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月娟
摘 要:英語是初中階段學生最重要的基礎課之一,由于英語不是我們自身國家的語言,有一部分學生對于學習英語提不起興趣,甚至有一些畏懼心理,這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掌握好學習英語的有效方法。對于初中英語教學,教師需要做好功課,既要繼承傳統的數學教學的精華方法,又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融合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方法。主要探究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最大限度地總結教學經驗,為今后的教學實踐打下基礎。
關鍵詞:初中英語;多媒體教學;應用
目前,初中英語課程模式要進行深刻的變革。在人教版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倡創造性學習,關注課程研究,加強實踐和理論相聯系。所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成為初中英語高效教學的主要途徑。
一、初中英語教學的特點
初中英語教學包括聽力、音標、詞匯、語法、閱讀、寫作等各個方面,教師在課堂上要把所學的知識內容清楚地講解給學生,同時還要在黑板上用板書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有一少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是很適合學生的學習,所以,讓學生學習英語沒有興趣,從而喪失了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如果想要提高初中英語的教學質量,教學方法是一項重要的問題,引入多媒體教學是現在極其重要的任務。
二、初中英語多媒體教學的應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教學一步一步地走進了各個年齡階段的教學中,通過圖形的顯示,動畫的模擬,多媒體教學展現了它獨有的魅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通過多媒體教學,有許多知識可以圖文并茂的展示在學生的面前,非常直觀清楚,更方便學生對于復雜問題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在授課時必須加強英語音標的教學。音標比較難記、難讀,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音標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便捷性,把每個音標的模樣和發音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在運用多媒體進行英語音標教學過程中,可以分三步走:(1)引導學生熟練掌握26個字母,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英語歌曲或者是簡單的英語對話進行學習。(2)教學的關鍵點所在就是給學生們講解字母、音素和音標的關系,明確它們各自的作用。例如,book,look與big,pig這種相似讀音中音標的關系。英語教師可以課前制作PPT,通過多媒體來展示各種字母、音素和音標的關系。同時,要加強學生的練習發音,在練習過程中逐漸找出學習規律。(3)把音標和單詞的學習方法在多媒體的教學過程中落實,通過多媒體教學一步步給學生鞏固音標知識,讓學生逐漸形成拼讀能力,并會對今后學習英語打下牢固的基礎。總而言之,利用多媒體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多媒體教學的應用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節約教學時間,只需要鼠標輕輕一點,知識點就會通過多媒體呈現到屏幕上,這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接受更多的知識。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語教學中,由于詞匯量非常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學的難度。但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必須做到讓學生充分掌握詞匯,如果學生詞匯無法掌握,在后面的學習過程中難度會越來越大,教學過程也會越來越困難。所以,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1)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來加強示范,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模范作用。(2)教師可以將單詞融入一定的情境中通過多媒體展現給學生,這樣學生會加強記憶和理解。然后,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鞏固舊的知識點,將之前的知識點和現在新的知識點相互聯系,這樣學生會更加理解。比如,學習到pencil同時復習pen這個單詞,學習到tall回憶all這個單詞,通過多媒體展現出來它們之間的關系。(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設一定的英語對話環境,通過多媒體展現對話,把重點單詞進行標注,將所學的英語單詞融入進去,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還可以使教學思路變得更加清晰,所學的知識內容也會更有層次性,教學也就更具有計劃性了。通過使用電腦等多媒體設備,教師的板書也變少了,教學壓力也會相對減輕,教學質量也能夠比以往更加提升。
三、初中英語多媒體教學應用前景
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多媒體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教師既要避免過多的依靠多媒體設備講課,又要分清哪些知識適合多媒體,哪些知識適合板書,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把握和利用好兩者的優勢,合理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讓英語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教學效果也就能變得更好。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多媒體教學是目前響應新課改要求的必然趨勢,教師必須掌握利用多媒體的平衡,充分發揮多媒體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體教學給我們帶來的便捷和好處。
參考文獻:
[1]王珣.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多媒體課件應用狀況調查[D].延安大學,2014.
[2]苗宇.多媒體輔助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延安大學,2014.
[3]周佩.多媒體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長江大學,2014.
[4]夏虹毅.多媒體輔助下的初中英語情景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9.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