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 近年來我園重視幼兒運動能力的發展,并且針對運動課程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戶外區域活動的內容設計和教師指導需要具備更大的吸引力,才能促使他們更加積極的投入運動活動,因此,小班戶外區域活動情境化的創設迫在眉睫。
關鍵詞 戶外區域 情境性 動態性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4-0109-01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游戲中的體驗是他們對待世界更為普遍的一種方式。小班幼兒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緒所支配,而不是受理智支配。在注意方面,小班幼兒容易被一些色彩鮮明和形象生動的物體所吸引,而不能去注意一些他所不感興趣的事情,所以情境化的戶外區域活動能夠更好的吸引幼兒參加,從而促進幼兒的動作發展。
1.充分利用園舍的自然環境因地制宜
突出野趣:充分發掘和利用自然環境資源,既可以節省材料的投入,又可以增加幼兒的活動空間,加強運動的野趣,可謂一舉多得。我園操場有一個一個的起伏路,我們把它們設計成小山坡,根據這個有利條件,在綜合區的活動方案中設計了“滾滾樂”的游戲情景,教師利用現有的山坡,上面鋪設地毯和墊子,孩子們一次次爬上山坡,開心的滾下來,樂此不疲,幼兒從中不僅體驗了側滾翻的樂趣,而且還提高了身體的協調性與平衡能力。同時利用斜坡的優勢,投放了輪胎,幼兒可以在山坡上滾輪胎,增加了手臂的力量以及控制能力。
突出情趣:同時利用操場水泥地的特點,我們創設了玩車區,將狹長的場地變成一條雙向通行的馬路,為了避免幼兒在行車過程中相互間發生碰撞,我們將路一分為二并且用彩色的小旗分隔,孩子們可以有序開車,給幼兒一個行車靠右的規則意識,學習遵守簡單的交通規則,同時我們將加油站及運西瓜以及送信等游戲情節放置在停車場的空地上,防止擁擠,阻塞交通,加油站加油也可以調節孩子們的運動量。
2.根據材料的特性設置相應的角色
每個區域都有不同特性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對于幼兒的發展具有不同的意義。為了滿足幼兒在體育活動中愛玩的特點,并使他們會玩、玩好,我們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具體、形象、直觀的思維方式,根據不同材料的特性設置相應的動物角色,激發幼兒參與運動的興趣。比如:教師根據墊子的特性以及鉆爬區的明顯特質,設計了“小烏龜運糧食”的游戲情景,孩子們將糧食(大沙包)放在背上,學小烏龜爬過墊子,到了終點,把糧食(沙包)放到倉庫中(籃子)。在這個游戲情境中,孩子們可以選擇雙手雙膝爬行,也能夠雙手雙腳爬行,同時由于背上背負著“糧食”,讓孩子們在自由爬行的同時,對孩子們的四肢力量和動作協調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孩子們爬的時候需要努力不讓背上的沙包掉下來,這就將孩子們動作發展的要求無形中融入了情境創設中。同時合適的距離能夠幫助孩子們勇敢面對挑戰、堅持到底以及獲得成功的快樂。
3.根據幼兒能力進行動態性調整
對于區域情境的創設,我們會根據幼兒活動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平衡區,我們發現左側的道路創設不合理,第一條道路過長,而且竹梯放在地上后孩子只是在空檔中走,對于孩子的動作發展沒有任何意義,同時材料間組合少,激發不了孩子的興趣。第二條道路平衡木筆直放對于孩子來說沒有任何難度,而且孩子又都會在上面平穩地行走了,因此也激發不了興趣。導致這兩條道路參與的孩子很少。右側兩個三腳架擺放位置平行,孩子等待都在同一水平,因此導致場面比較擁擠。所以我們就對情境創設進行了調整,將輪胎與竹梯組合,調整平衡木、三腳架的擺放位置,經過再一次觀察,發現幼兒運動興趣明顯增強,因為我們的材料富有一定的挑戰性(三腳架、平衡板、竹梯等),材料具有多種玩法,能激發幼兒的想象與挑戰,并積累多種玩法與經驗。而且道路創設可供幼兒進行自行調整(如對梅花樁、墊子、大腳印等輔助器械可進行自行調整),幼兒在運動中沒有過多的規則限制(起始點的設置、方向上的設置、道路行走上的設置、跑動的限制等)。對于孩子來說,運動是自主、好玩的活動,孩子們都喜歡在寬松的氛圍中運動,從而提高運動能力、動作發展。但是以上的幾點中最關鍵的在于我們教師的態度,之前我們呈現的總是單一的路線,幼兒的選擇永遠是單一的,久而久之孩子會失去興趣,很多區域我們都會有起點的設置,這些一成不變的模式都容易導致孩子對該運動區域失去興趣。還有我們教師的觀察與介入也要學會等待,很多同伴間的合作、關愛、運動品質都是在等待中出現的。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