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邵大富

2015年11月23日,中墾乳業股份有限公司陜西30萬噸乳制品加工基地在陜西省渭南市經開區正式開工建設。農業部農墾局巡視員何子陽,陜西省農業廳副廳長高愛平,渭南市副市長鄭光照,中國農墾乳業聯盟主席馮艷秋,農業部農墾局農業處處長、中國農墾乳業聯盟秘書長王林昌,重慶農業投資集團董事長兼中墾乳業董事長王義昭,陜西農墾集團總經理郭劍,寧夏農墾集團副總經理毛榮業,渭南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鄭光照,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楊社盈等領導,以及渭南市經開區管委會、項目實施單位、中墾乳業陜西公司等相關協作單位代表出席了開工儀式。

▲觸摸啟動球,項目開工

▲授牌儀式
開工儀式上,中國農墾乳業聯盟主席馮艷秋發表了重要講話。她表示,中墾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在農業部農墾局實施“聯合、聯盟、聯營”的三聯戰略,打造中國農墾國際一流乳業集團行動計劃推動下,于2015年5月,由重慶農墾、寧夏農墾、陜西農墾3個墾區共同投資組建的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的乳業公司,旨在整合農墾系統內部資源,抱團發展,做強做優農墾乳業。
她進一步指出,在2015年11月18日,中國農墾乳業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全國農墾系統,包括中墾乳業在內的16 家成員企業向社會公開承諾:“積極采用國際先進標準,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以巴氏殺菌乳為代表的優質乳制品。”在聯盟成立不到一周的時間內,作為聯盟成員之一,中墾乳業30萬噸低溫乳制品基地在渭南市經開區正式開工建設,這不僅是中墾乳業在西北地區的一個戰略布局,也是踐行聯盟承諾的一個重要舉措。

▲《中國乳業》雜志社社長兼主編、中國農墾乳業聯盟主席馮艷秋致辭
中墾乳業現有資產規模約26 億元,年經營收入約30 億元;建有44個牧場,其中4個萬頭規模牧場,總存欄規模約7萬頭;擁有4個乳品加工基地,年總加工能力近40萬噸;乳制品包括巴氏鮮奶、常溫奶、酸奶、奶粉等多個品類,市場覆蓋近10個省市,占有重慶70%市場份額;建有1個美國胚胎牛生物工程技術中心,1個萬畝規模苜蓿草種植基地,1個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奶牛養殖高端人才培訓學院,基本構建了草場、牛場、工廠、市場的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和全產業鏈經營體系。
王義昭董事長表示,目前,中墾乳業正在按照“本地化、新鮮化、高端化、組團式”的“三化一式”運營模式、“每日新鮮”的產品戰略,選擇奶源充足、市場廣闊的中心城市,新建或重組乳品企業,覆蓋周邊不超過300 公里市場,打造從牧場和工廠的奶源新鮮半徑、工廠到市場的產品新鮮半徑,推進全國化產業布局,力爭通過5~8年的努力,在全國50個城市布局“城市型乳企”,建成以中墾乳業為總部的巴氏鮮奶全國化運營企業群。
此次開工建設的陜西30萬噸乳制品加工基地,是中墾乳業在西北布局的第一個巴氏奶加工基地。建設內容主要包含三個:一是一個乳制品加工廠。總投資約3億元,占地105 畝,建筑面積約36000 平方米。主要生產高端巴氏奶、酸奶和活性乳酸菌飲品等產品。全部達產后,可實現產能30萬噸,產值約20 億元,年稅收過億元,帶動生產、銷售、物流、送奶等就業人數約10000 人。二是一個乳制品工業觀光園。以“華山牧業”為主題,向消費者演繹從“一滴生乳到一盒巴氏奶”的生產全過程,讓消費者全面感受中墾乳業安全、新鮮、生態的理念和品質,構建華山旅游線的又一個精品節點。三是一個安全乳制品信息化管理系統。建立從牧場到工廠到消費者的全產業鏈信息化追溯體系,做到每一頭牛可溯源,每一滴奶可查詢,讓消費者買到最放心、最優質的乳制品。該項目計劃2016年6月完成主體車間建設,7~9月完成主要設備的調試安裝,10月實現產品上市。

▲中墾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義昭致辭

▲奠基儀式


▲參加開工儀式的領導合影留念

▲與會領導品鑒中墾乳業公司乳制品

▲陜西農墾牧業有限公司
據了解,中墾乳業公司旗下的陜西農墾牧業有限公司,已于2013年建成投產,目前飼養的奶牛已有5000 多頭,全部來自新西蘭和澳大利亞,2016~2017年將陸續達到10000 頭的存欄量,這個牧場采用的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生產出來的原料奶菌落總數在5000 CFU/毫升以下,體細胞數在10萬個/毫升以內,不僅達到、甚至遠遠優于世界先進國家的標準,并且他們生產出來的原料奶首先要近距離滿足乳品加工廠的需求,這就說明,渭南30萬噸低溫乳制品加工基地投產后,不僅有目標,而且有能力將其發展成為立足西安、面向陜西、輻射西北的首個西北地區“巴氏鮮奶”示范中心,并引領高端低溫乳制品的發展,為推動中國乳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貢獻力量。