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摘 要:教學就是教與學的關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就要處理好課堂提問這層關系,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策略
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新課程標準下的學問應該堅持教與學的關系,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關系,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課堂提問策略,讓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更有效地學習語文知識與技能。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分析了新時期下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課堂問題設計要精要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設計要簡明扼要,清晰地顯示出問題本身,讓學生能夠有效地思考。實踐表明,冗長繁瑣的問題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讓學生把握不了重點,因而很難進行有效思考。因此,需要在問題設計上加強注意,設計出精要的問題。例如,在學習《風箏》時,教師可以提出多個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作者希望弟弟放風箏嗎,為什么,最后弟弟放風箏了嗎等連貫性的問題環環緊扣,將課文的內容結構有效地聯系起來,因而可以達到良好的提問效果。
二、課堂提問要有思考性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設計要展現問題的思考性,不要設置直接就能夠回答的問題,要引導學生通過一定的思考回答問題。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來說,問題的設計要體現科學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不僅要考慮到文本的感情色彩,還要考慮初中生的思維特性,問題一方面精要簡單,另一方面需要思考。例如,在學習《傷仲永》時,教師可以提出方仲永的職業是什么這一問題,當學生思考出答案之后,也就明白了文章的表達主旨。
三、課堂提問要有實用性
實用性是指問題的設計要體現目的性原則,通過思考解決了問題可以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在問題的設計中,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性,可以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和任務情境,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例如,在學習《看云識天氣》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幻燈片來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情境,還可以利用小組討論活動、說生活實例等活動來引導學生思考怎樣看云識天氣等。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對初中語文提問技巧的研究和嘗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學生的問題思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