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奕
一、初中古詩文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背景和現狀
古詩文教學和作文教學是當前中學語文教學的兩大重點,但對于一線教師而言,這歷來就是兩塊“硬骨頭”。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典文化中的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傳承孕育出來的人類智慧的結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
通過古詩文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有助于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但是,由于教學方式墨守成規,長期得不到改進,再加上古詩文教學涉及社會、歷史、音樂、繪畫等多方面,而博古通今的老師鳳毛麟角,很難完美地解讀一篇古詩文。再者,由于現代中學生都是沐浴著流行文化成長的,所以在當代中學生身上,古典文化,特別是古詩詞文化的缺失尤為嚴重,這給初中古詩文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近年來,各級電視臺陸續開展了“古詩文誦讀大賽”,全國千所以上的學校也展開“古詩文進校園”的活動,由此可見,古詩文對于中學生而言,是一種不容缺失的文化。
再看當前初中作文教學,幾乎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明白作文在語文教學中舉足輕重,占據著半壁江山。然而,老師費盡心思卻苦無良方,學生遇到作文就叫苦連天,無處下手,考場佳作更是鳳毛麟角。
隨著當代中學生暴露出的古詩詞文化嚴重缺失問題,近年來,國
內許多專家以及奮戰在一線的教師開始把目光投向兩者的有機結合。例如,湖南師范大學的劉艷雄碩士推出了《中學古詩文教學與作文教學相結合的案例研究》。雖然古詩文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的觀點已經被逐步提出,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并未在初中語文課堂普及。大部分一線教師,理念尚未更新,仍然將兩者進行分割教學。
(2)如何結合古詩文教學開展習作訓練與指導,方法單一。
(3)作文教學中,不能靈活地利用古詩文資源,還停留在單一的引用層面上。
(4)在習作評價上,還沒有形成相關的評價意識。教學的摸索中,分享了《在古詩文教學中進行寫作訓練的幾點嘗試》,結合古詩文教學的背景和現狀,我認為將古詩文教學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如能將所學的古詩文知識巧妙地運用到作文中,“以詩促寫”,不失為一個良策。同時,在具體的寫作情境中,使學生更深刻地領略詩歌的內涵、意蘊、韻律之美,達到“以寫悟詩”的效果。
二、初中古詩文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的內涵
所謂初中古詩文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即為結合古詩文教學開展習作訓練與指導,并指導學生在寫作活動中應用古詩文資源,同時改進習作評價的教學方式。這既是對古詩文教學和寫作教學的一種傳承,又是對兩者的一種整合和完善。
三、初中古詩文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的策略
1.注重兩者的整合性
古詩文教學和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兩大重點和難點,雖然同屬語文教學范疇,但是在實踐中,往往被分割教學。古詩文教學中一般強調“背誦—理解—感悟”,運用則少之又少。作文教學也側重強調技法的指導,似乎成了語文教學中較為獨立的版塊。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該側重兩者之間的聯系,“以詩促寫,以寫悟詩”,將兩者巧妙整合,互相促進。
2.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停留在古詩文表面,應引導學生多關注作品中所蘊含的深層情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必然比機械化的背誦效果要好得多。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作文時自然而然地去運用所學過的古詩文。學生的思維相比于成年人更為形象化,許多老師喜歡在課堂上讓學生看著作品去感悟作品的意境,大部分學生是很難做到的,這時,不妨采用“意境再現”鑒賞方式,幫助或引導學生去體悟;古詩文作品中可以借鑒的東西很多,老師要善于選擇,挖掘一些適合初中生學習的閃光點,例如表現手法、語言特色、謀篇布局等等,不求面面俱到,但必須是適合自己的學生借鑒并能夠駕馭的。
3.注重習作評價的多元化
隨著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在進行習作評價時也應該逐步轉變理念,不能將兩者單獨評價,要有意識地在進行習作評價時,關注古詩文資源在習作中的滲透程度,但應該注意的是,內容與形式要兼顧,避免一邊倒的傾向。
4.同步性
目前,很多學校正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希望能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氣息。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設校本課程,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完善理論。
總之,古詩文教學和作文教學這兩塊“硬骨頭”,如果能巧妙滲透、結合,“以詩促寫,以寫悟詩”,相信一定能有效促進作文教學,同時能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文學修養。
參考文獻:
李紅梅.初中古詩文課堂教學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幾點思考[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2012(07).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