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斌
摘 要:思維是人類智力的核心,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體現了“為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地圖為載體,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以區域為依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問題為引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地理思維能力;教學策略
思維是人類智力的核心,初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面的拓寬,思維逐步地從具體的感性思維向抽象的理性思維過渡,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體現了“為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理念。
一、以地圖為載體,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美國科學院出版的《重新發現地理學》一書中認為“從空間分布和空間差異上認識事物是地理學三大視角之一”。由于地理學本身具有極強的空間性,學生只有具備較好的空間思維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提高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科特有的語言。初中生大多都對地圖有很強的好奇心,如果老師能引導學生對地圖產生興趣,在教學中以地圖為載體,探究并揭示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和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有助于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有利于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提升。
例如,亞洲的“地形和河流”的讀圖認知:
(師)亞洲是我們生活的大洲,其地形、地勢有什么特點,對河流又有什么影響呢?
①教師課件展示“亞洲的地形”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主要地形構成(看圖例,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別用什么顏色表示,然后找出這幾種顏色分別在圖中的哪些區域;指導學生從地形種類來分析亞洲的地形組成特點)。
②討論:從圖上可以得出亞洲地勢有什么特點?(中部高、四周低)
③驗證:教師課件展示“亞洲的地形”圖,點擊鼠標,在亞洲地形圖上用紅線標出30°N緯線。電腦演示動畫,得到沿30°N地形剖面圖,讓學生體會亞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勢特點,以加深其印象。
④根據地勢特點,推測河流分布特點。(由中部流向四周,呈放射狀)。
⑤驗證:教師課件展示“亞洲的地形”圖,點擊鼠標,突出顯示亞洲主要河流的分布。
在這一案例中,學生通過閱讀“亞洲地形圖”,認識了亞洲的地形地勢和河流的分布特征,以及地勢決定河流流向這一規律。如果這時教師再追問:“假如亞洲的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那么亞洲多數河流的流向會是什么樣的呢?”學生便會運用這一規律輕松地給出答案,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此時,學生的大腦中已不再是一幅簡單的“亞洲地形河流分布圖”,而是一幅鮮活的“地形河流關系圖”。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讀圖、填圖、析圖訓練和必要的圖文轉化,幫助學生借助地圖從認識表層現象出發,在對地理事物的空間感知中,逐漸認識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內在聯系,強化思維的形象性,這是培養學生地理空間思維的重要手段。
二、以區域為依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初中地理教學以區域地理為主要內容,凸顯自然地理對人文地理的影響。區域內的地理事物和現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的。
例如,在學習東南亞城市分布時,教師在指導學生分析影響城市分布的地形、河流、交通等條件時,要綜合分析這些要素間的關系,從而找出東南亞城市為什么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邏輯思維方法起到了深刻認知的關鍵作用。
在區域地理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分析位置對氣候的影響,氣候對河流、植被、農業的影響,地形對氣候、河流、農業的影響等等,使學生首先明確了區域內各地理要素間的邏輯關系,進而把握了區域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點。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各地區域特征的理解,獲得完整的知識,又能激發和活躍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以問題為引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教師借助有效的課堂提問,創設創造性問題的教學情境,可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創造條件。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問題為引領,多角度、多層次、多方向地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等創新思維的訓練。
例如:
1.在“經緯線方向”教學時,可設問:“一個人沿某緯線一直向東走能否回到原地?若沿經線一直向北走能否回到原地?為什么?”
2.在“地球的運動”教學時,可設問:“假如地球不自轉,會不會有晝夜交替現象?”“假使地軸與公轉軌道面垂直,會不會有四季更替現象?”
3.在講日界線時,設問:“有一對孿生姐弟在一艘行駛在太平洋的船上出生,先出生的為弟弟,后出生的為姐姐。這是真的嗎?”
4.講到“中國地形”時,當學生通過讀圖分析得出我國的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后,可設問:“假如我國地勢不是西高東低,而是東高西低,對我國的氣候、河流又將會有什么影響?”
……
在教師的設問啟迪下,學生以問題引領,積極進行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學校應當是一個思考的王國。”教學過程是師生思維互動的過程,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地理教學的核心,關注和培養這種能力應成為地理教學的最終目標。而達到目標應有更多的維度和途徑,這需要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不懈地探索。
參考文獻:
[1]美國國家研究院地學、環境與資源委員會地球科學與資源局重新發現地理學委員會.重新發現地理學與科學和社會的新關聯[M].黃潤華,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
[2]徐志梅,袁孝亭.地理空間知覺能力及其教學[J].上海:地理教學,2013(02).
[3]李善中.基于激發和支持學生地理思維的教學提問[J].陜西: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2(0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