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華 孫艷春
傳統教學方式將課堂統得太死,課堂完全按照老師預設好的線路進行,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大大忽略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熏陶。備課文、備教材,還要備學生,雖然設計好了這一堂課,但在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意外生成,這既讓我感覺有點措手不及,更覺得欣慰。
一、課堂要敢于跳出預設的教學思路
課堂要有預設,但又不能限于預設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能故步自封于原有的教案圈圈。調節課堂節奏、教學進度的一個根本標準,不應是教案,而應是學生當時的學習狀況。在動態生成的課堂上,老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要懂得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研究,并敢于讓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有時這種研究、探索正是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根源”。有價值的生成資源出現了,我們可以順著學生的思維,及時調整教案,把握教學過程的輕重緩急,以“三維”目標為指引,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本,用好生成資源,引導學生獲取一個個可喜的“意外”,讓課堂煥發“動態的活力”!
二、課堂要給生成騰出空間
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課堂上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情況,只要不是極端的惡作劇,一般都有生成的價值(在特定情況,甚至極端的惡作劇也是教育資源),老師可以調整預設,給生成騰出空間。這樣做也許使原先預設的思路或環節被破壞了,但我們應看到過分追求教學思路的邏輯性、確定性與連續性,為的只是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防止教學過程“節外生枝”或出現斷裂。其背后的動機是“在單位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知識”。然而這恰恰使語文學科失去了其獨特的魅力。
三、問題的設計與問題情境的創設要在動態中生成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前提出的問題對學生要有挑戰性。有挑戰性的問題留給學生的思維空間相對較大,學生會認真地去思索、去討論。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針對實際情況調整“問題的設計和問題情境的創設”方式。
四、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思維的起伏與情感的波瀾隨時調整教學,動態地生成學習內容,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充分的情感體驗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讓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多做反思,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語文課堂教學一路春花,盡顯風采!
參考文獻:
余映潮.余映潮閱讀教學藝術50講[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