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振華
摘 要:新一輪課程改革是國家針對當前教育的種種問題,根據時代的發展要求提出的一項全面而深入的教育改革。其要求學校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從而實現人口大國到人才強國的轉變。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優化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從新課改的背景出發,以高中化學為切入點,探討新理念下化學教學方法的改變。
關鍵詞:新課改;教育;化學;教學方法
在新課改理念下,化學教學應該體現出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
老師應該根據時代的發展,尊重多元化的現實,對全體個性化的學生應采取更靈活、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趣味性,改變以往教學中的呆滯和僵硬。就化學這一學科而言,化學老師應在深入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將新課改的理念融匯其中,以實現高效教學。
一、新理念提出的背景及化學教學現狀
1.學生參與程度不高,學習效率低
學生參與程度低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依然以老師的教授為主,缺乏獨立性思考。如,關于Fe的知識點,“鐵三角”之間的實際轉換過程,學生仍然是以老師為主,缺乏獨立性的思考,也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大膽實踐。二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仍以傳統教育模式為主,學生與老師互動并不多。如,在一些實驗中,學生依舊只是簡單地觀看老師的操作,缺乏實踐互動,沒有對實驗進行更深入的了解。這樣的教學實際上并沒有給化學教學帶來更多的好處。三是關于化學元素之間的作用和價態的轉換,學生缺乏更深入的了解,往往只是從書本上,在老師的灌輸下,進行相關的化學學習。這樣的學習方法效率十分低下,并且容易使學生產生難學的心態,甚至出現厭學的狀態。
2.學生積極性不足,缺乏探索精神
學生積極性不足主要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化學本身作為一門靈活的理科學科,其中所包含的靈活的邏輯思維需要學生用心掌握,這一般需要花費大量的工夫,而學生往往存在各種學習壓力,并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化學熏陶。二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影響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學生積極性不高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課堂學習不積極。對化學學習產生厭倦心理,不積極作業,不積極回答問題。二是實驗不積極。將化學實驗當成了一種輕松的休閑課程,對實驗活動輕視甚至混過場。三是課后不積極。對于所學內容不積極復習,也不積極請教,反而是對其他課程或其他事物花費更多的心力。
3.實驗活動和實驗設計流于形式
化學實驗活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應該是化學課程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但在現實教學中,出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老師和學生都將化學實驗當成一種可有可無的課程,對實驗設計和實驗活動不夠重視。甚至在一些高中學校,化學實驗室從未被使用,有些學校的化學實驗室是一年使用一兩次。這樣的情況下,化學實驗活動和實驗設計就缺乏一個基本的場地條件。
此外,在具體的化學實驗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如,化學實驗針對性不足,對于某一化學反應或某一化學物質的各種化學現象缺乏針對性、系統性的實驗設計,導致學生對這些知識仍然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或是掌握不完全。
二、化學教學方法的創新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需要我們針對新一代學生的個性特點,結
合時代背景,提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教學建議。主要是改變教學方法,融入新的教學理念。
1.加強學生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改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按照新的教材進行教學,還要根據新的理念,轉變傳統思想,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老師與老師之間的互動。無論是化學實驗還是課堂教學,都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思考能力,使得學生能在學習中掌握知識,錘煉化學思維。
2.形成開放式教學環境,進行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教學是指在化學教學中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一板一眼,要大膽倡導學生暢所欲言,鼓勵學生不懂就問,形成開放的學習氛圍。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開放式教學方法,二是開放式教學環境。開放式教學方法主要體現在和學生的互動,教學器具的選擇等方面。而開放式教學環境則是指教學場所不一定要拘泥于傳統的教室和化學實驗室,我們可以大膽地走出象牙塔,在自然和社會中進行化學教學,感悟化學變化。
3.充分利用新技術進行現代化教學
新技術永遠是年輕人的寵兒,利用新技術不僅可以加強教學成果,而且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如,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復雜的分子結構,可借助新的拍攝技術抓拍快速的化學反應過程等。
在新課改這一背景下,化學教學最重要的是抓住兩點,一是時代的變遷導致學生特質的不同,需要與時俱進地轉變化學教學觀念;二是抓住化學這一學科特質,即靈活、變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新課改的過程中逐步轉變傳統教學方法,形成新的教學
體系。
參考文獻:
[1]晏輝.高中化學有效教學實踐與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2]劉先印.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06).
[3]譚世歡.新課改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