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江
摘 要:物理是一門實驗的科學,它的一些公理、定理、實驗、推理、演算使許多學生,特別是一些女生,或者是害怕理解、演算的同學望而卻步,高二選科時他們不得不選擇文科,特別是蘇北地區,一種怪現象,文科班女生扎堆,這一現象說明物理學科很難。下面談談物理教師如何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實現啟發式教學。
關鍵詞:特點;興趣;素養
物理學科可以說是理科中最難的一門了,青睞它的學生就更少了。那么如何對物理教學感興趣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我認為讓學生喜歡物理就是講究物理學的技巧,創設情境,融情于教學。物理學史教育是通過傳授物理學史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科學精神及科學方法等多方面品質的過程。物理新課改突出學科特點,注重實驗教學,下面結合我校學生的具體特點談談物理學史在教學中的作用。
一、高中生的特點
以我們地區為例,由于民辦教育的興起,使我們這一地區的高中教育得到普及。那么生源的爭奪也是大勢所趨,這就使得原來只能夠上職中的一部分學生也到了普通高中,使得我們這一地區的高中學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學生基礎差,尤其在理科方面
上物理課時大多數學生聽不懂,很多學生放棄對物理的學習。
2.物理知識體系比較深奧,邏輯體系嚴密,實驗枯燥繁雜
多數學生經歷的失敗較多,感受不到成功的快樂,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加之物理老師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模式落后,沒有藝術性,缺乏技巧性和啟發性,教學手段單調,缺乏互動性、趣味性、多樣性、自主探究性,沒有溫馨性,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聽不懂,產生不了悟性,漸漸的學生就喪失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產生了認為自己腦子笨、智商低、能力差的錯誤心態,對自己產生了懷疑,久而久之就會放棄物理學習,物理課也就慢慢成為學生的催眠曲也就不足為怪,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物理學史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
1.促進學生養成重視實驗、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科學實驗在物理學的形成和發展中,始終起著主導和決定性的作用,在教學中引入一些物理學史,可以培養學生善于觀察、重視實驗的良好習慣。如介紹倫琴一生在物理學領域中進行過大量實驗研究工作。在一次實驗中,他偶然發現包有黑紙的底片被曝光,但他沒放過這一個細小的現象。正是他這種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于1895年發現了X射線,從而獲得諾貝爾獎。
2.物理學史的引入,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物理教學的基本任務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教給學生一種思維方法和能力,從長遠觀點來看,后者更具有特殊的意義。現在我們的學生往往習慣于死記硬背,缺乏全面的、歷史的、辯證的觀點思維方法。物理學研究中建立了許多理想模型、理想過程、理想實驗,運用了觀察和實驗、類比和聯想、猜測和試探、分析和綜合、反證方法、科學假設方法等等。物理學史中有大量生動事例說明科學大師們熟練而巧妙取得重要成果的過程。利用這些事例教育學生,如“講自由落體運動”時,介紹伽利略用歸謬法駁斥亞里士多德“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落得快”。學習物理學史,正是一種思維的訓練,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大師們用有效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掀開遮蔽真理的帷幕的那種科學創造的震撼與激動,在身臨其境地參與感中獲得科學方法。這不僅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培養良好的物理思維,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學在不斷發展、不斷更新中,避免了對知識僵化的絕對化的理解,使他們逐漸學會以歷史的、辯證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看待事物,提高它們進行科學探索的能力和推動科學發展的信心。
三、引入物理學史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意志品質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他們進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及性格的培養是不容忽視的一環。
講授物理學史內容,介紹近代聞名全球的物理實驗室發展歷程及科學家的生平和成就,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情操,
培養團結協作、共同進取的集體精神,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性格。著名的物理學家大多數都是意志堅定、有著高尚品德情操及人生觀的人,他們的言行意志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起著積極的作用。實踐證明,介紹他們的求學成長經歷,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共鳴和思索,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追求真理的科學理想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總之,中學物理內容與物理學史的聯系相當密切,只要我們積極地進行探索,充分運用物理學史知識,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眼界,還可以使物理教學過程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過程,從而使學生在接受物理知識中,由被動到主動,由消極到積極,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把物理學史滲透到物理教學中,并不是可有可無、無關緊要的,而是對中學物理教師完成物理教學任務起著非常積極重要的作用,這也正是“綠葉”所起的作用吧!
參考文獻:
羅薇.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師教學策略[J].時代教育,2010(0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