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呈祥
摘 要:主要對初中物理課堂上所實施的“愉快教學法”進行研究。從適當增加新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欲望與運用探索式與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兩個方面展開討論。希望能夠為教學工作者帶來更多的幫助,促進物理教學發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愉快教學法;課堂教學
由于當前在物理授課時使用新教程并且正在落實課標,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建立新的實用性教育理念,完成從應試到素質的教育模式轉變。所以,對初中生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真正做到將該學科的特性與學生具有的特點進行結合,建立一種愉快性的教學。其主要原理就是,摒棄傳統型填鴨式教育模式,在教育過程中盡量增加啟發、探索性的教育方式,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現出來,利用和諧且愉悅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接受。該方式對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進行提升。
一、適當增加新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過程中,每一節課都應該推薦部分有趣的故事與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實驗,這樣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此一來,就能夠將學生引入一種“求知”的新境界,進而快速有效地抓住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能夠主動進行思考,進入新課程中。例如,在《簡單的磁現象》課程教學中,筆者在開始展示“能在豎起紙上飛的鳥”該現象的時候,將之前制作的小鳥用準備的膠布與鐵塊結合起來,其后在另一端用磁鐵讓該小鳥能夠在紙板上運動。該做法能夠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運用探索式與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教學式與啟發式教學是整個課堂教學中最為主要的部分,同時還能夠將教師的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依據教學中的大量內容,把各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融合,再運用在物理課堂中。例如,新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就能夠采用教學法。其具體操作為在首次使用常識題時,可以讓學生先對課文進行閱讀,進而思考閱讀中所發現的大量難題。其后,在首次嘗試的過程中,一定要對之前所不知道的難題進行思考。最后,根據上課的具體情況制訂與之對應的家庭作業,使學生能夠增強其學習的動力。
根據上述內容可以知道,愉快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生涯中,感知到物理學習對其帶來的樂趣,進而使學生從一開始的被動學習逐漸轉變為主動學習,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增強生活、學習等各方面能力。上述所說內容能夠對學生之后的學習、生活等方面帶來更多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戴軍.淺析我國愉快教育的理論演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0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