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簡單地說,創新就是指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創新的本質是突破,即突破舊的思維定勢、舊的常規戒律。
美術課是中小學階段的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是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通過對學生的認知理解、欣賞模仿、動手創造等的訓練,促進學生動眼、動手、動腦的共同發展。
一、美術教材內容演化更新
翻閱中國美術教材,我們會發現,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教材內容具有大眾化、民族化、革命化、現代化的特點,如此統編的教材,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如何能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藝術價值和魅力?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美術教育得到新的重視和發展,打破傳統格局,實行了“一綱多本”,教材內容更豐富,涉足的領域更廣闊,知識覆蓋面更大,針對性更強,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廣大人群的需求,而不只限于中小學生。
二、美術教材內容變化的作用
1.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倡,教學內容的變更,新的教育教學觀念逐漸提出,教師的角色和教學行為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往教材上有多少內容教師就盡量講多少內容,教師花費了精力準備課
程,但教學效果并不顯著,學生所學內容過雜,大多只能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加之美術課與其他學科在課程設置上節次少,間隔時間長,沒有真正體現出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意義。現在新課程要求教師“以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教師可以從教材書眾多內容中有意識地選擇適合班級學生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強調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和個人經驗的結合,強調實際運用和學科的結合,在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2010年四川省美術骨干教師培訓,北京某教授就教師提問如何上好美術課回答說:“教材的編寫只是盡可能地拓寬美術學科知識,豐富學生眼界,滿足多地區的需要,但教師在教學時,可根據實際,適當選擇。”這番話也正好說明了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順應時代變化、學生需求,
做到勤備精講,創新教學,使學生勤學精練,用比較少的時間學會學懂,達到提升修養的目的。
2.社會日新月異地快速發展,人類生存環境的不斷變化,也促使美術教材內容在一定時間內進一步修改和更新,以滿足不同民族和地區發展的需要,培養不同文化層次人群的審美觀點,刺激美術人才發展的需求。教材內容的變化,不只是內容的變化,更是對教師專業水平和能力的考驗。美術課不是單一的技能培訓,它還需要為學生講解專業技能以外的知識內容,以提高學生對美術這一學科的認同和學習興趣,如《面具的制作》《吉祥物的設計》《文化衫的設計》等,它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了解、挖掘、吸收各民族、地域、國家的美術背景、文化、特點、精髓、資源等,以充實教師自身的文化底蘊,轉變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美術、學習美術,豐富學生經歷,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個性,完成作業設計,由模仿轉化為自我創造。
3.要創新需要一定的靈感,這靈感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長期的積累與全身心的投入。沒有積累就不會有創新(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業寧)。現在的統編教材是從確保課程標準的底線出發編寫的,因此不一定完全符合每一個學校的具體情況。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校本教材應運而生,它不僅彌補了教材中不能完全符合學校具體情況的不足,也是教師經驗的總結和專業素質的體
現。教師依據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以學生為本”,制定和修改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利用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交融,引領學生思考和探究,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一些美術基本觀念和原理,張揚了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真正熱愛美術,熱愛生活,傳遞學校的辦學理念,營造學校的校園文化。
4.教室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要場所,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讓學生感到疲倦的。教學中我發現,室外寫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得到放松,感受自然生活,但并不能真正讓學生從內心上得到釋放。學校也舉行各種美術類的比賽活動,比如繪畫、書法、攝影、電腦繪畫等,但參與比賽和獲獎的往往是美術基礎較好的學生,更多的學生沒有參與其中,心中難免會有失落感,對美術興趣不再濃厚。于是,我將室外寫生課做了一些小小變化,先讓學生用鉛筆作畫,初步感受線條美感,再用粉筆代替鉛筆在地上作畫,學生興趣濃厚,對美術有了新的體驗和感受,同時還吸引了部分過往教師與學生一起作畫,拉近了師生關系,效果良好。《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強調:“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我將美術課與學校德育活動、家庭教育結合,分年級開展風箏制作、放飛,在正式比賽前,讓學生在家與家長一起從材料準備,到樣式設計,再到填涂上色,最后完成制作,既勾起了家長的童年回憶,又增進了家長與孩子的感情,達到家教寓樂的目的。學生的設計能力得到鍛煉,學生的自信心得到重塑,學習美術的熱情被再次點燃。
我認為,創新的核心是“新”,教學內容的創新為師生提供了可借鑒學習的參考,是利于學生審美、道德、認知情感發展的合力,通過教師的引領和指導,最終能達到學生靈感與頓悟的創新,讓美在生活中綻放。
參考文獻:
許文廣.淺談創新美術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2(0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