析了荊軻失敗、藺相如成功的原因,有自己的看法,也讓學生在對比中耳目一新。
實踐證明,導學案的教學模式是科學的,是富有生命力的,關鍵在于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怎樣讓其充分發揮作用,讓導學案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曾朝暉.導學案教學中如何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J].青少年目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0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